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挣脱美元特权

2019-08-14韩笑金焱张威

财经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制裁伊朗欧元

韩笑 金焱 张威

如果一家巴西出口商将咖啡豆销往法国,它大概会收到一笔美元货款,因为全世界至少八成的咖啡豆贸易订单是以美元结算的。而且,这些咖啡豆进出口商还会在纽约和伦敦的期货市场寻求以美元计价的套期保值交易。

不仅是咖啡豆,智利的埃斯孔迪达铜矿、波斯湾沿岸的石油,以及科特迪瓦和加纳盛产的可可豆每天都在以美元报价和交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Gita Gopinath的研究,80%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交易从未“触及”美国本土市场。尽管只有小部分商品从美国进口,巴西、印度和泰国等国大约80%的进口产品以美元结算。英国和土耳其的进口交易中则有一半使用美元结算。

在过去数十年间,随着全球贸易活动不断膨胀,与其交织的美元体系日益稠密而庞大。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份额超过40%,这一数字远高于2018年美国经济体量在全球经济24%的比重。

全球贸易依赖美元运转,使美元在全球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也使美国对全世界很多商品的进出口交易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不止如此,现如今,这个庞大的美元体系已经迭代升级,不仅涉及大宗贸易的支付和结算,还裹挟着对主权国家的威胁和制裁。美元体系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实施单边主义政策和经济制裁的筹码和工具。美国借由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力和长臂管辖权,实现了对其他国家之间经贸往来的干预。

“9·11”事件后,美国通过相关法案为其发起和实施经济和金融制裁提供了法律保障。最令外国金融机构忌惮的《爱国者法案》第311条允许美国政府禁止外国银行在美国开设银行往来账户,从而有效地切断其与美国的所有交易,这将使任何大型银行陷入瘫痪。

最近两年,特朗普政府更加肆意使用美元的“超级特权”来实现其对外政策和“美国优先”战略,而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终于引发了战略竞争对手甚至是欧洲盟友的反击,他们开始尝试绕开美元进行交易。

自此,庞大的美元体系出现了松动。而松动的起始正是从这一体系的基石——跨境支付系统开始的。

现在多国正在构建独立于美元的支付系统,尝试摆脱美元控制国际贸易的筹谋已愈发明显。同时,这些举动的背后又夹杂着美国的盟友和战略竞争对手对各自政治利益和国际局势的权衡,以及合纵连横的复杂心思。

在美国政府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后,欧洲三国决定另起炉灶,试图绕开美元继续与伊朗贸易。与此同时,俄罗斯已经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亦在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

独立于SWIFT报文系统的CIPS已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并且在最近两年发展迅猛,已成为人民币跨境清算服务的主渠道。很多研究国际金融的人士认为,CIPS是最具战略格局和发展前景的非美元支付系统。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交易便利性和计价功能提升,人民币将在国际支付和结算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他们也指出,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角色会受到中国货币当局政策意愿的限制,未来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将取决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和金融市场改革的决心。

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些国家的举动在短期内难以撼动美元的主导地位,但是,這仍然意味着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已被开辟为大国角力的又一个战场——欧洲、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力图削弱美元的“超级特权”。

虽然这股正在积聚的能量尚不足以颠覆整个美元体系,但仍可被视作当前国际政经秩序重构在金融领域的缩影。

早在三年前,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就曾警示称,如果美元的支配地位遭到滥用,金融交易随时可能开始转移到现有体系之外,这将威胁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

如今在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行“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的时代,他的警示已经逐渐成为现实,美元体系的“众叛亲离”正初现端倪。2018年欧元的全球使用量已由纪录低位飙升;与此同时,全球多个国家的央行都在增持黄金。

研究人士指出,这些迹象都表明各国对美元的“信任”出现动摇,但美国政府似乎没有意识到美元对美国的世界霸权至关重要。而一旦对美元的信心被削弱,那么美国经济将很快进入一种新模式并遭受剧烈的重新洗牌。

欧洲三国另起炉灶

早在很多年以前,欧洲人就曾用“超级特权”直白地表达过对美元地位的艳羡。20年前,欧洲国家合力创造了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货币欧元,以期挑战美元。但时至今日,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超主权货币依然无法拥有和美元平起平坐的实力。

去年5月,特朗普政府在退出2015年签订的伊朗核协议后,决定对伊朗重新实施贸易制裁,包括禁止使用美元与伊朗进行交易。随后在11月,SWIFT首席执行官Gottfried Leibbrandt对外表示将切断与被制裁伊朗金融机构的连接。而在此之前,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re-yen Mnuchin)表示,如果不切断相关机构,SWIFT也将面临制裁。

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是一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国际银行同业间合作组织,其运营着覆盖全球的金融报文网络。

欧洲Instex交易机制示意图

SWIFT系统并不处理银行间的资金清算,而是类似于金融机构间的邮政系统。简单来说,各家机构在SWIFT系统中拥有一个独特的代码,可以被视为它们的邮编,SWIFT系统即是它们之间的邮差,将机构间沟通资金转账的信息互相传递。

目前全球几乎所有跨境支付交易都需要通过SWIFT系统来提供金融报文。而—旦有金融机构被切断接入SWIFT系统,那么该机构不仅无法通过美元进行跨境资金交易,也无法通过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其他货币进行跨境交易,可以说这家机构的跨境交易业务基本宣告瘫痪。

在SWIFT受美国威胁而切断了与伊朗金融机构的连接后,美国的欧洲盟友——德国、法国和英国决定建立一个“特殊目的工具”——“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rument in Support of TradeExchanges,简称Instex),希望借此系统绕过事实上受美国影响的SWIFT,继续与伊朗保持贸易往来。

欧洲三国之所以决定这样做,背后有其权衡和考量。一方面,这三个国家不支持美国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欧洲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之一,欧盟委员会—直希望维持伊核协议并继续购买伊朗原油。另一方面,美国对伊制裁已突显出欧洲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无力,欧洲也借机尝试构建不依赖美元的支付系统,以反击美国对国际贸易的控制。

去年8月,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Heiko Maas)公開呼吁欧洲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的新支付系统和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他认为这对于增强欧洲的自主性至关重要。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Juncker)也曾公开表示:“欧洲只有2%左右的能源进口来自于美国,但我们每年80%的能源进口订单——价值3000亿欧元——是以美元支付的,这是十分荒谬的。欧洲公司以美元而不是欧元购买空客飞机更是荒谬。”在容克看来,欧元必须成为更具主权性的欧洲的“脸面和工具”。

Instex在今年1月底宣布推出,并于6月底开始投入运作。6月28日,德法英三国官员在一场与伊核协议有关国家的会面上宣布该机制开始运作,并且将提供一定信贷额度来促成交易。7月30日在另一场伊核协议有关会议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在接受采访时称,Instex已完成首笔交易,预计将在相关程序调试完成后正式启动。

此前在7月4日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表示,In-stex首笔交易将在几天内完成,虽然金额有限,“但这是一个起点,我们预期Instex结算机制能成为有效工具”。

Instex将使用欧元结算,使欧洲企业可以在不使用美元的情况下与伊朗进行贸易。在Instex运行初期,将允许伊朗对不涉及美国制裁措施的商品进行贸易,比如药品和食品。

根据欧盟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资料,Instex将这样处理某欧洲出口商向伊朗买家出售药品的交易:这家欧洲药品出口商的货款并不会由伊朗买家来付款,而是由另一家从伊朗进口开心果的欧洲公司来支付,实际支付在欧洲本土完成,并以欧元结算。相应地,伊朗药品买家将向伊朗开心果出口商付款,实际支付在伊朗完成,以当地货币结算。整个过程不需要资金的跨境流动,也完全不涉及美元,从而绕开了美国的管辖。

如果交易金额不对等,Instex将使用其他交易的资金或自己的资金来平衡。因此Instex纳入了一个“主权之盾”机制,将欧洲高级外交官纳入其监事会,德法英三国政府则将作为Instex的股东。虽然这样做并不能消除美国对该机制采取行动的风险,但是如果美国政府考虑直接制裁或施压这样一个欧洲主权实体,无疑会令华盛顿斟酌再三。

事实上,自从欧洲三国开始谋划绕开美国的制裁继续与伊朗交易,美欧双方就围绕伊核协议和Instex展开了持续的针锋相对。

欧盟认为,虽然Instex不会戏剧性地改变事态发展,但这是向伊朗发出的重要信号,表明欧盟决心挽救伊核协议;同时也向美国表明立场,即使在制裁威胁下,欧盟仍将捍卫自身利益。美国则表示,新制裁的实施已经使欧洲公司放弃与伊朗的贸易,不希望欧盟的举动改变这一点,并将继续执行对伊朗的制裁。

此前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财政部负责反恐和金融情报的副部长Siaal Man-delker在5月7日的一封信中重申了美国对欧洲三国建立Instex的强硬立场,表示如果Instex开始运作,任何与之相关的人都可能被禁止进入美国金融体系。

在欧盟宣布Instex开始运作后,美国尚未宣布对使用该机制的企业进行制裁。但美国驻伊朗特别代表Brian Hook再次强硬警告称,欧洲企业必须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做出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李巍对《财经》记者分析称,欧洲是伊朗原油的进口大户,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导致欧洲的实际利益受损。欧洲三国建立Instex一方面意欲表达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不满,另—方面也想显示欧洲有能力建立一个以欧元为基础的交易机制。

欧洲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客座研究员Rebecca Christie告诉《财经》记者,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建立Instex是为了向伊朗提供药品等不违反美国制裁禁令的商品,未来交易范围是否会扩展到石油交易仍不明确。“从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角度来看,Instex很难称得上是决定性因素,它目前只能为伊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她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刘东民则对《财经》记者表示,欧洲三国决定建立In-stex,尽管从短期来看只是应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重大决定。他认为,未来欧洲国家会逐渐利用Instex来扩展欧元的跨境支付,从而使欧洲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中不断增强影响力。

猜你喜欢

制裁伊朗欧元
三欧元淘得百年玉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欧元二十年
The Euro Turns 20欧元20年
欧元20年
制裁与反制:西方与俄罗斯之大博弈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