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
2019-08-14路广
摘 要:2016年新一轮课改提出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引入核心素养体系并不是要抛弃三维目标,而是考虑如何在核心素养体系下重新建构三维目标。那么核心素养怎么落实到课堂中呢?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又要如何落实在音乐课堂中呢?我们要从音乐的本质与教学原则出发,着力发展学生基于音乐知识而又高于音乐知识的音乐核心素养,让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课堂;教学
一、 音乐是声音、时间、情感的艺术
(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音乐课堂上音乐的声音不要太少,比重要大。音乐是声波乐音振动中出来的。因此音乐是听出来的,学习音乐最重要的途径是聆听。但是我们平时准备课的时候,经常先做的事却是先准备PPT,找好多漂亮图片、视频,视觉享受占比倾向大。音乐是听出来的。音乐的声音听辨、辨认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音乐的评价一定是从声音来的,从声音辨认出来的。而这些的课堂关注度都不够。教会学生对声音的识别和辨认,通过听力获得的。
(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记。记忆能力得通过训练的。音乐是流动的,是时间的艺术,在时间中展现,稍纵即逝。记什么呢?记音乐的声音中的品质。记住音色:如听钢琴的音色,由于学生们经常听,很容易就分辨出来。但是播放单簧管的音色,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记住旋律。能听出来是因为你经常听过,并且有记忆。反之,没听过,甚至次数少了,不一定能听出来了。这就是考试,有的时候学生没答上来,问老师,老师说我都讲过了啊,问学生,不记得了。这就是记忆的特性。音乐课堂中记忆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给予关注。音乐中没有记住的都是不会。播放一段教材中的歌曲或是音乐,问学生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记住没?学生没记住,课上了吗?上了。就是没记住。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老师总是想方设法的不让学生记住,总是一段一段地讲,不让学生有整体欣赏的机会。总是老师在讲,不让听,学生记不住。记得有一次听到一位初中音乐老师在讲一节欣赏课时,一直在对着课件讲课,包括出现一段音乐后,提问什么情绪?不用学生说,PPT上自动出现答案,原来老师在等答案出现。或者总是讲概念理论,学生也记不住。心理学说,音乐听九十次会终生不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实20次就会不忘的,课堂上不会有播放20次的。
(三)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体验出来的。《梁祝》每段播放出来,如果没有听过的人,只听出来是情绪的不同。不能一下子就能听出来抗婚、哭灵、投坟。而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问你听出来什么?“哭灵”,答对了!这其实就是一个误导。
二、 音乐教学的原则
(一) 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其实就是重复
音乐没有重复就没有流传、发展。方法可以选择,原则必须知道。各种教学法,比如奥尔夫教学法经常用的就是重复。乐圣贝多芬《欢乐颂》主题,作曲手法就是重复、变化重复。在《打花巴掌》这一课中,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唱会这首歌我从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重复地聆听,在学会歌曲前总计听了4次,这首歌曲是四段,播放4次就相当于聆听了16遍歌曲,相信学生早就在聆听过程中熟悉歌曲了。后面其实也不用我费劲地教了,只是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养。这就是重复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个重复不是无意义的进行,每一次我设计了不同的问题、方法引导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导入部分的聆听歌曲玩拍手游戏和捕鱼游戏,就是在聆听中感受歌曲的韵律感、乐句感。第三次聆听,设计问题,让学生听出歌曲中唱的什么花,目的是熟悉歌词,为背唱歌曲、创编歌词做准备。第四次聆听,设计问题,让学生找出歌曲特点节奏,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附点节奏,培养学生音乐分辨力和记忆力。
(二) 音乐教学的另一个原则是比较
强弱、长短、音色、节奏的松与紧、一段体与二段体等,都在比较中容易获得。比较是理性的学习、知识性的学习。应该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如,我《打花巴掌》一课中,在附点八分节奏的学习中运用比较,把附点八分节奏与两个八分节奏做对比,轻松解决节奏难点。用最短的时间学会节奏,这就是有效、高效。而不用各种烦琐、专业的语言去解说附点八分节奏。音乐更多的应该是体验、感受并从中获得。音乐的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语言的尽头是音乐!
在2000年的时候听过一名香港音乐老师的课。欣赏课《调皮的小闹钟》时,时间为15分钟。老师在15分钟内有效让学生聆听这首乐曲,并只提出了4个有效问题,分别为①你在生活中找出什么声音是有规律的?用什么来模仿嘀嗒声?②听到不规则的声音时请举手示意。(连续使用切分节奏)③铃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④模仿三角铁滚奏。这四个问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第一个问题是在生活中找音乐信息,而不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非音乐信息。第二个问题关注的是本首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表现力的音乐要素——切分节奏。由此在音乐课堂上的音乐学习原则:a以揭示音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表现力的内容。b以提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第四个问题让每个人试奏,学生有效的参与试奏,参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更好关注音乐。在7分钟案例中,引导学生知道了不规则的节奏是切分节奏,三角铁滚奏部分是代表性的,这都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有效、朴实、高质量的音乐课堂。一首音乐,不是先想怎么教,而且应该先想教什么。在设计一堂有效的音乐课堂时,一定要注意:教的好与学的会。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學目标应与教学评价想统一;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学的好才是真的好,教的好不一定是真的好。内容永远比形式更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就是无效教学。
总而言之,在当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师要从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再考虑教育学的角度思考,最后要着力发展学生基于音乐知识而又高于音乐知识的音乐核心素养,让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路广,辽宁省盘锦市,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湖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