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能可”的使命
2019-08-14王浩
王浩
当前随着单边主义的冒头和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出现,全球化面临逆流,亟须新动力新引擎。而中国经济因为中美贸易摩擦也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化逆流,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的最有效之道,是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以更开放务实的心态深度参与全球化,以中国发展红利为全球化提供新动能。
新一轮深度全球化需要一批能够代表中国经济新趋势、新动力并谙熟国际游戏规则,能够高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全球型公司的成长。近年来因业绩迅速成长而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宗商品和大型供应链企业雪松控股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雪松控股正致力于成为“中国的嘉能可”,旗下雪松大宗商品供应链集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资源开采及采购、全品类大宗商品交易、产业链金融服务、仓储与物流运输、产品分销等综合解决方案。
供应链是近年来全球最为重要的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竞争的新焦点,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将供应链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趋势。党的十九大也将发展现代供应链上升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消费国,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全球大宗商品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创新和现代化转型提供新的动力,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以雪松为代表的中国大宗商品企业和大型供应链企业的创新与成长,将为中国的新一轮全球化提供新动能、新引擎和新平台。
制造业是一个经济体的成长引擎,而高效的大宗商品供给能力则是制造业成长之基。当前正在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进行新一轮全球化布局的中国制造亟须配套建立新的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和大宗商品供给遵循了一个单向循环模式,也即大宗商品经由全球巨头向中国输入供给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满足以美欧为主的消费市场。如今全球化的版图正在改写,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制造能力外溢,中国制造业生产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正在进行全球再重组和再布局,所供应的终端消费目的地也日益多元化。
这些新趋势和新变化无疑给大宗商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雪松提出对标嘉能可的战略目标,深度参与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变革,勇于参与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话语权竞争,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此一挑战,助力中国制造新变局。
此前以央企为主力的中国能源企业更多地是在走出去找能源资产方面发力,而供应链和能源交易大多还掌握在国际巨头手里,而像雪松这样的民企,拥有大宗商品供应链,但是缺乏上游资产,在金融服务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比之下,嘉能可拥有良好的大宗商品业务结构,自产与贸易双轮驱动,同时配备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及金融服务能力,为其业务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支撑。
对标嘉能可,意味着业务链条也向上游延伸,以拥有自有或与央企合作共有的矿山资源,形成从上游的矿山开采到冶炼,到运输到下游的分销等整个全产业链的管理能力。除了往上游矿业延伸,雪松欲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构建另一大助推器,即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只有通过金融赋能,借助大宗商品期货及衍生品工具,提供直接融资或其他供应链金融服务,才能打通上下游资源,加强自身的产业链黏性。目前雪松在金融领域的拓展已经初见成效,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并提升管理能力,以期更好地将金融服务能力整合到供应链管理创新中去。
对于雪松而言,应当志存高远,不仅要对标嘉能可,而且应该抱有超越嘉能可的雄心。这意味着不仅要在大宗商品供应链方面与其展开竞争与合作,还意味着要在制造业领域发挥自身的金融赋能能力。加大供应链金融业务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业内普遍认为,企业在获得供应链融资上面临最大挑战的市场是中国,如果能通过供应链金融供给能力的提升有效降低产业链上中小企业整体的资金成本,则善莫大焉。
對于中国经济而言,制造业归根结底是成长之基,需要供应链管理给予支撑。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制造业是国家力量的基础,谁有现代制造业,谁就有核心话语权,而供应链正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石和血液。通过供应链金融变革,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不仅能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效率,还能大力推动金融脱虚向实,从而实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软着陆,为中央三大任务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业内人士看来,雪松对标嘉能可面临不小的挑战,但也认为无论是雪松的企业实力还是所处的区位优势,都有助于其战略目标的实现。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有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突出的制造业基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中国80%的供应链企业,有着大宗商品产业链无可比拟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和商贸文化。这些都将为“中国嘉能可”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