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9-08-13李海军

新课程·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初中科学

李海军

摘 要: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从理解教材编排,明确课程目标;改变教材内容,拓宽发展路径;跟从课本进度,逐步形成课程;巧借知识迁移,丰富课程内容,通过社团活动、走班式教学等形式和有效的考核评价,对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拓展性课程真正融入科学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素养立意;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

一、研究背景

现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素质教育”转向“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要求也从“课堂教学”转向“课程开发和实施”。因此,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和尝试改革基础课程,注重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新课程有一个响亮的名称——拓展课程。

基于“素养立意”的初中科学拓展课程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能力。但在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教师的课程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当相对完善的科学拓展课程出现在教师面前时,常常会说“我不理解这些概念”“我只会按教材教,这些不关我的事,让别人去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主要是教师课程意识薄弱,缺乏开发课程能力;再比如课程内容随意选择,没有形成课程体系,表现为当前,科学拓展性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比较随意,而且课与课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内容之间出现脱节,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等等。

基于此,如何开展并有效实施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我对此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二、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理解教材编排,明确课程目标

理解教材的编排是教师学习理论、培养课程开发能力最好的载体。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目标是“激发学习兴趣,积累活动经验,深化知识理解,体验科学懊秘,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所以,科学拓展性课程要凸显“小而易懂”的特点,这样就很容易让教师理解和上手。更重要的是,在参与课程目标制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课程目标并非无法实现。只要通过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来定位,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就能打好未来自己编写课程的基础。

(二)改变教材内容,拓宽发展路径

在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编写内容比较困难。过去,当学校支持教师开发课程时,教师常常不知所措。最后借助網络、借鉴同行来应对,这既不符合课程开发要求,也不利于课程的实施,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通过对科学教材内容的研究,分析了教材内容的特点,通过多路径、多方位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拓展。

1.兼容整合式开发

以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素养立意”为基础,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课程开发可以整合学校活动、德育、综合实践、品德等学科。

纵观学校活动、德育、地方课程、综合实践等学科,可以发现相关内容的实施,相互兼容,是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良好课程资源。

2.项目拓展式开发

拓展课程内容的开发不是独立的,而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项目拓展式开发是指课程的开发可以依托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如电子百拼、机器人制作、头脑奥林匹克等),将科学教材或科艺节中的项目进行拓展,开发形成课程。

例如:结合科技教育和劳动技术开发了《电子制作》拓展性课程。

总之,通过将劳动技术教材、信息技术教材以及省市区科技竞赛相结合,可以开发大量的拓展性课程。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课程长度,同时考虑课程水平。

3.课时集中式开发

课时的集中开发主要是针对社会实践。对于实践活动,可以优化原有郊游(春游、秋游等)模式,结合实践基地,整合学校德育活动、相关专题教育内容,按年级课程设计进行分类。学校可以在上述相应的课程内容基础上,根据需要设计学生外出实践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作为课程进行实施。

例如:学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通过讲解、互动、现场访问,了解污水净化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其实污水也是一种再生资源,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再利用,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珍惜水资源,提高学生节水护水意识。

4.借鉴引进精品课程

当前,省市区教育部门已经精选出了大量的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学校可以根据课程规划,适度借鉴、引进一批精品课程,或者根据学校特色进行适当改编后再实施。

(三)跟从课本进度,逐步形成课程

随着科学拓展性课程内容日趋完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一般流程,即“提出问题—处理问题—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不断生成新的内容。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科学教师意识到,仅仅使用原始的科学课程并不能满足拓展课程的实施,需要从科学课程中分离出来,因此科学拓展课程的内容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例如:我校葫芦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选择与葫芦有关的内容进行拓展性课程开发,也显得非常有意义。本着拓展性课程与学校文化结合这两个维度,对以葫芦为载体的科学拓展性课程进行开发,主要有如下内容:

(1)不同植物品种发芽率测定研究。

(2)不同土壤、水分、肥料等对葫芦生长的研究。

(3)葫芦幼苗(不同品种葫芦、南瓜、西瓜等)嫁接。

(4)影响葫芦壳厚薄的研究……

以葫芦为载体的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留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各小组集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确定研究课题以及子课题,充分体现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全员性”。

(四)巧借知识迁移,丰富课程内容

借助内在的知识关系,以单元的主题为依托,进行内容的迁移和开发,丰富拓展课程的形式。

1.实验类拓展性课程

针对初中科学教材中的课堂实验教学,在课堂上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开展的实验教学往往比较仓促,总会发现只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但也不一定做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实验还没完成。而且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大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所以可能只有个别同学在做,其他同学可能只是看客,课堂实验的质量和数量就无法保证。这样我们又怎么能拓展和改进实验呢?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课堂实验为基础,通过改进、创新等途径开展课堂实验类拓展课程。

例如:学习了密度、压力压强、浮力等知识后,开设《鸡蛋的秘密》拓展课。

(1)慧眼分生熟(如何区分熟鸡蛋和生鸡蛋):方法尽可能简单,不能使用辅助工具,要进行直接区别,实践结束后解释原委(惯性知识)。

(2)用手紧握鸡蛋,手掌和五指均匀用力,观察是否能够将鸡蛋捏破,使用手指力量一捏就碎,为何?实践结束后解释原委(压强知识)。

(3)怎么测量鸡蛋的密度?首先准备器材、详细写出设计方案(密度與浮力知识)。

关于鸡蛋的知识繁多,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内容,通过综合归纳和整理,以实验为途径开发拓展性课程。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和巩固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使每个学生掌握课堂实验的操作。

2.制作类拓展性课程

科学制作是初中科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制作,感受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对相关科学知识加以巩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对科学教材进行整理,整理出一些科学制作类的内容,从而开展这方面的拓展性课程。

例如: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后,开设制作《吹不灭的蜡烛》拓展课。我们通过探究,知道了打火石(烛芯加入的物质)中的金属成分,然后进行制作。

制作器材:镁条(粉)、石蜡、酒精灯、棉线、大吸管、表面皿、三脚架、坩埚、坩埚钳、砂纸、胶带纸等。

制作步骤:

(1)制作烛芯。用砂纸把镁条搓成粉末状,收集到表面皿中。剪下10 cm左右棉线3股,并在棉线外面裹上镁粉。

(2)制作模具。把大吸管剪成10 cm左右长度,并用胶带封底。

(3)制作蜡烛。将石蜡放在坩埚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把棉线加进去,取出后再将棉线在镁粉里滚几下。接着将模具固定,把熔化的蜡油倒进模具中,再将烛芯插入模具中,等石蜡凝固后去除模具,蜡烛制作完成。

3.竞赛类拓展性课程

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将这些内容以竞赛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比赛中,既对教材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从中体验比赛的快乐。

例如:《纸船烧水》的科学拓展课。

(1)比赛器材:酒精灯,温度计、三脚架、剪刀、火柴、量筒、A4纸(最厚的那种)2张、水。

(2)比赛规则:

①除以上器材,不能用自带器材或药品。

②只能用A4纸折叠后装水,将水加热到70℃,用量筒测出达到70℃水的体积。

(3)比赛时间:10分钟。

4.活动类拓展性课程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科学,而且应该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到外面去寻访科学知识。这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新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极大热情。因此,科学拓展性课程可以开展户外活动,更好地开发新知识。

例如:寻访家乡的桥、寻访家乡的水环境、校园生物大搜索、关注身边的垃圾处理及分类等等。

5.生活类拓展性课程

科学源于生活,课程开展必须坚持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丰富课程内容的发展,也是丰富课程内容的有效途径。生活类拓展课程的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具有一定的新鲜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课程实施提供可行的保障。例如:节约用电、用水等。

三、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拓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发展学习的意识,而不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学,不局限于学科和教材,更不用说纸上谈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拓展知识的探究和实践,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方式完成学习内容,以实现课程目标。

(二)增强体验,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初中科学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的教育功能。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程体验。根据课程内容,允许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在参观和互动过程中学习观察和思考。

例如:现在政府大力开展的“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战略,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青春治水·美丽家园,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微调查、微比较、微宣传等一系列“微”活动,积极投身“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的大行动。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努力成为水资源的宣传者、管理者和实践者。

(三)分层分类,增强课程可操作性

科学拓展性课程从课程的层次性来分,分为基础型和提高型。在设计课程时,我们可以通过“一课,多任务;多课,一任务”来设计和拓展课程内容。

例如:电子制作课程,基础课程的难度设置较低,局限于了解简单的电路图,简单的电路测试,设计简单的电子作品。对于一些对电子制作感兴趣且有潜力的学生,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提高型电子制作课程,提高课程内容的难度,如涉及小型电机、电动模型等。

(四)精心组织,实施平台多样化

1.社团活动

当拓展性课程刚起步时,教学实施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进行多次的实践才能逐渐改进完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笔者每周二下午正好负责学校科学探究社的活动。于是,笔者利用这个实施平台,对开发的拓展性课程进行教学实施;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改进,逐渐形成相对合理的实施策略,从而为后面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2.走班式教学

拓展性课程通过社团活动这一平台的试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相对比较成熟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走班式教学。走班式教学有多种形式,笔者首先尝试从同一年级两个班级实行走班式教学。目前,在此基础上正在申请进行同年级所有班级进行走班式教学,逐步扩大教学实施的范围,最终将拓展性课程融入平时的教学中。

四、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评价策略

科学拓展性课程的评价不能仅用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分数来衡量,而是要通过实质性的评价。评价要注重学习活动与过程、过程与结果,以等第和评语的方式给予评价,并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手册中,使评价更加具体、更具时效,让评价成为促进拓展性课程实施的助推器。

评价考评表由出勤率、过程考核和作业考核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为20分。

出勤率:由教师记录,每缺勤1次扣1分,缺勤5次以上得零分,对于缺勤次数5次以下的学生,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做好思想教育,5次以上的则上报教务处处理。

过程考核:评价的形式主要基于表格记录。学期结束时,所有拓展活动的得分作为参考,计算平均分。考核具体内容如下:

作业考核:这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展现出自己的成就,在学生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评价。

如:以葫芦为载体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学生组织开展一系列“葫芦文化”主题活动:

(1)外校老师、萧山日报小记者参观了我们的葫芦基地。

(2)开展葫芦实物展示会、葫芦拍卖会。

(3)组长牵头开展经验交流会,分享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

(4)建立葫芦生长档案、绘制葫芦小报、撰写研究报告。

三部分的得分按照出勤率20%,过程评价50%,作业评价30%的比率算出总分和等第。

五、研究成效

(一)开创拓展性课程新资源

拓展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初中科学拓展课程的基本特征。强调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材料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整合,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拓展课程,形成课程集,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自主创新。

(二)带给学生全新的收获

通过对拓展性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新中发挥了学生的智能,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意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了细心、专心、耐心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学生参与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和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小组探究土壤对葫芦生长的研究报告》获得区一等奖、市二等奖、省三等奖。

(三)促使教师成长,提升学校形象

在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促使教师自身去探索更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笔者参加综合实践“说导”评比活动分获省、市、区一等奖。通过开设多样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学校的综合实践、科技特色日臻显现,开创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初中素质教育之路,不但积极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形象,而且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反思:随着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身上悄然发生着太多的变化:对科学探究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自觉性更强了,学习自信心更足了……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作业中或者是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那种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令老师们惊喜!但笔者所提出的开发和实施策略还不够完善,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少问题,但笔者将继续探索基于“素养立意”的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这个有意义的课题,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益,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张旭东.探索利用初中科学课拓展学生知识内容的途径[J].学周刊,2016(10).

[3]周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学科课程整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Z1).

[4]李秉军.强化实验教学突出物理学科特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5]石青松.基于学生体验的课堂教学策略[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5(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初中科学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