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融和”理念下内地新疆高中班建设创新实践

2019-08-13刘文彪

中小学德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新疆民族

刘文彪

摘    要  从多元文化教育视角审视内地新疆高中班建设,从混合用餐、混合住宿、混合教学等途径,构建思想融和、文化融和、生活融和的“多维融和”教育模式,贯彻创新与优化、党建与德育、课程与活动、学习与休闲“四结合”的实践策略,能为新时代的民族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 键 词 学校管理;内地新疆高中班;多元文化教育;党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7-00-03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为促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的一种多种文化共同教育途径。[1]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必须通过具有文化多元主义理论支撑的校园生活来达成。学校在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高班)建设中,以多元文化教育视角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一、理念梳理,充实“多维融和”教育内涵

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学是一所天河区公办完全中学,2011年成为新疆内高班承办单位。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学校提出并构建了内高班“多维融和”教育模式。“多维融和”即思想融和、文化融和、生活融和三个维度与食、住、学三条路径并行,“融”是手段,“和”是目标,通过三个层面教育的开展,最终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的育人目标。

思想融和,意指意识形态教育。将新疆内高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既是国家对于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教育原则。学校将思想融合放在“融和”教育的首位,力求使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产生精神认同感和归宿感、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的民族团结意识。

文化融和,意指新疆内高班学生与本地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学业课程和活动课程中的融和。学校注重开发民族特色校本课程,力求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课程之中,努力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培养多元文化的思维能力。我们希望借此浇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使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合格公民。

生活融和,意指新疆内高班学生与本地学生的同吃同住同生活,建立共同的生活经验,培育共同的生活感受。新疆内高班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群体中学习,与原生家庭和文化相远离,亟需新的情感支撑系统。为此,我们通过生活融和,为同学之间友情的形成与深化提供土壤,从而为内高班学生建立新的情感支撑系统,进而通过生活融和实现文化与思想认同。

二、实践创新,推进“多维融和”教育实施

为使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学校得以实现,学校通过“四结合”策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多维融和”教育模式。

(一)创新与规范相济,构建“多维融和”教育共同体

“严、爱、细”是国家对内高班日常管理提出的管理原则,也是“多维融和”教育模式的实践原则。严是教育的保证,严在大是大非;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在树魂立根;细是教育的关键,细在防微杜渐。我们将这三项原则作为“多维融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三进两联一培”系列举措,着力构建校领导、教师、家长、社区等民族教育共同体,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

“三进”即学校领导和教师进饭堂、进宿舍、进家庭。校长带领校级干部通过开展校长午餐会活动,走进学生饭堂,与新疆部师生代表共进午餐,详细了解内高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等状况;学校领导、教师走进班级、走进宿舍,与学生交心谈心成为朋友;民主党派教师还策划和实施了“同心圆梦”助学金活动。学校还组织部分教师到新疆家访,走进新疆学生家庭,了解其家庭情况,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搭建家校沟通、民汉沟通的桥梁。

“两联”即导师制结对联系学生制度、专班工作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与新疆学生开展“导师制结对子”活动。针对内高班学生的特殊性,学校积极凝聚社会多方力量,形成了互补短板、互通有无的管理队伍。2016年7月,组建了由区教育局、区公安局国保大队、治安大队、派出所、街道和学校组成的内高班专班工作小组(简称“专班组”),并明确了“把握政策法规,加强专业指导,实施沟通交流,落实需求保障,维护安全稳定“的任务和职能。专班组每月召开一次内高班专班联系会议,研判内高班信息、管理和措施,指导和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办班学校安全、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培”即开展多种形式的全员培训。学校邀请省教育厅、市民宗局、市公安局负责民族教育的干部,对全体教师进行民族政策和法律知识专题培训,同时,邀请其担任“民族团结教育校外辅导员”,帮助和指导学校制订民族团结教育计划,开展民族团结历史、传统、政策和法律的教育培训,搭建民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舞台。

(二)党建与德育相融,坚持“多维融和”正确导向

新疆内高班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为了缓解学生的思乡情绪,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校党委号召党员干部率先选择内高班中家境困难、语言基础薄弱、适应能力不强、学业有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以自愿报名的形式主动参与学校内高班工作。

这些党员教师通过“导师联系学生”,开展“导思、导学、导言、导行”(简称四导)工作,着力促进民族融合。55位党员导师带动了全校师生积极加入民族团结教育行列,关爱民族学生,关注个体发展,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践行者,做民族团结好榜样,多途径、全方位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内高班工作的核心和主线是德育,落实立德树人国家要求责无旁贷。2016学年以来,学校坚持在每周六生活指导课上,把思想政治学习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影视教育、集体学习讨论演讲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反对极端宗教思想教育、反恐怖主义教育等。学校响应自治区号召,围绕《五问维吾尔青年》《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等热点文章,先后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通过集体朗诵、共同讨论、征文比赛及国旗下讲话等形式,促进学生增强民族认同,凝聚民族情谊,勇于承担责任,捍卫祖国统一。

(三)课程与活动相通,创新“多维融和”实践载体

多元文化教育必须通过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课程文化的创新突破,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多元化、适应性、包容性来实现。[2]学校开发了“多维融和——火凤凰计划”特色课程(见图1),依托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实施课程,从而为“多维融和”教育模式开辟了新的实践载体。

學校将《新疆地理》《中外经典》《民族文化》《珍视传统》等纳入预科常规教学及“凤凰七理”专修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宗教观;将心理调适、语言表达、社交礼仪、艺术鉴赏等专题纳入“凤凰十技”普修课程,以加速提升新疆内高班学生适应岭南文化的能力;社联、火凤凰行动、志愿者服务行动等活动则是在社会实践中、在项目中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学建立友谊,促进孩子们知行合一。

课程分为普修和专修,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学生能力实行混班教学,让新疆孩子接触到更多的本地老师,结交更多的本地朋友,有力促进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融合。同时,学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组织混住的本地生和新疆部学生一起开展庆祝活动,如古尔邦节、中秋、冬至、春节、元宵等节日。春节时,新疆班孩子还会到广州同学家里一起过年,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四)学习与休闲相谐,夯实“多维融和”生活根基

为实现生活融和,我们从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着手,使新疆同学和广州同学在共同的生活、学习经历中形成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2016年9月,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学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民汉混住和混合用餐。为使工作深入有序,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混住工作应急预案、混合住宿文明宿舍公约等,民汉混住工作开展顺利。2017年新学期开学后,学校在新疆民族学生中全面推开混宿,提前落实了省教育厅规定的三年内全面实现混宿的工作目标。在保持清真饭堂的独立性、就餐标准不降低和尊重饮食习惯的前提下,增加部分粤菜,让学生领略广州丰富的饮食文化,让各民族学生加深了解,全方位实现民族大融合。

同时,学校设立周六电影厅,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等正能量影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朗读者”每周为学生推荐一篇好文章,全体学生共同学习;“中文歌曲大家唱”让学生演唱经典歌曲和红歌,感受传统文化;组织观看《辉煌中国》《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等视频,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共同憧憬美好未来。

聚焦“多维融和”的内高班建设实践,使学校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也使学校的文化色彩更为丰富靓丽。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促进民族间更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30-34.

[2]王素华,李荔.多元文化教育下的我国课程改革[J].教学与管理,2009(21):60-61.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广东广州   5106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新疆民族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MINORITY REPORT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新疆多怪
民族万花筒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