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横切术对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术后癫痫控制有效率及MMSE 评分的影响
2019-08-14陈志功赵云王学忠杨彦松栗伟杰
陈志功 赵云 王学忠 杨彦松 栗伟杰
(1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神经外科 郑州450047;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郑州450003)
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起源灶为杏仁核、海马与相关颞叶内侧结构[1]。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与前颞叶切除术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的传统手段,癫痫控制率在80.00%以上。随着医疗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以保留患者记忆、认知功能[2]。海马横切术治疗有利于保留海马整体结构,效果明显[3]。本研究探讨海马横切术对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 年8 月~2017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 例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5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7 例;年龄22~58 岁,平均(40.36±3.58)岁;病程3~11 年,平均(6.95±1.52)年。观察组男17 例,女8例;年龄23~58 岁,平均(40.47±3.68)岁;病程3~10年,平均(6.89±1.6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视频脑电图检查显示颞叶内侧起源处存在异常放电;(2)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均完整;(3)每月发作次数≥2 次。排除标准:(1)术前经磁共振检查存在器质性病变;(2)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6)存在麻醉药物过敏史;(7)表达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海马横切术治疗。患者全麻,取仰卧位,头部偏向对侧,经头架固定,消毒铺巾;作一左侧额颞手术切口,将额肌、头皮等分离,同时将肌皮瓣进一步翻向内额;做骨窗,大小为4 cm×5 cm,前缘需抵达蝶骨嵴;骨蜡止血,经硬脑膜悬吊,剪开硬脑膜(弧形),将其翻向蝶骨嵴处,促使外侧裂暴露;于患者外侧裂中段向前下处分开,将大脑中动脉暴露,可见下方颞干以及环岛沟静脉;于环岛沟静脉颞侧平行处将颞干组织切开1.5 cm,而后向外下分离,约2 cm 便可抵达侧脑室颞角,使侧脑室颞角充分暴露;待明确海马结构后,沿海马长轴给予横切,侧方切开深度为4 mm,表面切开深度2 mm,间距5 mm,横切8~10 刀。手术过程中,需通过脑深部电极监测患者海马表面情况,若仍存在异常放电部位,需给予补刀,直至该异常放电情况消失。术腔彻底止血,患者外侧裂分开部位需覆盖硬脑膜补片,而后将硬脑膜缝合,还纳与固定骨瓣,缝合肌肉、皮下以及头皮。对照组采用前颞叶切除术治疗。消毒、麻醉与开颅过程同观察组,将硬脑膜放射状剪开后翻向四周,促使颞叶充分暴露,切除颞叶新皮层(颞极向后5 cm 范围),于软膜下,切除海马杏仁复合体(颞叶内侧),随后经软脑膜可发现动眼神经,于皮层电极监视下观察异常放电是否完全消失,消失后,对术腔给予彻底止血,脑表面通过人工硬脑膜覆盖,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缝合肌肉、皮下与头皮。
1.4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 年,记录两组癫痫控制率,通过Engel 分级法评估:发作完全消失或仅存在先兆为Ⅰ级;发作次数<3 次/年为Ⅱ级;发作次数>3 次/年,同时发作次数减少>75%为Ⅲ级;发作次数减少<75%为Ⅳ级。有效率=(Ⅰ级+Ⅱ级+Ⅲ级)/总例数×100%。术前与术后14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4]对两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定向力(10 分)、记忆力(3 分)、注意力与计算力(5 分)、语言能力(9 分)、回忆能力(3分),总分27~30 分提示认知功能正常,<27 分提示认知功能障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癫痫控制效果比较 术后随访1 年,观察组癫痫发作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癫痫控制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4.00%,两组癫痫控制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癫痫控制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MMSE 评分比较 术后14 d,观察组MMSE 量表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MSE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MMSE 评分对比(分,
时间 组别 n 定向力 记忆力 注意力与计算力 语言能力 回忆能力术前 对照组258.58±0.532.71±0.214.17±0.438.07±0.522.32±0.37观察组258.63±0.382.66±0.194.25±0.518.02±0.642.38±0.32 t 0.3830.8830.6000.3030.613 P 0.7030.3820.5520.7630.543术后 对照组257.62±0.712.17±0.553.58±0.616.97±0.642.02±0.52观察组258.51±0.782.58±0.314.16±0.397.98±0.872.35±0.36 t 4.2193.2474.0054.6622.609 P 0.0000.0020.0000.0000.012
3 讨论
癫痫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7.00%,仅次于脑卒中[5]。25.00%~30.00%的癫痫属于难治性癫痫,其中40.00%~60.00%的癫痫属于颞叶癫痫,且大部分为颞叶内侧起源,不仅可出现认知功能、记忆、智力下降现象,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还对患者家庭造成经济负担[6]。
既往临床通常采用前颞叶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该方法可将一侧前颞叶(异常放电)全部切除以抑制癫痫发作,故具有良好的癫痫控制效果,但需切除相关脑组织,包括海马等,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记忆损伤较为严重。神经调控手术具有神经功能损伤小、创伤小等优势,但手术费用较为昂贵,且癫痫控制率相对较低,不利于患者接受[7]。海马横切术为新型术式,在多软膜下横切术原理基础上产生,对人体记忆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损害较小[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癫痫控制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00%;术后14 d,观察组MMSE 量表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海马横切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可提高术后癫痫控制有效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海马横切术可切断患者机体内神经元间水平联系,同时将纵向联系的相关纤维保留,可有效控制癫痫异常放电现象的传播,进而起到控制癫痫的效果[9]。海马横切术可有效避免前颞叶切除术对患者造成记忆、语言等神经功能损害等弊端,可在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记忆功能与语言功能,有利于避免永久性机体神经功能损害[10]。但本研究仅对术前与术后14 d 认知功能给予评估,观察周期较短,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拟进一步延长随访周期,观察该术式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以进一步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综上所述,采用海马横切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效果显著,可在保证癫痫控制效果的基础上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