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2019-08-13牟欣
牟欣
摘 要:我国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期,因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学生的素质能力。而在现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创设多彩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教学问题
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因而其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而且能树立遵纪守法的规则意识,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促进自身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具体实施的角度予以解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一、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升级教学观念,积极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教学法、反思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整体的政治教学质量。
比如,在讲授《富强与创新:走向共同富裕》这节内容时,我考虑到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授教学内容,不仅不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而我采用反思教学法开展教学:首先,我安排学生去了解他们爷爷奶奶年轻时生活的情景。其次,我鼓励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状况。最后,我运用网络搜集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爷爷奶奶的生活相对比,而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不仅坚信了改革开放这条道路的正确性,还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获得了良好的政治教学效果。
二、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更具智慧的未来好公民
情境教学法可以给学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让他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去思考相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其思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引导,从而使他们学到教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更具智慧地帮助他人,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比如,我曾就“假如你遇到摔倒的老人,你会去扶他吗”这个话题创设辩论赛式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准备工作。我适时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以运用课本中的教学知识,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佐证。”再次,科学分组。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并对正、反两方进行详细的分组,继而选出小组长担任辩手。最后,组织答辩。学生在答辩的过程中会积极地思考辩倒对方的观点,也会主动运用教学中的知识。在辩论的过程中,反方辩手小华说:“我们不应该扶老人,万一他是骗子呢?好多新闻都有过类似的报道!”正方辩手小丽说:“假如老人是你的爷爷奶奶咋办呢?你不希望他(她)得到别人的帮助吗?”而在最后的辩论阶段,我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还能帮助老人?而学生也通过自己的思维得出如下的答案:第一个为学生和其他同学一块扶起老人。第二个为学生可以录制相关的视频,从而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更好地帮助老人。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授课,教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让他们更加智慧地帮助老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积极作用。
三、巧用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學法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讲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节内容时,我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在开课后,我询问学生:“你们认为闯红灯对不对?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闯红灯?”小华说道:“大家都在闯,我就跟着走。”小莎说:“只要没人看到就可以闯红灯!”其次,展示视频,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我对学生说:“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真的可以闯红灯吗?”接着,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汽车误伤行人的视频。我鼓励性地对学生说道:“谁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小冉积极地举手说:“交通规则不是为某些人定制的,它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交通规则,而假如我们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最终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我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提升了整体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初中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处理好现阶段教学中的问题,而且还要创设更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实操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热情,并适时地对他们予以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忠振.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之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
[2]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