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化探讨
2019-08-13刘旗
摘 要 伴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使得创新人才培养有所进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是教学发展的新常态,所以怎样使用科学的方式将学术和实践相互融合已经迫在眉睫。在十九大会议上指出了要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由此能够看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就需要集中在理实结合方面。所以,协同育人开启了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并给创新人才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巨大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的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分析,深入探讨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法学专业 创新人才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十九大会议之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这一战略的部署要求为众多法学人才提供相应的知识基础。同时,这一决策也推动了法学专业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且始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将法学专业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对此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并能够从历史的缺憾以及现实的不足之中不断转变思想,进一步优化法学体系,激发法学人员的创新活力,用制度体系进一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1现状
1.1目标定位不准
当前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失衡状况,主要存在于应试教育和应用教育之间,如果侧重于应试教育必然会导致其教学墨守成规,缺乏基本的创新力。但是如果把应试教育取消也是极不现实的,所以怎样将这两者之间的界线划分清楚就是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任务。
1.2培养规格专业性不足
教师本身在开发创新课程的过程中缺乏动力,所以整体开发难度比较大,再加上我们国家在法学教育教材与课程开发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素材,所以致使当前创新人才培养艰难。除此之外,当下很多法学受教育人员的功利主义都相对比较明显,存在很多的跨专业人员,致使很多真正的从业人员本身并没有具备强大的专业素质,在司法部门工作的人员也都不具备从业资格,无法实现教育和法律职业之间的角色对接。总结来说就是速成教育过多,影响到了整个从业队伍的質量。
1.3教师实践性缺乏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但是当下很多高校的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加入到了教师队伍之中,所以缺乏实践经验。当前我们国家的法学人才需要实施侧结构性的改革,这主要是因为其结构性失衡,低端法律人才过多,高端人才紧缺,对此这就亟需培养出来应用型、创新型及国际性的高端人才,强化教师队伍。
2优化措施
2.1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条件,对于一个高校的一个专业而言需要找准定位,设定好科学可行的课程计划。当前的法学人才需要具备三个主要素质,分别是强大的法律思维能力、精准的法律表达能力和探索法律事实的能力。对此,在具体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就需要有效适应高等教育新常态,并将人才培养融入依法治国的征程之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质量与科学机制。就拿中国政法大学来说,其学生创建贵州民投集团,所以培养方式虽然来自于理论,但是却远远超过了理论,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也体现出来了分层教学的优势,确保了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给教育创新也搭建了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平台。另外黑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大的地方特色,在法学教育领域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给地方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2.2规划好合理的培养规格
当前在培养创新法学人才的过程中要求其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并能够充分利用法学知识,做到理实结合,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实际办案经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认同整个行业的规范标准。对于一位优秀的法学创新人才在一开始入校的时候就能够依照相应的培养规格进行学习,也就是要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的同时,还要拟定出来合理的个人培养方案,并及时完成培养目标,为后续理实结合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另外还需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庭审之中,进一步了解庭审的程序,并进一步深化法学内容,通过实践进一步感悟实体法学。
2.3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
在改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要构建起来真实的庭审模式,让学生每年都至少参与十个以上的案件,并能够针对不同的案件性质出具不同的调研报告,将具体的案件性质。神速占比以及各种类占比等全部写明,最后进一步分析占比情况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等等。通过这样身临其境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不断拓宽法学思维,学会基本的实务操作,保证综合能力。另外由于司法实践国际化的加剧,所以这就需要在培养方向上还要和国际接轨,加强与别国高校的交流合作,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让法学学生能够通过实地充分了解到别国的文化特点,以此提升对法律适用性的理解,并不断提炼中国的法学精髓,进行对比学习,确保在国际关系上能够实现交流合作和解决纠纷,以此适应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一体化形势。
3结束语
法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优化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及政府支持的法律发展优势,并积极运用协同育人与资源共享的方式。当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就是共享师资、图书以及信息等教学资源,实现研究、教学以及实践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融合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学生对科研的深入,以此为培养标准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多可以借鉴的内容。
作者简介:刘旗(1979.1-)男,汉族江西上饶人,上饶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法学学士,研究方向:宪法学、法律史学。
参考文献
[1] 王玉薇,苏贺新.职业教育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河学院学报,2017(09).
[2] 张杨.创新与重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06):66-70.
[3] 朱小刚.法制化背景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2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