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国企党建责任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9-08-14朱敏峰
朱敏峰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059-01
摘 要 淄矿集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升了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党的建设 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作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国有企业,始终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引领和保障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中,为企业打造山东能源乃至行业高质量发展“旗帜”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扛起党建责任,就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坚强领导
淄矿党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能作用。坚持明确党组织法定地位,修改完善《公司法》,把黨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党委会前置把关、董事会经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职代会民主管理、经理层执行落实的“四会一层”企业管理机制,做到了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持党组织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结合宏观大势、发展形势、未来趋势,把党组织职责确定为“十个管”,即管发展方向、管选人用人、管思想保证、管组织建设、管监督检查、管风险防控、管纪律作风、管综治稳定、管群团组织、管全面考核,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引,为各级党组织落实职责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从严责任落实,紧抓“关键少数”,分层签订党委工作、党风廉政责任书,并制定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对基层党建和领导班子履职进行全覆盖综合考评。
二、扛起党建责任,就必须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
淄矿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各项举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企业建设成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党的决策部署、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和坚强力量。积极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务虚与务实相结合,党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分层分类实施重大课题调研,并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展示调研成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全面落实党管意识形态责任,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管理,大力宣传党的声音和主张、上级政策和法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企业被评为山东省理论宣教基地、省管企业文明单位。
三、扛起党建责任,就必须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发展的能力
淄矿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工作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全过程,引领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以“五同步”力促党建高质量。鲜明提出“高质量党建是有效生产力、核心竞争力”等理念,坚持党政工作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考核,每年初确定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做到任务、标准、牵头人、责任部门、完成时限“五明确”。二是以“项目式”打造党建品牌。围绕党的建设、生产经营、创新创效,开展“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每个单位党委和基层党支部都要确定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并以“项目式”推进方式,全面抓好突破落实和验收评选,建构形成覆盖全面的党建品牌矩阵。三是以“标准化”建设过硬党支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制度健全、标准细致、阵地完备、资料齐全等要求,指导基层单位制定“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工作手册”,深入开展党支部工作标准化建设,做到班子建设、工作内容、阵地活动、制度落实“四个标准化”。
四、扛起党建责任,就必须坚持党对人才队伍的持续培养
淄矿党委大力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责任,多措并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多方培育适应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人才。一是实施“一百双千”计划。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两条腿”并行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高端人才资源竞争,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持续引进百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造就千名工匠级高技能人才,选拔和发展千名各专业后备人才,从而实现管理人员职业化、技术人员专家化、操作人员专业化,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二是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积极推进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已经完成总部机关和部分单位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条通道”体系加快形成。加强后备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组织35岁以下优秀青年专题公开选聘,选拔出一大批管理、技术、政工等后备人才,采取交任务压担子、轮岗交流、外委培训等方式考察锻炼。三是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分批组织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和青年后备人才,参加在浙大、厦大以及华为公司举办的思维创新与管理提升研修班;邀请浙大、山大等专家教授为企业管理人员授课;组织举办财务、人事、企审等“跨专业”人才参加的规划发展培训班,有效提升了各类人员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