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效果
2019-08-14马翔张卫红
马翔 张卫红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 郑州450053)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多发急症,大多由急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突发中断导致动脉缺血坏死所致
[1]。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持续胸痛、胸闷症状,还可伴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不良事件,病死率高,需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治。当前,临床上大量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能缩短救治时间,挽救生命[2~3]。院前急救期间,良好的护理干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使各项急救操作顺利进行,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但临床上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护理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循证依据。本研究旨在比较院前急救期间常规护理与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的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地分析2017 年4 月~2018年4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 例。研究组男38 例,女22 例;年龄45~88 岁,平均年龄(62.03±4.22)岁;19 例为前壁梗死,17 例为侧壁梗死,14 例为下壁梗死,10 例为其他部位梗死。对照组男40 例,女20 例;年龄46~86 岁,平均年龄(61.89±4.12)岁;18 例为前壁梗死,18 例为侧壁梗死,15 例为下壁梗死,9 例为其他部位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4]中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持续性胸痛、胸闷等症状,部分伴有急性胃肠道症状;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未行院前急救,自行入院抢救;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资料不完整。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院前急救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接到急救电话后快速通知相关人员、妥善准备急救物品,安排出诊;到达现场后快速创建静脉通道,协助医师进行抢救,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等;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与医院联系,详细交接等。
1.3.2 研究组 院前急救期间,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内容包括,(1)成立专业的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小组。成立专业的急诊院前急救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急诊院前急救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确保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的目的、方法、流程等,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2)明确循证问题。小组及时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救治影响因素等,明确循证问题,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情绪状况等。(3)循证支持。根据上述循证问题,查阅知网、万方、维普、PubMed 等中英文文库中的相关文献,归纳具体护理措施,获取研究实证。(4)方案制定。全面评估文献检索所得资料,根据具体护理实证,制定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方案,并严格认真落实。(5)方案实施。现场急救:包括快速创建静脉通道、描记心电图、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和抗凝等。情绪干预:高度重视患者及家属情绪疏导,耐心安抚患者,通过有条不紊、熟练的护理操作,提升其信任感;针对情绪较激动的家属,耐心劝解,告知快速急救对改善预后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急救工作;避免与家属发生冲突,将注意力集中到急救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缩短急救时间。转运护理:转运前,做好完善的准备,向患者或家属介绍转运目的、方法及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让其积极配合;将患者平移到担架上,移至救护车内,妥善固定吸氧管、输液管等,确保各种管道通畅;途中联系相关科室,告知病情,做好急救准备;入院后,做好交接班,详细介绍院前病史、初步诊断结果、生命体征和用药情况等。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的救治效果,包括救治成功(顺利度过危险期,病情得到控制,可转入普通病房)、死亡和自愿放弃治疗;(2)观察两组的抢救时间,包括发病到急救间隔时间、溶栓时间、急诊PCI 时间和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果比较 研究组救治成功57 例,死亡2 例,自愿放弃治疗1 例,成功率为95.00%(57/60);对照组救治成功50 例,死亡6 例,自愿放弃治疗4 例,成功率为83.33%(50/60)。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0.05。
2.2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发病到急救间隔时间、溶栓时间、急诊PCI 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组别 n发病间(到m急i n救)时溶(栓h时)间急诊(P hC)I 时间 住(院d时)间研究组6020.03±3.6235.20±4.214.00±1.5117.69±2.74对照组6031.06±4.0041.35±5.068.65±2.1424.14±4.20 t 15.8377.23713.7529.963 P 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缩短发病到急救的时间,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5],而且,院前急救期间,有效的急救护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常规护理仅重视相关急救操作,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和随意性,忽视了患者和家属的精神状况,临床应用受限。而循证护理是基于某一目的而策划的护理活动,并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临床经验、科研结论等,作为决策依据,以便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当前,临床上针对心肌梗死中循证护理的研究较多。如秦洁洁等[6]在2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重视在充足循证支持下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制定循证护理方案,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尤香玉[7]在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急救中应用循证护理,发现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无1 例死亡,且并发症较常规护理组更少。此外,丁海静[8]的研究也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改善救治效果。但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的研究仍较少,这一研究方向重视将院前急救与循证护理、个性化护理充分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研究在研究组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包括成立专业的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循证实践和实施方法,有利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救治及护理要点等,提出循证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查找相关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搜查文献支持,寻求实证,制定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除高度重视现场急救及转运外,还强调加强患者及家属情绪的疏导。多数患者发病后存在濒死感,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应激,而过度应激反应会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中枢神经功能等,导致病情加重,部分家属过度担心、心疼患者,不了解相关急救操作,极易出现抵触心理,而加强患者及家属情绪干预,能帮助其疏解不良情绪,提升依从性和配合度,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救治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可更好地改善救治效果。此外,研究组的发病到急救间隔时间、溶栓时间、急诊PCI 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完善相关急救操作流程,重视加强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改善抢救效率。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应用循证支持下个性化护理的救治效果更佳,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