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视角下道德的学校教育
2019-08-13
中小学德育 2019年7期
众所周知,育德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而有效的道德教育依赖于道德的学校教育,也就是说,道德的学校教育是德育的前提条件。那么,什么是道德的学校教育?合目的、合价值、合规律——人们对此已有共识。但对于目的、价值、规律内涵的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个地域,同一个阶层的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比如,今天我们讲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但对于其中“德”的理解,就未必一致。
既然我們对道德性内涵的认识不尽一致,那么,不妨换一种方式来体认。隐喻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常用修辞手法,常用感性的、具体的“喻体”来诠释理性的、抽象的“本体”的特性。比如,我们用“花开的声音”来隐喻“孩子的成长”就极为精妙,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成为对儿童成长规律认识的“标准用语”。所以,对于“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才是道德的”这一命题,我们也可尝试用隐喻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诠释。也正因如此,当教育变得鲜活、可感、富于情感体验时,道德才是可教的,道德教育也才有存在的理由。
比如,如果把“体验”作为喻体来隐喻“道德性”这一本体,那么就可以说,道德的学校教育一定是在体验中实现的,进而就可以追问:为什么说只有经过生命体验的教育才是道德的,二者关系如何,生命体验视角下的学校教育有什么样的内涵,实践中如何展现教育……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真”“善”“美”“人性”“生活”“生态”“生命”“文化”等来隐喻道德的学校教育,甚至用“温暖”“温度”“激扬”等来诠释自己心中道德的学校教育。
道德的学校教育离不开想象。让我们以隐喻为翅膀,去拓展学校教育更广阔的空间,去探寻学校教育更多的可能!!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