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评”: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评论的突围之道
2019-08-13程诚
【摘要】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媒体行业不断变革,时政新闻评论需不断求新求变,改变传统的传播形态和生存业态,在新媒体时代和瞬息万变的舆论环境下努力寻找生存之道。文章以时政新闻评论创新案例为范本,探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评论的突围与蜕变之道,以期为新时代下时政新闻评论不断创新探索有益经验。
【关 键 词】“融评”;时政新闻评论;融媒体时代;突围
【作者单位】程诚,湖北文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2.021
一、“融評”: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评论的崛起
“融评”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发声筒,在解读重大时政题材、分析重大新闻事件以及评价热点新闻事件等方面不仅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在创新时政新闻评论方式的同时,还保留了时政新闻评论的客观性与传播的互动性等特点。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碎片化和移动互联趋势的不断增强,“融评”逐步成为当前新的传播格局下新闻评论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时政新闻评论的探索创新产生深刻影响。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网络媒体的多次优化升级,时政新闻评论也顺应时代潮流与网络传媒进行创新性融合发展。融合赋予时政新闻评论更多可能性,让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有趣、好玩儿,并通过移动终端的多元化、精准化传播美观传播效果。因此,“融评”就是精准把握新媒体时代下消费者多元诉求和碎片化传播特征的产物。
1.视听化的立体呈现
时政新闻评论是基于重大新闻事件、话题进行专业性解读和分析,主题高端、严肃、枯燥、生涩,绝大多数以电视访谈的形式呈现,观众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产生良性互动,更无法激发当下手机用户的参与热情。“融评”就是在这样的传媒环境下应运而生。如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档由地方党媒打造的移动端政经类脱口秀节目《洋洋大观》,将脱口秀融入时政新闻评论中,实施移动优先传播原则,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四川观察”的客户端首发,采取主播和吉祥物搭配出镜的方式,通过轻松而不调侃的创新手法,为受众评说解读热点,吸引了大量移动互联时代的年轻受众。
除了短视频形式的新闻评论频频亮相,音频形式的新闻评论也逐渐成为融媒体评论报道的一个新方向。这类音频形式的时政新闻评论更符合当前移动化的传播环境,用户在开车、走路等碎片化时段均可收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个性时尚的新颖表达
随着视频类新闻评论的不断发展,2019年两会期间各大媒体集中推出脱口秀类视频评论节目,竖视频、1分钟视频、快评产品迅速走红。如“四川观察”APP推出的系列竖视频栏目《快嘴幸儿60秒盘“两会”》,在产品形态上更贴近手机用户观感,以快嘴60秒播报配合创意字幕的形式,快速点评两会期间的会议重点、亮点,并与用户提问、网友评论等内容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压缩视频时长,短平快地献上每日的两会新闻早餐。
竖视频、短视频让时政新闻评论潮起来、萌起来,与年轻人追求的时尚潮流、炫酷生活更契合,更容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为时政新闻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二、融媒互动: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评论的蜕变之道
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受众需求,不断融入脱口秀、快板、音乐等跨界元素,以融媒互动为核心,时政新闻评论不断求新求变,走出了创新发展的蜕变之路。融媒互动下诞生的“融评”,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探索沉浸式体验,赋予时政新闻评论发展更多选择和可能,实现了传播内涵的不断延伸和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1.满足多层次用户需求
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各种各样的时政新闻评论产品应运而生。从2019年开始,基于移动端传播的短视频评论节目大量涌现,如凤凰视频的时政新闻脱口秀《又来了》、央视两会期间推出的《两会·听我“蒋”》、河南日报的脱口秀短视频节目《问“侯”两会》等。主持人针对时下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用脱口秀的方式进行分析、解读,不断挖掘新鲜、独特的观点,配合当下用户喜欢的吐槽、自黑、搞笑等手法对新闻进行专业点评,风格直接、大胆,仿佛“段子手”附身,吸引了不少粉丝。这些“融评”还根据受众需求设立箭头指向推送,微电台、碎阅读、超链接等不断走进用户的视野,丰富了时政新闻评论的形式,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脱口秀是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表演方式,基于移动互联的新闻脱口秀产品非常强调突出评论员的个性和特点。比如,《两会·听我“蒋”》评论员蒋萌,就是人民网观点频道常设栏目《观点1+1》的主持人,在以往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以《两会好声音》等栏目多次进行过评论报道。基于过去评论报道的丰富实践经验,《两会·听我“蒋”》不断创新升级,成功打造了一位适应多种传播平台的资深新闻评论员。为了提高在移动端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传播影响力,《两会·听我“蒋”》每期还会配发一张竖屏海报,以漫画形式圈出本期亮点,并附上二维码,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非新闻元素的融入
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时政新闻评论报道,是传统媒体做好新闻评论工作的关键。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阅读新闻评论也呈现偶发性、碎片化和个性化趋势,“融评”就是时政新闻评论融入脱口秀、音乐、快板等多种跨界元素,以策划的思维整合评论资源,促进评论多样化发展,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新媒体形态。
例如,央视把《初心》短视频植入“学习强国”APP中,视频内容制作简洁精要,时长3—8分钟,非常契合当下微视频碎片化传播、用户注意力稀缺的特征,贴近用户手机观看习惯。《初心》视频中没有画外音解说,贯穿其中的都是新闻事件现场画面和现场原音,这样的设计实则无声胜有声——省略画外音解说,创新元素的优化整合让时政新闻评论更夺人眼球。
3.融媒创新互动
媒体融合赋予时政新闻评论更多呈现方式,可以是短视频、图表、H5等形式,也可以是一张海报、一个表情,等等。这种简洁、凝练的表达更符合当下时政新闻评论的特征,让受众跳出浩如烟海的信息轰炸,直观地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并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评论转发,这既是对新闻热点的及时反馈,也是新闻事件的二次传播、发酵和传受双方互动的开始。融媒互动创新吸引了大批用户,严肃、谨慎的新闻评论节目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开创了滚动式、互动式评论形式,创新了表达体系,让语言更清新、表达更自由,也使受众观看的过程更轻松、愉悦。
在地方党媒频频进行融媒创新的同时,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以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受众基础,融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不断探索创新,推出了《中国舆论场》《初心》《V观》等节目,创新了当前新闻评论的传播形态和节目业态。
如《中国舆论场》除了深度融入电视、互联网、新媒体,还在新闻评论中加入综艺元素,创造性设计了“在线观众席”这一虚拟观众参与互动过程,全世界的网友都可通过手机进行实时互动、抢票,获取向现场嘉宾提问的机会,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新鲜感。此外,《中国舆论场》的“每周舆论热点排行榜”也承担着舆情搜集+分析的功能,弥补了“新闻快餐车”的深度不足,更贴合当下时政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三、“融评”的传播效果
诞生于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融评”,既保留了传统时政新闻评论专业、严谨等优点,又融入先进的多媒体传播技术,最大限度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赋予时政新闻宣传更多动能,在表明政治立场、引导舆论、解读热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1.丰富了时政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
传统时政新闻评论形式单一,以对话、访谈为主,无法吸引当下青年受众的眼球,也无法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融评”诞生于新媒体环境中,与成长于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受众高度契合,不仅丰富了时政新闻评论的节目形式,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还迅速吸引、凝聚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形成新一轮的新闻评论传播态势。
2.增强了时政新闻评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时政新闻评论将传播者与受众分割在屏幕的两端,以单向传播为主,不仅没有交流、互动性不强,也不能激发话题的进一步发酵以及二次传播。而“融评”融入用户强烈参与的诉求,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用户的参与互动中进一步校准节目定位,找到精准的用户群体,不断创新实践,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互动性,增强了时政新闻评论的用戶黏性。
3.提高了时政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
引导舆论、解读新闻热点是时政新闻评论的目的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用户的时间分散在各种各样的移动资讯终端。长时间、大屏幕、慢速度的时政新闻评论不仅无法找到精准用户,更谈不上引导舆论走向。“融评”将移动终端的灵活性和新闻评论的高端性完美结合,既提高了时政新闻评论的精准传播度,又增强了时政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
四、时政新闻评论创新探索的启发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人们进入5G时代,海量、碎片化的短视频也越来越被人们接纳,成为获取资讯、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时政新闻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为新时代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条件,使时政新闻评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激烈竞争的传媒环境下,“融评”要想获得更大的传播效果,继续引领新闻评论发展潮流,就必须不断努力,优化升级,创新突破。
1.坚守时政新闻评论价值
“融评”是对时政新闻评论旧格局的一种革新,在专注于创新性评论的同时,还需要创作者保持初心,坚守新闻评论价值,借助新的表达方式彰显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更全面地体现民情,更犀利地反映民意。
2019年国内国际大事件频发——中美贸易摩擦、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锐评》创作团队立足国际视野,紧跟国际时政新闻热点,接连创作了《中国大市场 谁都唱衰不了》《华为绝地反击 中国居安思危》《人类文明绝无高低优劣之分》等众多高质量的评论文章,被《大公报》、《文汇报》、《欧洲时报》德文网、《俄罗斯报》网站等国际权威媒体转发,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移动终端上广泛传播。
时政新闻评论引领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评论的质量水准衡量着一个国家的传媒实力,引导着全社会的舆论导向。因此,“融评”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拥有绝对优势,就必须重视新闻评论的深度性和权威性,提出独特的深入人心的见解,挖掘时政新闻评论的品牌价值,走高品质和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2.融入非新闻元素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新闻评论带来了诸多便利,由于新媒体具有多元化、即时性的特征,使得媒体中的时政新闻评论受到更多关注。在全媒体发展背景下,时政新闻评论的创新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时政新闻评价要在保证新闻评论深度性、权威性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创新性融入非新闻元素,不断丰富时政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寻找时政新闻评论的发展新路径,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打造更广泛的媒体影响力。综艺、快闪、脱口秀等非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时政新闻评论中,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兴趣,改变了时政新闻评论的传播形态,以应对传播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形成了良性可持续发展。
3.创新使用新媒体技术
未来,时政新闻评论将向交互性移动媒体方向发展,信息评论传播也从单向朝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趋势发展。只有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进一步增强媒体的交互性,融入更多技术元素,才能助推“融评”满足大众需求。
时政新闻评论运用新媒体技术,不能“唯技术论”,而是要基于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发展,合理化使用,让技术与评论融为一体,二者相得益彰,这才是“融评”未来的制胜之道。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媒介的技术进步前所未有地改变了新闻的生产组织方式、传播方式和舆论场的媒体生态。时政新闻评论要彰显影响力和传播力就必须守正创新、融媒互动,创造新的传播价值和传播形态。如何及时发现问题,有角度、有态度、有力度地解答问题,采取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受众探究这一问题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是时政新闻评论在移动媒体时代要努力做到的。诞生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融评”要融入众多创新元素,与受众进行零距离交流、多渠道联动,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大小屏互通有无,形成强大的传播效应,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为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借鉴、有价值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陈志平. 从《中国舆论场》看电视新闻节目的融合创新[J]. 青年记者,2017(5):70-71.
[2]费梦梦.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J]. 新媒体研究,2016(21):23-24.
[3]王博.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