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 唯有课本活水来

2019-08-13侯念娃

新课程·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月台藤野苏州园林

侯念娃

“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虽然作文占据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语文老师也千方百计地替学生寻找打开作文成功之路的金钥匙,但学生谈“文”色变,一写作文就心烦。的确,对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来说,与社会接触较少,也没有多少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写起作文来往往是无“米”下锅,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中心,不成文体,如果能把语文课本里的“米”活学活用,无疑是一种整合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利用课本资源,为习作谋篇布局

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不会布局谋篇,有的全文只有两个段落,第一段写了400多字,第二段只有100多字;有的全文只有一个段落,层次不清。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全局观念,没有结构意识,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我们课本的许多文章结构十分清晰,只要我们适时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就能自如运用。如《苏州园林》,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苏州园林的地位和影响、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再从两个方面分说,一方面是大处的四个讲究,另一方面是局部的三个注意,给人以清晰的印象。文章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令人回味无穷,引起读者游览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学习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仿写作文,一个题目是“故乡的桥”,一个题目是“我们的学校”,要求学生模仿课本中的范文谋篇布局,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座桥,介绍自己读书的学校,点拨之后,学生习作结构一目了然,与过去的习作相比进步巨大。

二、精读课本范文,学写详略结合

学生习作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平均使用笔墨,导致喧宾夺主,重点不突出。而我们课本中《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等都是学生学习安排详略的典范。《藤野先生》中,作者要表现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就详写了藤野先生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这些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一年半时间里,可写的事情一定很多,但作者只选取了这四件事就有力地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学习课文之后,先让学生用“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再选一位任课老师,抓住他的特点写一段话,不要说他是谁,让学生猜。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详略提示,抓住了任課老师与众不同的特点详写,都能准确地猜中他是谁。

三、准确解读课本中的细节描写,学写细节塑造人物形象

朱自清的《背影》感动了几代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在写父亲买橘子的情节时,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突出了黑色,而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接着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一词可使读者想到父亲走平路时的艰难,那爬月台就更不容易了。一个“攀”字说明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其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的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儿子的心情该多么紧张啊。“倾”字是“变歪”“变斜”,“微倾”把父亲由于身体肥胖,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一点一点慢慢向左微微倾斜,努力爬月台的艰难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作者将父亲的形象定格在爬月台的瞬间,不再写下去,用泪水来烘托自己的情感——“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全文四处提到背影,实写的只有两处,详写的就是爬月台部分。这部分的细节描写是全文成功的关键。引导学生重点赏析这部分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把这段描写用一句话概括——“父亲历尽艰辛给我买了几个橘子回来”。与原文比较,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后普遍认为,这处文字抓住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在攀爬月台买橘子的艰难中渗透出父爱,这正是“背影”感人的原因。学生理解了细节描写的作用之后,我先与学生分享了我的一次“感动瞬间”。那天,我正在导课,突然一阵狂风从开着的窗户猛扑进来,把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吹得剧烈摇摆,只听“咔嚓”一声,日光灯架经过我的头顶、腿部摔到地上,灯管摔得粉碎。我当时吃了一惊,教室瞬间沉寂,但我很快镇静,继续导入新课。这时,几个同学忍不住说:“老师您没事吧。”我示意大家安静,没什么事情。下课后一个同学追到走廊里,眼里满是关切,她说:“老师,您真的没事吗?我都看见你腿上的灰尘了。”我当时深受感动,我的头上、腿上受了冲击,是有一丝疼痛,但在这心清如水的学生的关怀下,一切都变成了乌有。这件事发生不久,我们就学习《背影》,当我讲述了我的感动之后,学生明白细节就是放慢节奏,还原情境,增加外貌、语言、心理描写,勾勒事件发生的环境。接着,我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细节:打篮球投篮的过程、包饺子的过程、母亲补衣服的过程。选择熟悉的某一过程,以“感动瞬间”为题,运用细节描写再现整个过程。通过分享交流,学生在写作时,或突出情境,或描写动作,或刻画神态,或表现心理,比较准确地还原了事件的过程,同时能恰当地运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增加了作文的亮点。

无兵难打仗,无米难为炊。学生写作也与此类似。要使学生有话可写,不惧怕作文,就要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仿写、扩写、续写、缩写、写片段、写读后感,掌握文章的谋篇布局,学会文章详略的安排,能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增加作文意蕴,实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提升对课文更为感性的认识,使课文学习得心应手,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月台藤野苏州园林
所有的……
所有的……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仓库月台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藤野先生谈鲁迅
苏州园林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