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019-08-14杨玲香
杨玲香
【关键词】 阅读教学;个性化发展;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068—01
書像一个永远都不会背叛我们的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它都真诚地牵着我们的手,给我们力量和勇气。书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朋友。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的头脑中会生发出众多的智慧之光,眼界能够开阔。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要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阔思路,寻求多种答案或者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以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的单一指向性,可以在多种方式中进行。
1.在阅读中大胆想象。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看教师如何去挖掘。如《狼和小羊》一课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向小羊扑去”,那么后来小羊怎么样了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小羊被狼吃掉了;有的说小羊跟狼搏斗,用羊角把狼顶死了;有的说小羊跑了,但最后还是跑不过狼,被狼吃了;有的说这时候刚好来了一个猎人,把狼打死了;有的说羊爸爸和羊妈妈来找小羊…… 正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一结果的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在阅读中评论。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阅读中评论,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能力。如《黑熊的话》一文中开头写“林刚和张明是好朋友。”第二小节讲在黑熊向他们走来这一危急情况下,林刚不会爬树,就对张明说:“快,拉我一把!”张明说:“你快自己爬上来吧!”请同学们评论一下张明是个怎样的人?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学生们议论纷纷,觉得张明不是真朋友,因为他在朋友危险时没有给予帮助。可有几个学生认为,两人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黑熊,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张明肯定也很害怕、很紧张,可能连拉林刚的勇气都没有,自己也在打哆嗦了,虽然不对但可以原谅。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了客观判断、分析事物的能力。
3.在阅读中质疑。疑是思之始和学之端,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由于个体思维的差异性和倾向性,学生质疑一般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个性特征。一是零散重觉型,二是广杂发散型,三是立体辐合型。质疑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质疑问题虽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但教师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适当引导。学贵有疑,有疑才有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贵出新,能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提出的问题才会新颖、灵活而又独特;创贵在勇,有勇才敢于质疑,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二、 正确处理阅读教学中的几组关系
1.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开展阅读教学,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预设。在预设的同时,更强调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东西,特别是师生交流时碰撞出的灵感和火花,要紧紧地抓住,深入地探究。是照本宣科拘泥教案,还是因学而导注重生成,体现了两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也是检测不成熟教师与优秀教师的试金石。
2.自主与指导的关系。阅读需要学生的自读自悟,需要学生的多元解读和个性解读,但也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引导。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毕竟是有限的,阅读的重点仅靠学生自身有时难以参透,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只会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教师的指导能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
3.阅读与思考的关系。学生的阅读总是离不开其思维活动,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不成功、不深入的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下阅读的感受、体验和质疑。还要注意运用各种有效的读书方法,使阅读和思考很好地结合起来,获得有效阅读的体验。
4.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自古读写不分家。学生的阅读要和练笔写作结合起来,学会作批注、写感受、仿写段落,或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文。以写促读也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5.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教师要架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在学生学习和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要根据阅读内容的关系,适时拓展,增强其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如课内学习了《草船借箭》,课后可让学生读读《三国演义》 ;课内学习了《景阳冈》,课后可让学生读读《水浒传》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教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能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