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的针对性

2019-08-13曹振国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针对性议论文材料

曹振国

平时作文不难发现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些通病:或者立意毫无来由,仅凭材料中的只言片语立意,甚至凭空生发,漫无边际;或者不明白基本要求和任务指令,行文不知所向,论题飘忽不定;或者不能联系现实,喜欢钻故纸堆、掉书袋的陈腔滥调,导致议论无的放矢,缺乏当下意识:或者罗列堆砌材料,议论缺乏分析或者分析流于浅表,没有逻辑性和说服力……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背后存在的问题:不太在意写作的出发点,没有明确写作的目的性,不太重视议论的落脚点,缺乏当下意识,不在分析说理上着力,仅仅靠罗列堆砌材料来凑足篇幅。种种表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缺乏写作的针对性。

议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文应该在具体写作情境之下,遵循写作要求所指示的基本方向,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增强议论文写作的针对性,让“联系实际”成为议论文写作的“必选动作”。

针对材料概括提炼论题

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画材料,它们是写作的出发点,开头有必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并从中提炼出论题。论题是议论的对象和问题,从概括材料到提炼论题,需要界定概念的基本范围,明确概念的基本内涵。针对材料信息提炼出论题。这是凸显写作价值的基本前提。

试看下面的材料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五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们描述了这个拍摄对象的身份:他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他是一名救生员,他是一个出狱的囚犯,他是一个职业渔民,他是一个成功戒酒的酒鬼。之后五张肖像照挂在了一起。每一张照片,都准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地表达了肖像照主人的身份。但这个被拍摄的人,不是出狱的囚犯,不是救生员,不是渔民,不是百万富翁,不是酒鬼。这五个身份,其实都与他无关。他也不是演员,没有瞬间进入角色的能力。可是,当他被作为囚犯、救生员、渔民、百万富翁、酒鬼之后,摄影师们就将他拍出了囚犯、救生员、渔民、百万富翁、酒鬼的效果。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看一篇习作的开头片段:

五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描述了拍摄对象的“假定”身份:富翁、救生员、渔民……摄影师事先被“假定”身份影响,产生了主观印象或情感,拍出了五张迥然不同的肖像照。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受先入为主的主观思维影响产生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他之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通常是以偏概全的、非客观的、不公正的。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先结合自己的理解概括材料基本信息,然后引出概念指明原因,并解析内涵及后果。我们发现,这个开头片段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这种针对性从哪里来?一靠问题意识引导出来。阅读材料,审清题意,要求我们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比如:

这则作文材料整体上描述了一种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有什么特点?会产生什么后果?

什么原因让专业摄影师出现了“偏差”?

怎样消除先入为主现象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学会用这类问题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其中“是什么”主要引导我们思考内涵和性质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主要引导我们思考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怎么样”主要引导我们思考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此外,要靠概括提炼凸显出来。“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受先入为主的主观思维影响产生的结果”一句,先反后正,直接概括原因;“一个人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他之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一句,比较准确地进行概念阐释,界定了基本内涵;“这种影响通常是以偏概全的、非客观的、不公正的”一句,概括了“先入为主”现象产生的不良影响。概括说来,问题意识的引導和准确的概括提炼,会让议论文的论题更鲜明、更显豁;也让文章一开头就能迅速切题,不至于下笔就“跑偏”。

针对要求遵从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常见的命题类型。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人员在谈到这类命题时说:“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这在考场上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取向,包括近年来议论文体写作愈演愈烈的空思辨、一伪思辨的玄虚现象。”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任务方面,确实具有很明确的限定性;即使是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题目也或多或少有一些限定性。这种限定性决定了写作必须针对具体情境、读者、文体立意思考。

比如2017年全国卷I作文题,题目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三个明确的任务指令,整合了写作内容、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和写作对象,要求考生在表达时有明确的情境意识和读者意识,懂得按指令有针对性地写作。

再如2018年全国卷I作文题的题目要求,包含了下列任务指令:

再看下面的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中国内地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男偶像,他们拥有众多粉丝,但他们与传统男性形象不同的气质和风格,尤其是偏柔美的长相与打扮,引起了网友与媒体之间的争议。

网友:凡事如果过度就需要矫正,高人气男星的娘化现象是时代审美潮流的扭曲。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如果“阴柔之美”一面倒,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与追求,审美标准应该多元化。面对“娘化”现象,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刚柔相济有利于社会和谐,也可成就完美人格。

对上述材料中网友和媒体的观点,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从网友和媒体的争议中自主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立意,写一封公开信,替其中一方回应对方,不少于800字。

我们要注意这几个任务指令:一是对象,选择其中任意一方为“主”,对象即为另一方(“客”);二是语境,大体属于对话背景中的论辩类;三是文体为公开信,以议论为主;四是内容,虽然是“自主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立意”,但大体涉及这样一些话题:“矫枉必须过正”,或者“秉持多元包容态度”“‘娘化现象是审美趣味扭曲”,或者“刚柔相济更趋完美”等。写作类似的作文题,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必须针对写作要求,遵从任务指令。

针对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

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韩愈则主张“文以载道”,这些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写作的终极意义。中学生写作议论文,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诉求,与这些观点一脉相承。提升现实针对性,就是要从社会生活中找准议论对象和问题,有一些真实地反映一“现在进行时”的内容,以此彰显写作者的当下意识和现实情怀。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强调考生关注时代、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呼唤考场议论文的现实针对性。但写作实际中,有人要么专拿古人说事,把陈旧素材当“万金油”;要么生硬地给古人贴标签,选材用意和议论指向不明。还有人内心知道要联系现实,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积累和适宜的方法,生拉硬拽,泛泛而论——也是缺乏针对性的表现。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现实针对性?

首先,要保持对时代热点和社会生活的高关注度,积极思考当下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时时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广泛阅读热点时评,学习借鉴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如关注前文提及的青春偶像“阴柔”现象,我们可以思考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解决的方法与路径;还可以辩证思考,既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妨持包容态度,肯定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有一定深度的时评观点,也可资借鉴。

其次,既要善于选择紧扣时代脉搏、关涉当下生活的相关内容议论分析,还要注意结合自身感悟来写。如写作“颜值与气质”之类的材料作文,选择“莱昂拉多自毁颜值求重生”“胡歌遭遇车祸与读书深造”等来作为正面素材,能体现时代性;结合中学生“追星”实际来写,也许更有切身体会。鲜活度、时代性与现实感,是写作的重要方向与着力点。

此外,写作议论文有时要学会假定论辩对手,并据理与对方辩争,这是提升现实针对性比较实用的方式。很多优秀的议论文中都有一个假定而强硬的“对手”存在。你的滔滔之理,正是在和“对手”的针锋相对中,得以生发与展开。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针对有些人在“九一八”事变后散布的悲观论调,鼓舞民众,引领思想;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针对党内长期存在、流毒很深的不良文风和工作作风,进行义正词严的声讨。这些渗透着大智慧、大义愤的见解,正是在和“对手”的思想交锋中产生的。

试看下面的两个片段:

①与時代同行并不是要做一棵随波逐流的水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更要具备反思精神。对于抖音上的“温婉们”以及趋之若鹜的粉丝,我们嗤之以鼻;对于鸿茅药酒事件中的广东医生,我们打抱不平;对于周杰伦的新歌《不爱我就拉倒》,我们会调侃其土味,并以众筹的玩笑呼吁方文山回归……面对时代中的另一面,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

②青年一代当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早立鸿鹄之志。古语云:“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当今时代,若人人罔顾他人与国家的利益,都只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社会风气何谈纯洁净化!若人人罔顾青年责任,都只会躺在前辈的丰功伟绩上睡大觉,强国之梦岂非遥遥无期!祖国的兴盛靠的是人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我们青年学生当以笃学敏行为要。

片段①中,作者对抖音“温婉们”及粉丝的“嗤之以鼻”,为鸿茅药酒事件中的广东医生“打抱不平”,对周杰伦的新歌进行调侃,呼吁方文山回归,这些素材的运用,都体现了鲜明的当下意识和生活情怀。片段②则假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人这两个论争“对手”,才有了强烈的议论针对性。

针对对象抽丝剥茧

有时同学们会有这样的困惑:作文中有新鲜度的素材不少,但文章总是被评价为说服力不够;或者写作者自认为有一些分析说理,但总被质疑逻辑性不够。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结合材料分析说理,使材料蕴含的道理与自己所论述的观点有机结合,这才是论述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说理不等于简单粗浅的“摆事实,讲道理”:“说理”的核心,是分析论证,是在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与论证的具体过程不能省略缺失或一带而过。这个分析论证的过程等于在论据与论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这座桥梁,论点和论据无法形成对应与衔接关系,材料无法阐释证明论点,犹如油水混合物,依旧油是油,水是水,无法融为一体。

简单地罗列堆砌素材,只会给人一种散乱零碎的感觉,很难有说服力;机械生硬的说理,只不过是强拉硬拽,甚至是强词夺理;对材料缺乏独到见解,流于表面,人云亦云——用这些方式“炮制”的文章没有任何思想力度,是议论浮浅化的重要表现。要解决议论浮浅化,只有针对材料与观点的契合点,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说理,达成事与理之间的结合、呼应与阐发,才能在论据与论点之间搭建起沟通连接之桥。

这里所说的“抽丝剥茧”,就是结合材料有层次地细致分析。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对准契合点,细致分析;二是论述有层次,条理分明;三是说理有逻辑,“事”“理”结合。在这三个层面的论述说理中,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或者由果推因,探究根源:或者由表及里,揭示本质;或者假设推论,递进深入;或者正反对比,突出论点;或者类比归纳,拓展广度等等。

试看下面的两个片段:

①“虎式教育”盛行,孩子们普遍感到疲惫不堪和压力过大。乐嘉带女儿沙漠徒步,四岁、女孩、徒步、沙漠、4天,这些词汇让人感到“冰冷”。他的教育方式,和“虎式教育”很相似,就是先让孩子吃大苦,接受各种高强度的考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最后才当得起“天降大任”。“虎式教育”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它会训练出“强大”的孩子。但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显而易见。当孩子正常地逃避抗拒时,他们会鼓励孩子坚持,“不要哭、不要喊累”。殊不知,这种做法会引导孩子压抑自已的情绪,无视自身疲劳、痛苦等感受,既容易为心理疾病埋下隐患,也容易越过极限造成伤害。试问,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究竟是高格教育还是一种残忍?

②心中的定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源于内心的情感、志向和信念。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58岁的生命历程,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毅然回国。他只争朝夕,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试想,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大年,让两代科学家魂牵梦萦的是同一个地方——祖国,让他们毅然决然踏上归程的是同一种动力——报国。正是这种不拘于小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信念,让钱学森与平庸众生迥然有别: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成为了黄大年顽强攻关,推动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片段①围绕“虎式教育”引述材料基本事实信息,简略而有明显的指向性:分析“虎式教育”的基本内涵、目的及原因,也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分析“虎式教育”的危害,“事”“理”结合,目标精准而明确,有的放矢;最后发问,直逼事件核心。整个片段四层意思,对准论述重心,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片段②先围绕自己的观点概述黄大年的基本事迹,然后展开假设推论,延伸到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紧扣“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分析两代科学家报效祖国、心有定力的原因,运用了由果推因的议论思路。这两个片段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抽丝剥茧”式分析说理的特点。

猜你喜欢

针对性议论文材料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议论文阅读专练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摇摇鹅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赠送折纸材料
情态动词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