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管理优化

2019-08-13薛彦霞

新课程·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薛彦霞

摘 要: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通过对中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更好的体育教学突破点,从而开展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管理策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就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管理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问题行为分析;管理优化策略

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时候,教师作为教育引导的发起者,学生作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两者在进行行为沟通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行为问题,通过对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采取高效的课堂行为管理方式,提高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

一、中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

在研究中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时,首先应当对其进行广义的认识。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在国外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在国内人们对其认识不够深刻,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将学生问题行为,界定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綜合学习能力、困扰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总成。还有的学者将学生的问题行为,界定为影响他人学习成长的个人行为。有的教师将学生的体育问题行为与学生的自闭症进行了联系,通过研究分析中小学生的体育问题行为,从而判断出学生是否存在先天性的自闭症,因此就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治疗,帮助学生逐渐提升生活能力与行为意识。通过对以上论述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小学生体育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与课堂活动要求不一致的行为总和。

二、中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分析

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通过对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的行为进行数据量化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教育维度进行问题行为的分类,从而更好地开展体育教育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威客曼将学生的问题行为划分为扰乱行为与心理行为,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的秩序、打乱学生体育活动的规则,这样的问题行为属于扰乱问题行为。学生由于心理与智力的原因,害怕参与特殊的体育活动,思维智力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这样的问题行为属于心理问题行为。当学生出现第一种的体育问题行为时,可以通过引导与管理改变这一现状。而当学生出现后者的心理问题行为时,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家长、医师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治疗,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与思维上的问题行为。

奎伊学者将中小学课堂体育问题行为划分为人格类、行为类和情绪类,而日本的教育学者将其界定为社会问题行为、精神问题行为、智力问题行为、神经问题行为和人格问题行为等。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的教学学者都对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即使所得的结论各有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中小学生开展的教育管理研究。

我国的一部分教育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划分为攻击型和退缩型,即学生出于外向的性格引导,就非常善于攻击一些体育活动,体现出自我的存在价值。而学生在内在性格的导向下,不愿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避免体育活动对其造成伤害,下意识地保护自身的安全。胡淑珍学者提出了隐蔽性问题行为、矛盾性问题行为、不遵守规则的问题行为、抵抗教师管理的问题行为和恶作剧问题行为,从胡淑珍学者提出的教育管理观点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被界定的更加详细,这样教师就可以开展相关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由于教育学者研究的维度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研究结论。有的教育学者从广义维度进行研究,将学生的问题行为划分为思维与智力的不同,而有的教育学者从微观入手,分析研究每一个教育管理阶段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如不服从教学管理行为、扰乱课堂纪律的问题行为、恶作剧的问题行为等,将学生的体育课堂行为分化的过于细致,没有起到很好的研究价值。

2.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数据分析

学生的问题行为是针对学生在进行体育课学习的过程中反映出的一种行为总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在正常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一类行为习惯,为了更好地研究分析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笔者通过计算机电脑对中小学体育课堂行为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高中生的问题行为占到了一半左右,而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比例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八十四。

在对数据细分研究下,发现了学生的体育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没有足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及一部分学生产生了抵触的心理行为,而随着学生年龄、智力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泛化,对教师单一的体育讲授没有了更多的兴趣。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时,随着学生叛逆性格的形成,学生与教师之家的矛盾不断增多,从而使得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不断增多。总的来讲,中小学生的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性、累计性等趋势,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中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优化研究

在对中小学生体育问题行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中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全过程的管理指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前后关系的管理模式开展的时候,可以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很好的改革创新,以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帮助,让学生以小组参与体育活动,分享自己的体育收获,从而更好地提高中小学体育的教育效果。

在命令控制教学策略开展的时候,主要采取体育信号的心理暗示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在具体教学行为的干预指导下,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质量与效率。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一方面要指出学生的行为问题,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提升学生的体育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在群体教育管理策略实施的时候,主要是发挥出学生之间的群体影响作用。人类作为一个群居生物,当处于群居状态的时候,才会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中小学生也是一样的,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改善。如一些学生性格非常的外向,常常违反体育课程的纪律,进行一些恶作剧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的整体教育质量。而在群体教育管理的策略开展下,其他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参与体育活动,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这时极个别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由于没有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同与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意识会逐渐减弱,最后认识到问题行为的错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在上文论述中笔者提高了关于学生心理认知、精神意识、思维智力领域的问题行为,在学生出现此类行为问题时,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发现学生是否患有自闭症,因为小学生的自闭症容易得到教师的忽视,从而没有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使得学生失去了基本的社会行为意识。在学生成长的初期,教师可以采取群体教育管理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周边学生的帮助与引导下,学生的社会行为意识才可以得到一点点的提高。通过早发现、早治理,给予自闭症学生足够的社会包容,从而让学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除过以上的管理策略之外,还有一些复杂的教育管理模式,如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心理情感认知改变的教育管理策略、学生自我控制引导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思维先入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等。

在复杂的问题行为管理策略实施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体育教学情况,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如矫正管理模式下就可以对学生的消极情感进行很好的改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在中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的时候,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直接将篮球据为己有不让其他的学生练习,主要体现在男学生,很多女学生由于体力处于弱势,从而争抢不过男学生,直接影响到了体育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而对一些男学生进行体育管理的时候,教师若是直接给予严厉的批评,直接起到了相对不错的效果,不会出现学生争抢篮球的问题行为发生,但是教师严厉的批评也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教师若是采取矫正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情感的引导,既然学生喜爱篮球,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开辟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进行更加高质量的练习,挖掘出学生的篮球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多元化地健康成长。从中可以发现新的体育问题行为管理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个性爱好发展,以师生平等沟通交流为基础,采用矫正管理、情感管理、引导管理等方式,科学地解决学生出现的课堂行为问题。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的时候,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不仅制约了学生体育学习质量的提升,并且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对体育课堂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很好的优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教育综合质量。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
略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微课建设在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区域特色形成的作用
试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探析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全力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提高认识 强化管理 健全机制 提升区域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水平
立足自身优势 打造特色品牌
美国中小学体育的见闻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