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審讀報告

2019-08-13

出版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價值

评审专家点评

点赞批阅初审报告的终审编辑

《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一书的初审报告已经写得够全面、规范、仔细了,小4号字密密麻麻布满了16页A4纸,复审编辑写了近2页,也是中规中矩基本到位。这时候,我们忽然发现,终审编辑的意见却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那种高屋建瓴、简明扼要的概括式写法,而是深入到了初审报告中,随处做了不少有意思的批示。

在“三、存在问题”一节的“(一)选目”一段上边,终审编辑批道:“选目应该严格按体例要求,重作选择。”算是对初审编辑就选目存在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应。在“(二)分类”一段下面,终审编辑对于初审编辑在中医学科分类上的犹豫批示道:“与编者商定。”在“(四)著录信息”一段,终审编辑批示道:“著录的体例一定要规范。这是对全书质量影响重大的一项。”在“(五)新编目录”一段初审编辑提出“编委决定根据原书内容重新编制目录”,终审编辑批道“至为必要”。在“四、编辑制作”一节中终审编辑做出批示:“总目与分册目录的设计是可行的。”然后在此后报告多项内容旁多次批示“可行”,足以让初审编辑感觉到终审编辑对他们的报告的阅读是仔细的。然而,多次批示“可行”的意见并不会让我们疑心终审编辑在敷衍,在“六、后期开发”一节,初审编辑提出考虑把码洋过高的这部《丛刊》“拆大做小”以便读者个人购买,终审编辑则审慎地批示道“请调研需求后再定”。最后,终审编辑在初复审编辑的报告之后写下了内容丰满的终审意见。

其实,我们得承认,仅凭《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终审编辑在初复审报告之后写下那些内容丰满的终审意见,这位终审编辑已是相当称职的了,可是他并没有停留于此,我们还能看到他对初审报告认真批阅的态度,在若干需要给出意见的地方立刻明确表达意见,这一点实在是值得我们点赞的。

初審意見

初审姓名:宋安莉 蔡宏恩

职务/职称:编辑 编审

日期:2016年3月21日

中國古代文明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傳承,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技文化成果,不少走出國門,在海外扎下根來,成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符號,中醫即是其中之一。一般而言,文化的傳承和傳播都有賴於文化介質的交换和流通。中醫古籍記録着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和經驗,自然成爲中醫“走出去”的重要媒介。因此,古代中國醫籍不斷外傳,成爲中外交流史上重要的文化現象,尤其是在漢文化圈的廣泛流傳,産生了重大影響,如朝鮮之饗藥化運動、日本之“漢方醫學”體系的建立等都有賴於此。以日本爲例,據真柳誠等學者研究,僅江户時期傳至日本的中國醫籍就多達980餘種,足見其多。然而,時易世變,本來源自中國的醫籍却有不少在國内失傳,實爲憾事。自上個世紀開始,在國際交流日漸密切的大背景下,不少國人開始了回歸古醫籍的努力,最早如楊守敬,據説他訪日回國得書三萬卷,其中有醫籍400多種,其他如傅雲龍、羅振玉、李盛鐸等費力亦多。儘管如此,仍有大量古醫籍散佚海外,且限於條件,欲得而不能。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内科研條件逐步好轉,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國際學術交流漸趨深入,爲繼續開展文獻調查和回歸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種背景下,鄭金生、張志斌、真柳誠等中外學者共同努力,繼續着前輩學人未盡的事業,深入世界各國進行文獻調查,複製回歸散佚海外的古醫籍。《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以下簡稱《叢刊》)正是他們多年工作的成果。

一、《叢刊》基本情况

《叢刊》最終收録散佚海外的古醫籍427部(同書不同版本,原叢書、合刊書等均計爲一部),其中有宋版8部、元版11部、明版214部、清版40部、近代舊抄本7部,另有和刻本18部、日本抄本113部(合計日本傳本131部)、朝鮮刊本16部。若按不同内容的書種計,則含子書513種(原叢書均按所含子書數目計);以成書時代計,隋唐及其以前者14種、宋57種、金元47種、明324種、清70種、朝鮮醫書1種(爲中醫内容)。從上可知,明代成書或明版書最多,佔到了總數的一半以上。自其内容而言,醫經醫理類20種、傷寒温病類28種、診法類24種、針灸類10種、本草類30種、醫方類93種、臨證綜合類77種、臨證各科類115種、養生類8種、叢書合刊書17種、其他類5種。可以看出,本叢刊與臨床醫學(傷寒温病類、醫方類、臨證綜合類、臨證各科類及叢書中的臨床醫書等)緊密相關的醫籍佔到了全書的四分之三强。

全書共有圖版約11萬拍、22萬幅,成書402册。另外爲了方便讀者使用,編者爲這批醫籍撰寫了提要,凡書籍之基本情况、作者生平、内容特點、學術傳承和版本源流等,均一一述明,成書一册。

二、《叢刊》價值

本書收録的古醫籍多爲國内失傳或存世甚少的珍稀版本。據編者粗略統計,這批書中,國内失傳的中醫古籍160餘種,若同書不同版本分計,則失傳的珍稀版本達280餘種,絶大部分是三百年前流傳海外的,可見其版本價值和文獻價值之高。

具體而言,若僅從狹義的版本來講,該書所收宋元版19部,可能没有清末民初那一波購回國内的數量多,但也已相當可觀。明版古醫籍是本叢刊的主體,多達214部,其中雖有不少是坊刻本,但也不乏精品。即便是少數清刻本,也多屬清初刻板,品質甚佳。此外,本叢書還有上百種珍稀的日本抄本。這些抄本中有30餘部經過日本著名的丹波醫學家族幾代名醫親自抄寫或校對,書後留下了各自的手跋和校語,彌足珍貴。以上所言,是該書的版本價值,足稱珍善。

從内容上講,本《叢刊》所收醫書門類廣泛、内容全備,包括醫經醫理類、傷寒温病類、診法類、針灸類、本草類、醫方類、臨證綜合類、臨證各科類(婦科、兒科、外科、眼目咽喉)、養生類等,其中直接與中醫臨床相關的有300多種,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以宋代醫方書爲例,這部分是備受學界關注的。原因有二,一是留存量少,當今所見不過幾十種;二是宋代方書以傳信經驗者居多,學風嚴謹,故其價值極高。粗略統計,本《叢刊》收録宋代醫方書多達22種(其中有4種宋版和6種複宋抄本),不少在國內已經失傳,如余綱《芝田余居士證論選奇方後集》、方導《方氏編類家藏集要方》、黎民壽《黎居士簡易方論》、劉信甫《活人事證方》《活人事證方後集》、盧祖常《續易簡方論後集》等。另外,有不少醫籍國内雖存,但卷帙殘缺,如著名的《備全古今十便良方》,該書四十卷,現僅有兩種殘本存世,一藏中國(十卷),一藏日本(三十一卷)。今將複製回歸的日本藏本予以影印,與國内藏本互補,除去重複,可得三十七卷。珠聯璧合、彙爲完帙,實在是功德無量。又如痘疹書,古代天花爲害甚烈,先醫們不斷探索天花治法,新作頻出,但在人工種痘盛行之後,天花逐漸絶迹,痘疹書也隨之式微,國内留存下來的痘疹書以清代爲多,明代的少,但日本保留了大批痘疹書。這爲我們研究天花病史、總結克服烈性傳染病經驗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一手文獻。

對於中醫研究者而言,本《叢刊》所收的醫籍是一座值得發掘的“富礦”,從失傳的古醫籍中發現的很多醫史研究的新材料,足以改寫中醫發展史上的某些局部論題。如過去以爲中醫血症專書以清末唐容川《血症論》爲首創,其實回歸的明孫光裕《血症全集》比《血症論》要早二百餘年。過去以爲中醫望診專著以清汪宏《望診遵經》成書最早,但回歸的清蔣示吉《望色啓微》則將望診專書的歷史提前了二百多年。

此外,稀見醫籍的回歸爲校勘整理中醫文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如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歷史上流傳甚廣,版本衆多,但國内少見其早期刊本。本《叢刊》收録了該書六個版本,爲深入整理、研究提供了便利。此外,《千金翼方》《外臺秘要》《癸巳新刊御藥院方》《世醫得效方》《玉機微義》《婦人大全良方》《錢氏小兒藥證直訣》《三元參贊延壽書》等亦屬此類,不甚枚舉。

系統地將這批複製回歸的古醫籍影印出版,對中醫藥文獻的發掘整理、中醫藥理論的研究應用和中醫診療經驗的繼承弘揚都具有重大意義。本書的策劃出版,得到了中醫學界的肯定和關注,認爲《叢刊》將複製回歸的古醫籍整體推出,“填補了古代中醫文獻的某些空缺”(中國中醫科學院黄龍祥研究員語),“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是至今域外漢籍回歸最大的一項成果”,“是近來中醫文獻領域一個標志性成果”(中國中醫科學院李經緯研究員語)。

影印書稿之外,編委團隊在深入研究這批醫籍的基礎上,就書之版本、作者、内容、遞藏、價值等撰寫的提要文字,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提要文字部分總體上體例謹嚴、著録規範、辨析精當,尤其是對書之内容介紹全面、對書之價值評價中允、對書之版本考辨精審,文從字順,可讀性强。一方面可作爲工具書和叢刊影印稿配套使用,幫助讀者了解相關醫籍的詳細信息、内容和價值。另一方面,提要文字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性成果,不僅解决了不少舊問題,還有不少新發現,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無疑增加了本《叢刊》的學術厚度。

當然,由於時間、精力以及其他主客觀原因,本《叢刊》不可能將散佚海外的珍善古醫籍搜羅殆盡。本次收録的主要以日本爲主,另有部分原藏中國臺灣、德國的本子。這些之外,肯定還有不少未能收録或尚待調查發現。例如,《世醫得效方》一書,本《叢刊》收録了三種版本,即朝鮮洪熙元年春川府覆元刊本、明正德元年魏氏仁實書堂重刊本、朝鮮古活字印本,然經調查,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有此書元刊本,此或爲洪熙元年覆元刊本之底本(感謝同事陳利輝女士提供信息)。另外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亞圖書館的醫書收藏是其特色之一,所藏中國古醫籍較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要多,入善本古籍者即有三十七種之多,其中不乏孤本和國内稀見之本,如《新刊明醫秘傳濟世奇方萬口必愈》(明潭陽詹氏刻本)爲孤本,《申斗垣校正外科啓玄》(明萬曆刻本)國內只有殘本;另外普通“舊籍”中也有不少難得之本,如明童養學撰《新刻傷寒六書纂要辯疑》四卷《傷寒活人指掌補註辯疑》三卷(明末大梁周亮節醉耕堂刻本)、明張世賢撰《圖注脉訣辨真》四卷《圖註八十一難經辨真》四卷(明末懷德堂刻後印本)等,很多珍稀之本都不見於《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録(以上參見沈津《葛思德的中醫書》博文)。這些都有待大家去深入調查、發現和做複製回歸的努力。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肯定會有更多的散佚海外的珍稀古醫籍能够回歸祖國,供大家研究利用。

三、存在問題

《叢刊》的價值已經言明。書稿是這個研究團隊近二十年來持續不斷努力的結果,複製回歸的過程複雜、持續時間長。在此之前,由於人力和精力所限,項目團隊並未對這批書稿進行系統的整理,因此,從編輯的角度而言,書稿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目

本《叢刊》的基本收録條件之一是現藏海外、國内藏本不超過三種。參照此條,最初選目存在一定問題,需調整。最初選目有440多種,但仔細比對,其中不少有問題,如原045號《傷寒來蘇集》(日本抄本),該書所據的底本乾隆刻本以及此前的幾種刻本國内均有留存,故編者示意删除;203號《世醫得效方》爲殘本,只有一卷,經編者調查,尚有兩種國内罕見的全本,即洪熙元年春川府覆元刊本和明正德元年魏氏仁寶書堂重刊本,建議增收;205號《醫學綱目》版本不好,且國内存數不少,編者示意剔除。諸如此類,需要在認真調研、細緻考辨的基礎上重新確定選目,使所選醫籍符合本《叢刊》的選編原則。

(二)分類

《叢刊》編排充分考慮到中醫學科的特殊性,在分類上遵從中醫學科分類的通行標準,將書稿分爲十一大類,但部分醫籍的分類還有疑問,需要調整。如《傷寒六書》,最開始歸入叢書類,但就其内容而言,全是傷寒方面的專科書籍,因此應歸入“傷寒類”爲宜。又如《合刻劉全備先生病機藥性賦》劃歸叢書類,但自其内容而言,分在本草類可能更爲合適。

(三)電子文件

這批書稿由編者取得原收藏單位的底本授權,製作成了膠片和pdf文件,數字化初步完成,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

(1)文件不齊整,部分書稿有目但無電子文件。作者交來的電子文件,絶大部分醫籍都有對應的電子文件,但仍有少量書稿的電子文件不齊整,如050號《脉經》漏掃2頁、071號《望色啓微》漏掃6頁、189號《王肖乾先生行笈驗方》缺卷七卷八、314號《痘診正宗》缺卷三、399-2號《新刊三丰張真人神速萬應方》缺電子文件、401號《王叔和脉訣合編》漏掃,等等。

(2)文件有誤。如118號《楊氏家藏方》十二卷後的膠片掃描件與前十一卷是不同的版本,編者提供的膠片有誤。210-2號《新刊醫林類證集要》二十卷本的六至十卷和十一至二十卷内容上完全相同,經查,該書文件一至十卷應是210-1《醫林類證集要》(朝鮮古活字十卷本)的内容,210-2一書的電子文件應是小硬盤後補的08-1480號和縮微膠捲08-0015號。

(3)電子文件效果不好(原膠片質量不好),達不到影印出版的清晰度要求。如236號《新刊古今醫鑑》、242號《醫方便覽》膠片模糊不清,需利用膠片重新掃描,或找原紙本掃描。

(4)部分醫籍存在缺頁、倒頁等現象。如125號《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古臨書堂本)一書,初步檢查,電子文件171右、173右、193右、218右、289、369右後缺頁,172右後應接177左、178右,243右後應接245左、246右、244左、245右。諸如此類,還有不少,需要逐頁核對。

(四)著録信息

部分書目書名、作者、版本等著録信息不準確或編者有其他考慮。如232號《增補初學捷法醫林統要大全》的版本項著録爲“明萬曆元年四知館楊麗泉刻本”,編者所據爲該書牌記“萬曆新歲”,但“萬曆新歲”並非特指“萬曆元年”。331號《新刊太乙秘傳急救小兒推拿法》亦同。醫家李杲(李東垣)的年代問題,全書不統一,92號《重刊東垣珍珠囊》、93號《新刻東垣李先生精著珍珠囊藥性賦》、100號《鼎刻京板太醫院校正分類青囊藥性賦》著録爲“元”,而252號《新刻全補醫方便懦》著録爲“金”,等等。著録信息要上書名頁,是一種書最重要的標識信息,需複核,以求準確無誤。

(五)新編目録

爲了方便讀者利用本《叢刊》,編委決定根據原書内容重新編製目録。新編目録盡量做到既能準確反映書籍内容,又繁簡適宜,一般收録至卷下一級,但有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和再行商討,如這批書稿中有兩截版、三截版的版式(如82號《徐氏針灸全書》),目録如何編製?叢書類醫籍的目録如何編製?另外,這批醫籍坊刻本和抄本很多,在用字方面很不規範,因此給目録編製和審校造成很大的困難,如蹺/蹻、癥/證/症等,既要充分考慮到一般古籍整理的規範,還需照顧到中醫的專業特殊性。

(六)提要

提要文字主要是就書之版本、作者、内容、遞藏、價值等進行評介,要求客觀描述規範準確,内容介紹簡明完整,價值評判公允無偏,文字表述暢達易讀,格式體例前後統一。但仍然有些問題和疑問,主要有:

(1)提要文字一般分四部分(四段),一爲書籍的客觀信息,依次爲責任項、版本項、原藏地、册數、書號、版本形式描述、内容次序、卷端描述、批校題跋等;二爲責任人生平簡介,包括姓名、生卒年、字號、籍貫、科第、官職、著述行迹等;三爲内容簡介和評述;四爲版本源流、藏書印、遞藏脉絡。但第一部分經常自書號後拆爲兩段。此外,第一部分的内部次序和表述(尤其是版本形式描述部分)不太統一,如對魚尾的描述就繁簡不一,有時簡省爲“雙魚尾”,有時則詳述爲“上下對向/同向雙魚尾”;書口文字著録時有時無,且有“象鼻”“書口”“犢鼻”等不同表述方式。

(2)客觀著録信息有些不太準確,尤其是行格字數、單雙邊的問題比較多。另外部分書名、卷數、作者、版本等信息與之前認定的著録信息、總目等不一致。

(3)部分藏書印印文不準確,既有文字上未依原印著録的問題,也有認讀錯誤的問題,如“左伯侯毛利高標字培松藏書畫之印”應爲“佐伯侯毛利高標字培松藏書画之印”,“躋壽殿圖書記”“躋壽殿藏書記”應爲“躋壽殿書籍記”,“大阪府立圖書館藏書印”應爲“大阪府立圖書館藏書之印”,“聿修堂”應爲“聿脩堂”,024《傷寒明理論》中“姫沁”應爲“臣心如水”,327《幼科輯粹大成》中“王來義印”應爲“來儀之印”等。

(4)一些機構名稱不準確,如臺北“故宫博物館”應爲臺北“故宫博物院”,“東京國家博物館”應爲“東京國立博物館”,“武田科學振興會”應爲“武田科學振興財團”等,且上述臺灣機構需加雙引號。

(5)卷端文字應依原書所題,盡量不做文字上的改動,具體行文中不時出現漏字、衍字、錯字、改字(多爲異體改爲通行規範字)等情况,應該依原書改正過來。

(6)文中年號年代後括注的公元紀年有些不準確或錯誤,需仔細核對,如367《外科精要》中將日本“永正”錯寫爲“永政”、正德四年公元紀年誤作1504(實際應爲1509),多處將明治十八年公元紀年作1886(實際應爲1885)等。另按本書提要體例,某年號時代在一篇提要中首次出現時括注公元紀年,重複出現則不再括注,但文中或缺或重,需注意統一。

(7)部分引文不準確,主要表現爲引用不完整(如漏字、衍字等)、句讀不準確等。如048《松峰説疫》段二引文“其子秉錦,輯有《説疫》一編”應爲“劉奎於博參之暇,與子秉錦輯有《説疫》一編”;399-1《醫學集覽》段八引文“託言張仲景。著其法……”應爲“託言張仲景著。其法……”等。

(8)用字不規範,繁簡字(一爲繁簡混雜;二爲誤用,如“徵召”寫爲“征召”,“朴樹”寫爲“樸樹”,“情有獨鍾”作“情有獨鐘”,“鬆緊”作“松緊”等)、異體字等問題較多,電腦輸入錯誤也有不少(如047號《傷寒三書合璧》注釋3“誤注謂乾隆二十五年”應爲“誤注爲乾隆二十五年”,314號《痘疹正宗》段四之末“改館”應爲“該館”,315號《痘疹格致要論》段三“其字萬邦忠”應爲“其子萬邦忠”,345號《痘疹一覽》段四“館藏數目”應爲“館藏書目”,352號《幼科折衷》段四“藏書之記録”應爲“藏書之記”,371《大河外科》段四末“原委毛利高標藏本”之“原委”應爲“原爲”)。

(9)脚注格式不規範、不統一,主要爲出版物的信息不全或錯誤、相關信息内部次序前後不一等。由於提要撰寫者習慣科技類文獻的注釋格式,但這不太適用於文史類作品,因此脚注格式一般應遵從文史類的通行格式予以改正。

以上只是在編輯過程中遇到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詳細情况參見《<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一審問題彙總》。對於這麽大部頭的書稿,無論是編者時隔多年後再次着手整理這批書稿時,還是我們編輯在處理書稿時,隨時都會遇到新情况、出現新問題,需要雙方及時、充分、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四、編輯製作

這批書稿是海外庋藏的珍貴古醫籍,既有版本價值,又有文獻價值,故而採用全文黑白影印的辦法將此整體推出,以方便學界研究利用。在編輯製作過程中,編輯牢牢把握兩條準則,即嚴守學術標準和便利閲讀使用。爲此,我們既參考和繼承了過往大部頭影印文獻好的編輯方法,又充分吸收和借鑒古籍整理的優良傳統和經驗,根據中醫文獻的特點有所創新,争取使得本書最終呈現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資料彙編和文獻複製,而是充分尊重和體現中醫文獻特色、吸收和利用醫史文獻研究最新成果的深度整理作品。爲此,我們在編輯製作方面做了如下工作和努力:

(一)整體編排和要件

整體編排上前402册爲影印書稿,另單附提要一册。首册有總序、總目、編例。每册書内容一般爲叢書扉頁、分册目録、書名頁、影印書稿。扉頁載叢書名、册號、出版社。分册目録以書舉目,詳至卷下一級。書名頁載書名、責任人、責任方式、版本。影印書稿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書信息,如眉批、圈點、印章、墨訂等一律保留,保持古籍筒子頁AB面的對照關係。但需指出,有些膠片由於時間太久而老化漫漶,我們盡可能採用技術手段恢復還原(優先提高文字清晰度)。

(二)編排次序

書稿在編次上尊重中醫的傳統分類方法,按類編排,依次爲醫經醫理類、傷寒溫病類、診法類、針灸類、本草類、醫方類、臨證綜合類、臨證各科類(婦科、兒科、外科、眼目咽喉)、養生類、叢書合刊書類、其他類。各大類中除少量書籍因照顧到分册時書稿的完整性而前後稍作調整外,大多依成書時間先後編排,最終成書402册,其中醫經醫理類11册、傷寒温病類22册、診法類9册、針灸類4册、本草類31册、醫方類112册、臨證綜合類119册、臨證各科類67册、養生類5册、叢書合刊書28册、其他類1册(其中有不同類别的書分在了同一册)。

(三)目録編製

1.總目

爲了方便讀者檢索查找,首册書前有本《叢刊》的總目録。在總目的編製上,我們摒棄了傳統按册簡單羅列的方式,改用以類爲綱、以書爲主的形式,即將這批書按大類編排,同時在書名下注明卷數、存卷、所在册號等信息,起到分類索引和書名索引的作用。

2.分册目録

爲了清晰完整地呈現文獻内容,每種書都在原書目録和内容的基礎上新編目録,作爲分册目録置於影印書稿之前。新編目録一般詳至卷下一級(卷下一級的目録以接排的方式呈現),多達二十二萬字。具體編目原則如下:

(1)各書除無篇目者(如歌賦、醫方、問答等)外,均依正文實際内容新編目録。

(2)原書無序、卷、篇名,或卷内篇名過於瑣屑者,今新擬標題。遇有原書標題缺脱訛誤文字則徑按正確者著録。

(3)目録一般收至二級標題,多爲三級目録,即書名—卷次—卷下標題。叢書類目録增加一級,即叢書名—子書名—卷次—卷下標題。

(4)一般具體藥名、方名不單獨立目,如本草類目録一般至藥名分類一級(如木部、草部、金石部、蟲魚部等)、藥方類目録至病症名一級。

(5)原書卷次如卷一、卷之一、第一卷之類,統一標爲卷一,其餘類推。卷上、卷下標注法不變。

(6)原書目録、總目、凡例等,在目録中不再重複書名。但正文卷内的標題一般用全稱。標題後的小字“附×××”一般不予收録。

(7)序跋名稱按原書著録,不加書名號,其後用圓括號括注作者名。

(8)附録之書出示書名。附録書中的標題僅到“卷”一級。若附録篇幅短小,一般不顯示其名及文内標題,僅著録爲“附録”。

(9)二層樓(兩截版)、三層樓(三截版)版式一般主要内容目録在前,附屬内容目録在後,如二層樓版式,一般先出下層目録,後出上層目録。

(10)用字一般遵《通用規範漢字表》,採用規範繁體字,通假字及書名、病名、人名等專用字,一仍其舊。

(11)遇書中有脱漏、錯簡等重要問題,則在目録中出注説明(一般缺頁則在影印正文缺頁處加以標注)。

(四)影印書稿

影印書稿部分以留存原書信息與方便讀者使用爲總體原則,單色印製。針對審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基本解决思路如下:

(1)缺頁。分兩種情况,一爲原書即缺,一般是缺完整的筒子頁,應在影印書稿的相應位置加注説明,在靠訂口左下角注“原書此處缺頁”;一爲數字化過程中漏掃或漏拍,一般體現爲圖片缺上一個筒子頁的B面和下一個筒子頁的A面,應盡量補齊,若無法配補,則在新編目録中加注説明。

(2)倒頁。分兩種情况,一爲原書刻印時即倒,則保持原樣不予調整,盡量在新編目録中注釋説明;一爲後來重訂或數字化時顛倒,則由編者根據内容校正順序。

(3)重複。多爲數字化時造成,應細緻比較,挑選質量高的圖片予以保留,删除重複圖片。

(4)電子圖片效果不好。遇有圖片質量欠佳者,盡量在修圖時採用技術手段增加圖片文字的清晰度,但不能丟失原書其他有效信息。

(5)遇有原書對開頁上有完整圖形、表格等,影印時亦採用對開頁的辦法,保持其完整性,不做分割(如295-2《幼幼新書》)。

(五)提要

提要單獨成册,包括前言、總録、分類目録、提要凡例、提要正文、索引等内容。製作上採用與影印本相同的開本大小,西翻形式,繁體横排,編爲一册。提要撰寫、編輯基本原則如下:

(1)提要順序與《叢刊》影印書稿的順序一致,書名、卷數/存卷、責任項、版本項等基本信息應於總目、新排書名頁著録保持一致。

(2)提要主要内容大致包含四部分,一爲書籍的客觀信息;二爲責任人生平簡介;三爲内容和價值評介;四爲版本源流、藏書印、遞藏脉絡。一部分一段,第三部分可根據内容多少和結構酌情擴展,如叢書類,每種子書的内容介紹單獨成段。篇幅控制在1000字左右。

(3)書籍的客觀信息應包括書名、卷數/存卷、著者項、版本項、原藏單位、册數、書號、原書/板框尺寸、行格字數、内容次序、序跋、卷端題署等。以上信息有則著録,無則缺省,内部次序原則上保持統一。板框行格、卷端題署等原則上以原書卷一第一頁爲準,遇有不同者,酌情説明。

(4)責任人生平簡介,一般包括姓名、生卒年、字號、籍貫、科第、官職、著述行迹等。若某一責任人在前面某書提要中已經介紹,則不再重複,簡省爲參見本書《×××》提要。

(5)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在一篇提要中首次出現時括注對應的公元紀年,再次出現時則不再括注。公元紀年使用阿拉伯數字形式。

(6)專用名、書名、責任項、卷端題署、扉頁、牌記、印章等文字依原書著録,從寬從俗,凡簡化字、異體字、錯訛字等不予擅改,錯訛字等可以括注正字。其他文字則依《通用規範漢字表》使用規範繁體字。

(7)注釋採用頁下注的形式,考慮到本提要的工具書性質,一般讀者不會通讀,故注釋中著録要件一般不簡省(即使是重複出現),即完整出示作者、名稱、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時間、頁碼等。

(8)每種提要在書名後注明該書影印稿在本《叢刊》中的册號,以便讀者查找對照。

(六)著録

著録信息主要包括書名、卷次、存卷、責任人、責任方式、版本諸項,主要牽涉總目、書名頁、提要。著録原則如下:

(1)書名原則上以首卷卷端所題書名爲正名。若爲叢書,酌情按扉頁或序跋等定名。凡剜改、誤題之書名,若證據確鑿則取用正名。内容相同、版本不同之書,無論書名同否,均分别作兩部書。數書合刊,無總名者,均屬合刊書,各書之名並列著録。二層樓版式之書,若上下層内容不同,各有書名者,視同合刊書,書名並列;内容相關,其中一層無總名者,視爲一書。

(2)責任項依次爲時代、姓名、責任方式。朝代及責任人均不明者(如《黄帝内經素問遺篇》),不出責任項。責任人可疑或僞託者,在其時代前加“題”字以示區别。責任方式一般按原書首卷所記。

(3)版本項一般據原書牌記或扉頁所載堂號著録,一般包含時代、責任者、形式(稿本、刊本、抄本、活字本等)。刊刻年代無明確標志而有序跋者,借鑒日本著録辦法稱“×××序(跋)刊本”。

(七)索引

考慮到本書規模龐大,爲了方便讀者查閲,特在《提要》一書後附書名索引和人名索引。索引編製基本原則如下:

(1)索引分書名索引和人名索引,字頭依筆畫多少爲序(音序索引會遇到不能確切認讀的困難)。

(2)書名索引詞頭爲本《叢刊》收入的427種醫籍書名,人名索引詞頭爲相應的責任人姓名(包括作者、校者等)。叢書類中的子書視爲單書,書名和責任人均作爲詞頭編入索引。提要中引録的本《叢刊》收録範圍之外的書名、人名一般不入索引。

(3)索引詞頭後標注其在《叢刊》中對應的冊數和在《提要》中對應的頁碼。

(八)美術設計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書籍也是如此,優質的内容需要精美的裝幀設計來襯托和呈現,依次來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和提升讀者的閲讀體驗。因此,我們在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總體上,希望達到體現古籍的韻味和中醫的特色但又不能顯得呆板、沉悶。因此,封面、扉頁、書名頁的設計上都頗具匠心。

(1)字體上採用康熙字典體。該字體在風格、輪廓、字形上都不同於其他印刷體,大小、邊緣、筆畫等都具有手工質感,典雅古樸,有濃郁的刻本味道。

(2)布面精裝,選用棕色的粗紋手感織綿,颜色上比較貼合傳統中藥房藥屜的色彩,較粗的布面紋理及大幅面的燙壓圖案使得整體視覺上富有變化、層次豐富。同時,爲了更好地呈現該書的設計效果,我們採用了最新的燙壓工藝,細節表現力更强、更豐富、更清晰。

(3)扉頁設計延續封一的風格和樣式,加上單色印製,形成非常和諧的呼應對照效果。

(4)書名頁設計方面更充分地體現了古籍的元素,如文武框、界行、書耳等,既有設計感,又將書名、作者、版本信息等充分地呈現出來了。

(九)其他

由於前期編委長期在德國從事訪學研究工作,溝通、文件傳輸等頗爲不便,另外此書也是多人參與編輯,相關資料調閲不便。爲此,我們運用工作組、網盤等技術工具,建立了協同工作平臺,實現了編委與編輯對相關資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溝通和資源使用的效率。另外,本書規模龐大,編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自編委回國後,基本上每個月都會來書局工作一天,面對面地商量解决相關問題。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從始至終都得到了本部門其他經驗豐富的領導、同事的支持和幫助。通過以上機制,本書的編輯質量和本團隊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最切實的保障。

此外,需要交代的是,本《叢刊》收書數量多,且是編者多年前訪求彙集的成果。在此之前,編者並未對此進行過系統的整理,因此初稿情况很複雜和散亂。相較其他影印書籍,編輯團隊在此過程中費力尤多,如核對原書頁面次序、重新編定目録等。又醫籍多屬子部文獻,以坊刻(抄)和私刻(抄)居多,未能如經部文獻一般齊整和規範,因此整理過程中在體例、版式等方面都很難做到整齊劃一。此外,醫籍專業性强的特點又要求編輯不能“越俎代庖”,每前進一步都務必小心謹慎、細緻求證,盡可能地發現問題並促動編委去解决。因此,更需編輯與編委齊心協力、密切交流、共同謀劃。

五、營銷建議

本《叢刊》的特點是專業性、稀見性,大部頭、大碼洋,主要利用者應爲專業院校、研究機構的學者,因此購藏單位應爲對應的資料室、圖書館及部分公共圖書館,個人一般無力購買。因此營銷上可以重點對接這些資料室、圖書館。同時,配合發行銷售,我們可以舉辦新書發佈會、學術研究會,組織相關研究者撰寫書評,以擴大影響力和信息披露的覆蓋面。

六、後期開發

本《叢刊》收録的大量珍稀古醫籍,其中不乏孤本,具有很高的版本價值和文獻價值,是醫史文獻研究不可或缺的材料。但是,整體推出的《叢刊》部頭大、碼洋高,個人一般無力購買。因此,可以拆大做小,既可以分專題按醫經醫理類、傷寒類、醫方類、養生類等編選,也可以按醫家如朱丹溪、李東垣等彙集,還可以精選其中版本價值、文獻價值極高的品種單出。另外,《叢刊》所附提要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醫史文獻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書,也可以單出。總之,本書後期還可以做更多的選題開發,既有社會價值,又具市場空間。

2015年10月,屠呦呦先生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讓我們看到了傳統中醫文獻的重要價值,更加堅定了我們整體推出這批珍貴醫籍的决心,增强了我們審讀、編輯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希望本《叢刊》的出版,能夠爲更多的研究者創造條件,便利他們從傳統中醫文獻中汲取智慧,爲現代醫學的發展和人類的健康事業再立新功。

鑒於上述意見,責編認爲此稿已達到發稿標準,建議發稿。

复审意见

复审姓名:姜红

职务/职称:编审

日期:2016年4月18日

此书稿的作者是我们在国家图书馆工作时认识的专家,可以说是中医科学研究领域里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记得参加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答辩时,在座的有卫生部下属出版社的同仁,特意说这个项目他们也跟踪了多年,没想到拿给我们出版。当时我就意识到,一定是我们这支专业从事古籍影印出版的团队吸引了作者,再加上中华书局这块在古籍出版领域的金字招牌。能够获得作者的信任是我们出版人的骄傲和资本,这也有利于之后的编辑工作。

承接这项任务时,中心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编辑,我们返聘了国图社资深编辑宋安莉老师先行运作。大政方针由书局返聘出版专家徐蜀先生制订。好在半年后书局为我们引进了清华大学高材生蔡宏恩。收古籍500多种、成书400多册的大型影印丛书就在他们手中,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编辑加工和前期出版工作。

在整个组约稿、审稿和编辑过程中,我都有参与,不论是前期与作者的谈判、制订出版计划,还是编辑过程中讨论编排形式,我们始终秉承尊重古籍原貌、便利读者使用、提升学术含量、保证图书质量的原则,认真探讨,反复推敲,最终形成现在的结构。

这其中的努力与艰辛,责编没有在审读报告中多提。我深知两位责编在此稿的设计、整理、加工等方面投入了太多精力,尤其是面对顶级专家时,他们仍凭借编辑功底,指出了作者方面诸多失误甚至错误,获得了以郑金生先生为首的编者团队一致好评。

责编还认真细致地编制了目录,几近索引。医学书籍的目录不像历史文学类图书,从篇章处着手即可,他们的目录已经细致到药方。

此外,还督促编者撰写每种古籍的提要。对于一个常年奔波于海外诸学术机构的老学者来说,催稿真是个技术活。随着研究不断,新发现也不断,作者三番五次更换版本。为保证图书质量,我们克服困难,调整节奏,做了最大让步,以确保项目能按期完成。

责编的审读报告已经将编校情况介绍的比较完整,我要求他补充了营销建议、后续选题开发等内容。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制作这个项目时愈深入愈有想法的真实感受。我也希望通过项目的制作完成,培养出一个好的责任编辑。这种老中青搭配的团队合作值得继续。

关于责编所述处理的书稿问题,我抽查部分稿件进行认真审读后觉得处理得当,同意责编意见,可以发稿。

终审意见

终审姓名:顾青

职务/职称:总编辑

日期:2016年4月25日

我对照了书稿,看了审读报告和二审意见。责编是下了功夫的,值得肯定。目前业界有一种误解,以为影印书没有多少编辑含量。从此审读报告来看,可以打破这种误解了。影印书,从版式选择、著录规范、提要撰写到制作的较高要求,都對一个责编的文献功夫和专业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的编辑显然达到了这个要求,让我欣慰。同时,编辑对营销和后期开发也有建议,很好!具体的编辑意见我批示在文中了,请参看。

同意发稿,在后期制作中,请严格把控编校质量和印制质量。

猜你喜欢

價值
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的文體特點和價值
略論劉光第《衷聖齋文集》鈔本的文獻價值
品牌价值
教学设计应关注的“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陳春花 成為價值型企業
陳春花 成為價值型企業
空心病
梵漢對勘在漢譯佛典語法研究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