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325”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8-13陈霞芳
陈霞芳
摘 要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就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325”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环境支持及实施运行。
关键词 “325”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民办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上来讲就是要改革旧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机制,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性、创新性人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具体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呢?
1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确定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并建立与职业技能资格考核体系接轨的测试系统;把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资格考证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明确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坚持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完善作为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建立全面指导的思想。具体如下:
(1)以职业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配套的校本教材。
(3)建设一支满足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2 “325”人才培养模式描述
按照“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主导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构建了“325”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三,二交替,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三个三
(1)三符合。培养目标与岗位群需求相符合,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教学模式与培养过程相符合。
(2)三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毕业与就业紧密结合。
(3)三开发。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开发教材,校企共同开发考核标准。
2.2二交替
在三年教学过程中,有校内教学、校外实践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交替,三年共2次交替;每次在企业现场学习时间1—2月之间。
2.3五位一体
将专业教学,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素质训导,岗位培训融为一体。
3 “325”人才培养模式环境支持分析
3.1紧密的校企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构建“325”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开展学生校外企业现场学习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在校外实训的需求。与企业共建校外“工学结合”的校外现场学习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校外实践实习和顶岗实习提供了支持。
3.2功能扩大化的校内实训条件
在原有校内实训教学的条件基础上,增建仿真实训室。本着“源于实际、高于实际”的建设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使得校内仿真实训室实现全面服务于具备实训和共享等功能。为“3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3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教师,通过聘用、引进、送培等途径,优化了师资团队的素质结构。
4 “325”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运行
4.1三符合通过情景教学得以实现
通过开展专业职业岗位群调研,结合企业所设置的基本岗位,分解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在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归纳确定行动领域,结合实际工作任务确定基于工作过程或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思路,建构起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由行动领域构成学习领域,由学习领域构成学习情境及课程项目,由课程模块承担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4.2三结合通过校外现场学习和顶岗实习得以实现
通过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协议,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全真环境下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紧密结合行业中的实际运作和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要求达到零接轨,并力争在实习结束后被实习单位录用,成为企业的正式职工。从而实现“毕业即就业”,使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受益。
4.3三开发体现在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上
按照学院“325”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4.4二交替通过能力递进得以落实
按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实训、企业实践技能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三个层次,采取“2.5+0.5”的教学模式体系,实现“分岗位、重操作、技能递进提升”的实践教学特点。
5人才培养成效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突出技能与能力培养,通过个性化教学、个案式就业指导等方式,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岗位层次,实现高质量就业及高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优良。
5.1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高,学生必备知识掌握情况良好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较高,且大部分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单位对毕业生满意,行业口碑好。
5.2职业技能水平强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2015年物流储配省赛荣获一等奖,2016、2018年企业沙盘省赛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5.3毕业生就业率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人才培养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欢迎。
参考文献
[1] 张丰友,于丽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09).
[2] 鄭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职教论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