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翻”张璐: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奇女子
2019-08-14李雷
◎文/李雷
她高超的翻译水平、灵敏的现场反应能力,收割“膝盖”无数。她是众多英语学习者的偶像,也是一座标杆,更是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
本文主人公
“别人家的孩子”成了翻译官
1977年,张璐出生于山东济南。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母亲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张璐从小就是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时她就已在外语学习方面表现出迥异于人的天赋,发音纯正、领悟力惊人的张璐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
1996年,她考上了外交学院学习国际法专业。毕业后,因为对翻译职位的兴趣,她改行成了外交部的一名高级翻译,之后又进入著名的伦敦西敏寺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要想进入外交部翻译室,背后要付出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翻译员首先要通过笔试,再参加英语面试,成绩排在前15名,才有可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这一阶段简直就是魔鬼训练,每天都要在前辈的陪同下,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
虽然顺利挺进了前15名,但张璐不敢有丝毫松懈,想要通关,就得直面最终boss。外交部有一个特殊的制度——旁听制度。张璐说,前辈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会把他们听到的优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个制度有一点“吓人”。而通过初试的人,只有不到4%被最终录用。虽然张璐就是这4%中的佼佼者,但她的神经永远都是紧绷着的,因为她明白,外国人不仅将她的话当作个人声音,更当作中国的声音。
张璐和她的同事们每年都要参加考试,考官是翻译司的领导。考官会故意将一些别人听不太懂的,甚至把一些音效不好的东西录下来放给他们听。张璐总结:“必须不断地记,像海绵一样努力去吸取水分。”于是,每天早上8点,她都会准时打开电视和收音机,听BBC、VOA、CNN,做笔记;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也是她每天的必做功课;晚上回去不管有多累,还要总结好当天翻译的情况。
她笑着说:“我的工作状态常常是,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叫去做翻译,这一翻译就是好几个小时,回来后全身酸痛、疲惫不堪,感觉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顿。”
精准翻译,传递中国声音
自2010年全国两会,担任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翻译以来,张璐由于出色的表现,成为了总理的御用国翻,但她始终保持着平常心。她说,外交翻译事务不仅非常繁重,而且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稍有差池,便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这与电视剧里的翻译官们,光鲜亮丽地出入各种高端场合,轻松自如地就完成工作的艺术形象,大相径庭。对于外交部的翻译们来说,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都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大战”前,还要模拟召开记者会,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和意外情况。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外交部每次都要选调精兵强将,提前一个月就进入紧急的“战备”状态。所以,每次总理记者会前,张璐会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总理最常引用的古诗词,整理总理一年的讲话,还会琢磨记者会提什么刁钻问题。她还要根据活动的性质、重要程度、内容、影响程度以及自己的熟悉程度来做各种不同的方案。她说:“即使我可以给领导人做翻译了,那绝对不意味着我可以去吃老本,放弃学习了。”
张璐将温总理说的一句话,时刻记在心上:外交无小事。仅仅五个字,分量却极重,她说:“作为一名外交翻译,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要全面谨慎生动地传递中国的声音,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使命。在敏感和重大场合里,你说出去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这就决定了,你不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翻译员,处理不当,或许会酿成外交事故。”
一次,在总理答记者会上,有台湾记者询问到两岸关系,温总理的回答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古词原出自于《左转·僖公二十四年》。两岸关系是非常敏感的,用字用词都要非常谨慎,原句里的“忿”字,普通的翻译者第一反应,也许会是愤怒(anger)、争执(argue),可是她却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用了更为妥帖中性的“differences”(分歧、差异)。
一次活动上,中方发言人提到中国有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但当天对方是巴基斯坦人,这就还要考虑到对方的宗教因素,这个神究竟该怎么译?是God还是Lama?她迅速反应过来,结合巴基斯坦当地宗教信仰翻译:It might be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live in rather than ask him to leave。
张璐为李克强总理担任翻译工作
还有一次,在谈到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时,总理说了一句天津俗语“萝卜快了不洗泥”,意思是生意人在生意兴隆的时候容易不考虑商品的外观和质量。虽然是句俗语,但张璐还是将其精准地翻译了出来。
在张璐看来,给领导人当翻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翻译时要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做到如实翻译。”她举例说:“在记者会上,温总理澄清所谓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傲慢’的传言时提到:‘……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我跟着总理去过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领导人’是谁,也知道这个人的性别。但当时总理并未提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翻译时也不能直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别。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区别,所以在翻译时,我选择用被动句式来表达。”
除了翻译,张璐在陪同领导人出访时,还要承担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在礼堂,你要充当礼宾,这个路线要怎么走,你要稍微引领一下。有时一个大屋子,几十国领导人开会,你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国旗,这也不容易。”
外交翻译甚至还会承担安保工作。“比如说在联合国开首脑会议,一百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合影的时候,各国随行、安保和翻译的人都想往前挤。”张璐说,这个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肢体上的碰撞,但外交翻译还是要上前帮领导人沟通。
永远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2019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中外记者会上妙语连珠,令在场的中外媒体记者为之折服。彼时,为总理现场翻译的张璐,一身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干练的短发、精致的妆容、得体的肢体语言,都体现了她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她第9次作为总理记者会议上的首席翻译官,向世界清晰有力地传达中国的声音,“美女翻译张璐”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外国翻译官说:“张璐翻译精湛,长得又美,大家都很佩服她。”外国记者们说:“虽然我们外国记者都会中文,但有时候还是要以她的翻译作为参考,以免出错。”中国著名资深翻译家过家鼎先生盛赞:“张璐是外交部最厉害的高翻!”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罗立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觉得她翻译得很好,的确是国家级水准。”一位知名翻译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最难的翻译就是总理一年一度的记者会,而记者会上尤数古诗词的翻译最难。对于复杂的古诗词的翻译,张璐翻译得很好,不仅准确,而且清楚。”
从翻译室的一名普通翻译,到成为国家领导人的高级翻译,这条路,张璐走了整整十年。尽管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富知名度和享誉度的翻译官之一,但在一次高规格的翻译行业内部论坛上,她仍谦虚地表示:“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我心里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百分之百地拿下,永远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越来越谨慎小心地做这份工作。”
沉着干练、清晰连贯、流利优雅……张璐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作“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是一张最美的国家“名片”,是真正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中华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