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利信息的国内主要建筑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19-08-13刘杨赵志曼田睿吴磊何济源毋博戴海舰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评价体系

刘杨 赵志曼 田睿 吴磊 何济源 毋博 戴海舰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施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研究基于专利指标,建立了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及创新质量3个方面7个指标组成的建筑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密切值法对选取的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序。结果发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创新能力总体还需加强,部分规模相比不是最大的企业反而拥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依靠优势产业,能更好地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专利指标;密切值法;评价体系;创新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C 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19)02-0190-05

1研究背景

中国的建筑产业经过最近数十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继工、商、农之后的第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开始转型,建筑业发展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持续放缓,2013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1%,2014年同比增长10.2%,2015年同比增长仅2.3%[1],低于6.9%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创下自1999年以来最低增速记录。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显示我国建筑行业正经历着艰难的转型升级期。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面临着2种力量的影响:一是压力。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逐年上升、“营改增”等[2]新经济政策所形成的多重压力和困境,都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一个是动力,随着市场日益规范,增长动力转换和政策环境的改善,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为我国建筑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当前形势下,建筑业企业要冲破压力,同时又想抓住机遇,就要不断自我革新,从制度、工艺、技术、材料等方面不断创新,而专利作为能够反映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它具有客观性、法定性、公开性和唯一性等特点,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产出成果之一,它与创新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3]。梁晓捷等[4]从专利特征分析的角度对国内外钢铁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了我国钢铁行业和国外钢铁行业对比的一些优势和不足。此外,梁晓捷[5]还应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和Logistic模型,借助中国钢铁产业的专利数据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技术预测研究,发现我国钢铁产业技术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并据此提出了中国钢铁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刘玉敏等[6]通过对1998—2008年无锡市专利申请情况、IPC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无锡市专利申请的构成,创新能力的强势区和弱势区等信息,对无锡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具体措施。

2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要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普适性指标遴选原则,还要考虑施工企业本身的创新特征和创新的发展过程,类似的研究从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6个方面进行重点考察[7]。研究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3个方面来构建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2.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SMART准则是目前包括世界银行及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在内进行评价工作时所普遍遵循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SMART是由5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简写,这5个单词是:特定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和可跟踪的(Tractable)[8],结合施工企业创新特点,下面逐条分析上述原则在施工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实际含义。

2.1.1特定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包括目标特定和导向特定2个方面,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目标在于对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客观描述,然后进行比较排名,指出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同时,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用,找出施工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1.2可测量原则

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必须具备可测量性,以避免或减少主观臆断。研究所设计评价指标均按该原则选取,能很好地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测量性。

2.1.3可实现原则

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必须具有获取所需数据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获取数据的成本、便利性、权威性等因素。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中国专利数据库、企业年报等文件,公开可获得,权威性较高。

2.1.4相关性原则

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应该是相关的,首先,这些指标应当和评价的目的相关,为评价的宗旨服务,其次,各个指标应该对被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给予描述,并且它们之间应具有关联性,且互为补充、重叠度低。

2.1.5可跟踪原则

评价活动一般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阶段,施工企业由于其创新周期长、见效慢,所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更应考虑相应指标是否便于跟踪监测。

2.2主要指標及说明

研究从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创新质量3个方面构建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下面分别针对这3个方面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

2.2.1创新投入指标

创新投入[9]指标包括①人力投入[10]:以施工企业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来表征一个施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人力投入。由于施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其大多数创新都是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并且在运用过程中逐步完善,而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就是这些创新的实际创作者与运用者,所以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所占比例能反映一家施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人力投入。②财力投入:即施工企业的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该指标能反映一个施工企业对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③人均研发费用:一般以研发费用与研发人数之比表示,人均研发费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施工企业研发人员所获得的支持力度,该数值越大,则企业的创新环境越好。

2.2.2创新效率指标

创新效率指标包括:①人均专利产出:一般以专利数量除以技术人员总数。该指标从人均角度反映施工企业的创新效率,可用于表征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力。②年均专利产出:即企业的年均授权专利数量。该指标从年均角度反映施工企业的创新效率,用于表征施工企业的专利发展水平。

2.2.3创新质量指标

创新质量指标包括:①发明专利占比:以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总数的比例来表示。在专利的3种类型中,不同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的授予需要通过实质性审查,其技术含量最高、保护时间最长,因此发明专利占比越高,创新质量就越高[11]。②平均专利权人:即企业每项专利的平均专利权人数。该数值越大,说明其企业在专利的研发与申请方面与他人合作的力度越大,其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所以该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

综上,可以得到建筑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3基于密切值法的建筑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前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实际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12]。常见的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13]、灰色理论[14]等,上述方法普遍存在计算量大[15],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较强等缺点[16],故本文采用密切值法[17]进行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与此类似的方法还有TOPSIS[18]法等。

密切值法是系统工程中多目标决策的一种优选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对于同时存在正向指标(即数值越高越好)和负向指标(即数值越低越好)的决策评价系统,将其转化为同向指标(同正向或同反向)系统,然后找出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和“最劣点”,通过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点”及“最劣点”的距离,以其密切值的大小排出各评价对象的优劣顺序。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在医学科研课题质量评价[19],灌区运行水平评价[20]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4国内主要建筑施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4.1研究对象的选取

截止2016年底,我国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3 566.78亿元,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企业共83 017个,其中产值超过千亿的建筑企业共8家,分别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规模上看,上述8家建筑施工企业2016年产值均超过千亿,其2016年产值之和占据了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7.3%,相比其他企业具有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从专业上看,上述8家企业涵盖了冶金、能源、电力、交通、基建、住宅等施工活动的各个方面,优势明显且各具特色。综合以上2点考虑,研究选取了上述8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对各家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排名,发现各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为建筑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专利数据库(知网版),并结合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网的查询结果进行校准,查询的时间范围自2013年至2017年。

4.2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通过对前述研究对象的专利数据进行查询,得到初始指标矩阵A=(aij)m×n,见表1.

在上述初始指标矩阵的基础上,利用式(1)对指标矩阵进行规范化,得到规范化后的指标矩阵R=(rij)m×n,在规范化指标矩阵中,分别针对每个评价指标找出各自的最优点和最劣点。在研究中,平均专利权人最优点为其最小值,其余均为最大值,以此得出“最优方案”与“最劣方案”,见表2.

4的结果由小到大排序可知,在研究所选取的8家建筑施工企业中,创新能力最强的是葛洲坝集团,上海建工次之,中国建筑排名第三,之后依次是中国中冶、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排名最后的是中国电建,且排名第一的葛洲坝与排名最末的中国电建差距比较明显。

5结语

1)施工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葛洲坝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两家创新能力排名前两位的企业,总体上体现了我国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即重视研发及生产的效率,而不是一味追求企业规模及产值的扩大,其余6家企业无论规模还是产值均高于葛洲坝集团及上海建工集团,但其创新能力方面却不及这两家企业,所以其规模及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2)依托优势产业,加速创新发展。葛洲坝集团通过较少的创新投入获得了较多的创新产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在于企业本身对创新的重视,成立了数量众多的技术中心及科研机构,助力创新研发。其次,由于环保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水电等领域的投资力度,而葛洲坝集团在该领域拥有雄厚的研发及生产实力,特别在水电、机电、爆破等专业方面的施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高起点加高投入,进一步加强了葛洲坝集团的创新能力。

3)重視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中铁及中国中冶代表了2013年以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基建及钢铁。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财政收支矛盾逐渐凸显,导致该领域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逐年递减,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推行淘汰落后产能,对钢铁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资源减少加之行业多年蓬勃发展形成的激烈竞争,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此时,企业想生存及发展就必须转型升级,所以这两家企业都在研发方面投入了较多资源,以助力企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中国建筑业协会.2016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S].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中国建筑业协会,2017.

[2]郭琳琳.“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税负影响的研究——以中国建筑为例[J].会计之友,2016(14):109112.

[3]阮梅花,肖沪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专利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大学图书情报书刊,2011(02):8589.

[4]梁晓捷,王兵.基于专利信息的国内外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管理学报,2017(03):382388.

[5]梁晓捷.中国钢铁产业技术预测研究——基于专利生命周期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626.

[6]刘玉敏.从专利申请看城市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发展——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07):6264.

[7]李娜,李建华,王静敏.基于专利信息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情報科学,2010(04):611615.

[8]鲍玉昆,张金隆,孙福全,等.基于SMART准则的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2):4648.

[9]LU Juchun,HAN Guowen.Osculating value method of busines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city evaluation[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2(01):5457.

[10]吴运建,吴健中,周良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10):1314.

[11]漆苏.企业对专利信息的运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9,8(08):1420.

[12]陈良兴,赵晓庆,郑林英.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以通信企业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2,25(01):3741.

[13]钱海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05):562565.

[14]WANG Bing,KE Ruoyu,YUAN Xiaochen,et al.Chinas regional assess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4,40(02):185195.

[15]陆菊春,韩国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密切值法模型[J].科研管理,2002(01):5457.

[16]陈晓红,杨志慧.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用评估体系研究:以我国中小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01):146153.

[17]陈琦,贾元华.基于密切值模型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物流技术,2011,30(08):6768.

[18]WANG Bing,Ioan Nistor,Tad Murty,et al.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 in Canada:a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J].Energy Economics,2014,46(01):112121.

[19]孙咏虹,包江波.密切值法综合评价医学科研课题产出质量[J].医院管理,2003,12(10):580582.

[20]张振平,崔宁博,楼豫红,等.基于改进密切值法的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J].灌溉排水学报,2016,35(10):9096.

(责任编辑:王强)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企业评价体系
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探究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难点及信息化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和控制
浅析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