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政治制度特点归纳为例探究特点类试题解法

2019-08-13赵艳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6期

赵艳萍

摘 要 历史主观题分为原因类、影响类、比较类、启示类。比较类又分为变化类、区别类、特点类。特点类既能体现对比较方法的运用,又能从本质上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透彻理解,因此特点类在高考中的考察频率居高不下,而且特点类相对于原因类、影响类试题更难把握。因此本文,从所学知识特点的归纳形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新材料新情境中,给与学生特点类试题解法的系统归纳。

关键词 特点类试题 十月革命特点 苏俄政治制度特点 海洋利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K512.51文献标识码:A

特点就是历史事件、人物的特别、特殊之处。横向与他人、他事相比有特殊之处;纵向与己以往相比也有特殊之处。有表象特殊,更有本质特殊。可见特点是通过比较而对历史事件、人物形成更透彻得理解。

因此,为了检验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在高考历史试题中,无论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将“特点类”试题作为主要考察点,每年必考,考察频率居高不下。因此,本文就“特点类”主观题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

高中主观题特点归纳分为两类:一是就所学知识来概括特点,是基于学生对这个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及历程有了全面了解,来进行对比得出;二是依据所给出的新材料、新情境,进行归纳。既有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又有对学生材料提炼、运用能力的检验。而后者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找出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用历史术语,来对材料进行一个概括。既培养了史料实证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后者更是考特点的优先选择。

首先,我想就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政治制度特点的归纳来说明对所学知识特点归纳的思路方法。

俄国十月革命作为世界史中的重大事件,其特点贯穿背景、过程、结果每个环节,因此可将其与同类事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进行比较,还可将其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无产阶级革命相比,得出其特点。从背景上:率先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成功进行;从过程中:革命道路,苏俄是城市革命道路;革命阶段,两个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革命方式,列宁从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从结果看,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综上所述,也可得出其在性质上的特点,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对历史事件特点的归纳,要求我们找到比较对象,对其进行各个环节的比对,得出结论,并综合其各方面,得出一个本质上的结论。

而对于苏俄政治制度特点归纳,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是因为学生对历史事件很容易将其分解为背景、过程和影响,但政治制度在他们面前却似包裹严实的抽象实体,不知从何入手寻找角度与他国制度进行比对。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根本政治制度又是由一些小的具体的制度所组成。因此,我们可以从其构成来比较。例如,苏俄政治制度由几个权力部门所构成?谁是权力中心?几个权力中心如何运行?运行原则是什么?由具体的区别还可得出其本质特点。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苏俄权力中心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几个中心的运行原则是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于人民委员会一身,即议行合一原则;苏俄在政党制度上实行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透过以上现象,可以得出苏俄政治制度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截然不同。

通过以上所学知识特点的归纳,学生们会对特点归纳的角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就为我们进行新材料、新情境的归纳打下了基础。

以下,我就2018年全国二卷41题“我国古代大豆的种植利用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材料的完成首先要有的放矢:第一步要求学生审清设问中的中心词,更要明白限制词。如41题第一问,要求从“种植、利用”两方面来归纳特点。第二步对材料进行分层,圈划每层关键信息,然后根据事件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影响等角度来概括信息,组织答案。

因此,依据材料可以得出:①在时间上:甲骨文中记载;②在地点上:从黄河流域逐渐到南方地区;③在人物上:朝廷主导推广种植;④广泛种植的原因、条件:农书对经验的总结推广;⑤在种植影响上:促进土壤改良;⑥在利用上:多种豆制品的开发……有了认识事件的基本要素,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得出大致信息已然不成问题,而素质在中上游的学生,对这一问已经能够得心应手。为了给初学者更具体的指导、应用,通过对大量高考试题及标准答案的分析,对特点的常用角度,又赋予了一些常用术语,以便学生训练、掌握。

时间:发生的时间早晚,经历的时间长短。

背景:是否有新经济因素、阶级动力,是否受外部因素影响。

目的:维护统治或具有多重目的。

过程:是否顺利(曲折)、是否彻底、由谁主导。

方式:和平、暴力、民主、妥协、平等协商、法制。

内容:重点在里、是否平衡、体现某种思想。

范围:地理范围、领域、种类多寡、规模大小。

水平:水平高低、地位如何。

影响:深度、广度 ; 其他:结合材料灵活应对。

总之,无论是结合所学,还是依据材料,要将一个事件说清楚,让他人读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就需要有头、有尾、有血有肉。因此,特点归纳就有处着手、有法可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抓住现象、析出本质,就树立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事件。

结语

通过历史事件、人物特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事件、人物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人类文明存在多样性,世界也因此异彩纷呈,面临多样的文明从国家到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样的文明,积极借鉴、吸收他人之处,创造自己文明的新篇章,世界文明终将川流不息。

参考文献

[1] 张祖良.全国卷比較类主观题解法与技巧[A].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