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面”刘飞香: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

2019-08-14

发明与创新 2019年21期
关键词:铁建重工盾构

2008年,他来到长沙,从零开始,干起了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制造。我国盾构机的“逆袭”之路,由此开启——打破垄断、替代进口、直至走出国门“攻城略地”。

如今,他掌管的企业,生产基地从长沙、株洲,扩散到乌鲁木齐、包头、兰州、四川隆昌等地;产品从盾构机、高速铁路道岔,延伸到智能大型养路机械、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一艘从“地下”到“地上”的高端装备制造航母,已然成形。

他,就是第十一届湖南光召科技奖获得者——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铁建重工成立10多年来发展迅猛,刘飞香作为董事长留给外界更多的是优秀企业家的一面。事实上,作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是自主创新的践行者和操盘手,铁建重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同样得益于刘飞香作为知名技术专家的另一面。

白手起家“霸得蛮”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刘飞香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外表儒雅,内心却异常坚韧,善于待时而动。按湖南话讲就是“霸得蛮,呷得苦,耐得烦”。

2007年,刘飞香回到家乡湖南筹建铁建重工。他带领十余人,白手起家,干起了高端装备制造事业。起初,刘飞香想借助外企的技术实现突破,但由于成本太高,不得不决定从设计源头、原材料、制造工艺、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颠覆式创新,打造符合中国速度要求的高安全性、高舒适性高速道岔产品。整个企业从上到下,夜以继日奋斗,终于取得了成果,建成了当时国内最领先的高速道岔工厂,研发制造出国产首组高速铁路道岔,并经过了沪杭高速铁路486公里/小时极限速度的考验,创造了世界纪录。

道岔产品成功后,素有地下航空母舰之称的盾构机成为了刘飞香的下一个目标。中国当时使用的盾构设备,全部来自国外。他又一次尝试与国外企业合作,但谈判的艰难、条件的苛刻,让他们再次止步。两次与“国外巨头”寻求合作的经历,让他深深明白:市场换技术只能换来三流技术,不在一个等级的合作只能是不平等条约。

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中)在生产现场讨论技术方案(傅聪摄)

从此之后,刘飞香确立了一个产品产业定位原则,只开发能够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产品,而且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必须处于国内行业前两名。企业从工法研究起步,针对特殊地质、特殊施工条件,研制个性化、定制化设备。目前,铁建重工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盾构机制造商。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装备制造业进入了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刘飞香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目标。铁建重工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全智能凿岩台车、多功能作业台车等智能化隧道施工装备,在高速铁路建设中成为国家隧道施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典范。

自企业创建以来,铁建重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30%以上,昂首进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前5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是行业成长性指标增长最快的企业,其自主研制的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大直径盾构机和特种施工装备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并实现批量出口,成为全球领先的隧道施工智能装备和高端轨道设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科研“耐得烦”

作为公司领头人,刘飞香专注于技术与创新。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这一辈子都在研究工程装备技术”。刘飞香痴迷研发,除了技术出身因素外,还因为曾经“吃过亏,受过气”。20世纪90年代,刘飞香原来所在的公司引进一台岩石隧道掘进机花掉近4亿元人民币,技术完全被国外垄断,更糟心的是,配件供应不及时,服务也跟不上。“当时,我就深刻体会到,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装备,中国的地下工程建设就像是被卡住脖子、扼住喉咙一样。”刘飞香说。

从零起步,10年做到国内最大的高端地下装备制造企业,铁建重工成功秘诀何在?

“好产品、产品好!”刘飞香回答得掷地有声。

“好产品”,就是公司只做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依靠颠覆式技术创新,铁建重工研制的数百台盾构机,每一台都根据项目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要求,量身订制。

“产品好”,就是公司提供给用户的都是质量性能一流产品。

好产品、产品好,靠的是科技创新!

国产首台常压换刀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沅安号”,是常德穿越沅江隧道的“钻地神器”,常压换刀是其“独门绝技”。

以前,泥水盾构机更换刀具,工作人员需“全副武装”在高于正常气压2倍以上的环境下作业;“沅安号”设置一个闸门,切断刀盘位置与外部的联系,工作人员得以在常压环境下作业,避免了风险,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铁建重工常德沅江隧道项目服务经理张克强介绍,带压换1把刀,需要1天;常压换1把刀,只需40分钟。

国产首台双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图/铁建重工官网)

大直径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采用液压马达和电机双驱动,彻底解决了一个世界级难题——“卡机”。能够从容应对极易塌方的“蚀变破碎带”,让地质条件复杂地带“钻山打洞”变成现实。

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突破了自动泥浆保压技术等关键技术。

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能效等级高于国际能效超高效等级和国标2级……

铁建重工无往不胜,制胜利器就是强大的科研能力。

铁建重工首席专家何其平介绍,刘飞香就是一个十足的“技术控”。他亲自兼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10多年来边学边干,醉心钻研技术难题,已成中国地下工程装备领域名副其实的技术权威。而为了搜罗顶尖技术人才,他更是“掘地三尺、不拘一格”。

程永亮,铁建重工总经理。2008年进铁建重工时,是河南一家企业的技术科长,才30岁。为了将这个在国内盾构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收入麾下,刘飞香“三顾茅庐”,还给出了集团副总工程师的位置,让他管理一支400多人的研发团队。

科技创新,在铁建重工有着不可撼动的优先地位。多年来,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始终在5%以上,2018年达到了6%;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始终在20%以上。

思维超前“看得远”

10年前,铁建重工原本计划建设一个盾构机维修基地,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刘飞香了解到,未来10年,我国铁路、公路、地铁等非开挖建设工程将达6000公里以上;而当时盾构机市场基本为国外产品占据。

“仅地铁建设这一块,市场空间就大得很!”刘飞香信心笃定,决心自己制造盾构机,吃下这块香喷喷的“大蛋糕”。

那时,国内通用工程机械市场一片红火,有人建议铁建重工生产挖掘机等产品。

刘飞香断然拒绝。他对自身的优势劣势,心中有数。

“工作前24年,我一直在工程施工现场,在盾构机需求侧,懂工法、知道需求痛点,这对后来11年转到产品供给侧,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参考;通用工程机械领域,需要铺天盖地的营销和服务网络,而且当时做的企业太多了,竞争已是白热化,铁建重工毫无优势,只能一直做跟随者。”

从一开始,刘飞香就立志做中国高端地下装备制造的“领跑者”。

扬长避短,决胜千里。盾构机需求井喷之时,早有准备的铁建重工,势不可挡。

在不少人眼中,铁建重工已是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带头大哥”,刘飞香已是功成名就,应该可以放慢脚步喘口气了。

“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刘飞香说。

目前,我国90%以上的隧道施工,仍然采用传统人工钻爆法。这种方式施工速度慢、安全系数低、环境污染重。

对此,铁建重工正在打造隧道施工装备智能机群系统,让每一台装备都具有机器人特征,最终实现钻爆法施工隧道“黑灯”“无人”作业。

2016年7月,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区开工建设,智能化凿岩台车、混凝土喷射台车等隧道施工高端装备,先后从该园区下线。

推动中国隧道智能化施工,铁建重工责无旁贷。

仅10年时间,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从零起步,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已成“国之重器”,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实现了从技术到市场全面主导。可以说,铁建重工今天的成绩,与掌舵人刘飞香优秀企业家和知名技术专家的“两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缺一不可,而正是刘飞香的“两面”促成了铁建重工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作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遇到了最好的发展时代。”刘飞香说,接下来,他的小目标是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多“大国重器”“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铁建重工盾构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我们在非洲不仅仅是修路——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一带一路”合同建设金额超过150亿美元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小净距盾构隧道开挖相互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