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研究

2019-08-13张兴华

科技资讯 2019年1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

张兴华

摘  要:对高校而言,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大学生具备高品质道德,对社会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同时具备综合能力优势。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定位,切合实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渠道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创建出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制定不一样的工作措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畅实施下去。基于此,该文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改革创新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及优化渠道。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a)-0238-02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1 高校大学生个体区别,观念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中国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也逐步确定,不管是社会的价值理念,大学生的政治观念、经济观念、思想观念、文化观念,都会有所转变,同时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同省份人汇集在一起,地区不同,他们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存在差异性,导致价值观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思想类别与其所处环境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经济上的观念存在很大偏差,进而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个体间存在巨大差异,是地域性导致的结果差异。与之相对应的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一样,大学生个体也存在区别,尤其是家庭环境、友爱度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等,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基于此,因为受教育对象、地域架构以及个体环境观念存在的偏差可能很大,这样也直接导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诸多障碍,困难重重。这样一来,我们必须规避一些教育过程中形式化、守旧、空想的弊端,应主动、积极改革,立足于现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

1.2 国际与国内社会形势严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迫在眉睫

现阶段国际以及国内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对大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重阻碍。在西方,尤其一部分欧美国家,一直有敌对势力存在,采用各种阴谋分化、离间中国,这样一来,我们的主观理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等,面临着重重考验。互联网是一个便捷的沟通交流工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互联网变得亲密无间,但是对于西方消极错误的文化而言,其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入侵工具,使得少数的大学生,会对一些西方消极信息有了盲从心理,导致其没有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持怀疑甚至否定看法,痴迷于腐败糜烂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方式,崇尚拜金、享乐自我主义思想,会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使得教育难度加深。另外,国内社会形势发生了改革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方法上做出应对改进。

1.3 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方法不得当,理念不平等,方式无新意、过于武断、缺乏个性化等问题

现阶段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如:没有平等的观点;重视群体教育,不注重个体教育;方法过于枯燥无趣;过于独裁等。(1)没有平等的观点。以往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是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一直处于被动方,没办法发挥出其主观特性,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2)重视群体教育,不注重个体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倾倒式,并没有注重传递功用,这样可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好的坏的思想通通传递给学生的问题。(3)过于独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往往是命令式,以他传授为主导,以他发号施令为主导,对方只要被动接受,听话照做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能处于不平等,甚至对立的状态,直接导致受教育者被动接受,自主性被扼杀。

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点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

从本质上说,实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该以人为本,把大学生放在第一位,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前提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的整体进步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大学生在受教育中,不知不觉树立正确的三观,基于新理念、新思维基础上,达成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目的。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从社会层面、心理层面出发,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

现阶段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把网络功能纳为自己所用,借助于平台,采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让其更有趣味性,教育更有效。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途径探析

3.1 重视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隐性课程”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隐性课程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育手段。一方面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学生社团的作用越来越来越强大,是大学生常规的第二课堂,也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基于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而言,在实行教育整体规划过程中,应把社团活动归纳其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通过举办社团活动,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的实现教育,一是大范围进行社会调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形式出发,设定课题,进行调研;二是呼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大学生通过完成社区服务工作,对责任感、道德意识能够感同身受,在服务中取得的成就,也能让思想更充实,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

3.2 对大学生现阶段的思想状况精准把握,立足实际,有目的性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学生辅导员而言,在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功用。就学生辅导员身份上看,他是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他不仅仅要肩负起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宗旨的作用,同时也是思想实践者;而就从成长历程上看,学生辅导员也曾经是大学生身份,无论是求学经历还是身处环境,都与大学生类似,因此能够减少代沟,达成共识。基于此,通过学生辅导员的调查研究,能够找到更合乎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措施,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确保教育成效。

3.3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人是环境的制造者,环境也同样是人的创造者。对人的思想品德培养而言,从明面上看,其具有约束效果;从隐形层面,其具有影响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外高校注重的点。基于此,应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在创设校园环境上面。基于此,除了环境建设,还应该注重文化建设,从多渠道改善风气、完备制度等方面,完成校园文化建设,把教育与管理同步实施,保持一致性。以思想引导为主,行为规范为辅,两者同步进行,创设校园精神文化,并且不断深入。

4  结语

只有对大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才有确保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出更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思想道德水准更高,使得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遥相呼应。通过创新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发展,进入到高级阶段。现阶段处在全社会注重创新、注重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该对其进行重新架构定位,从意识、方式、方法、渠道以及介质等方面,完成改革创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满足当代大学生所需,进而实现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提升其综合素质,推进大学生进步,使其更完全、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媛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举措[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9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