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加强党性锻炼
2019-08-13丁永亮
丁永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他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等六点要求,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作为新时代中國青年的一员,我们青年党员干部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负青春韶华,不负伟大时代,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使党的事业永远朝气蓬勃,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人生命题。青年党员干部要想在这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握住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担当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首要一点就是要在青年时期这一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上好党性锻炼的重要一课。因为只有党性锻炼到位了、党性强了,能力才会更强,作用才能更大,才能真正具备“党性强、有能力、肯干事”这一领导干部立身之本。
如何在青年时期加强党性锻炼?习近平总书记以自己的知青岁月经历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我们细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更能激起穿越时空的青春共鸣。50年前,15岁的习近平同志主动申请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七年的知青经历、岁月历练影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通过影响他的人生,改变了中国的发展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真正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情怀,切实把准青年时期党性锻炼的真谛要义,就必须深刻理解他这一段独特而珍贵的人生经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共19篇访谈稿,向我们全面展示了青年习近平在山高沟深、条件艰苦的黄土高原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人生历程,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锻炼党性、提升素养的生动范本,让我们在感受人民领袖赤子之心、坚定信念的同时,也教育着我们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如何直面磨难、看到希望,如何驾驭磨难、拥有力量,如何超越磨难、把准方向。
敢于直面磨难,才能看到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到陕北插队的这七年,是他人生中极为艰难的时刻。正如书中受访者所说:“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随着“文革”动乱的到来,父亲被迫害,挨批斗,被下放到河南,母亲过着受审查的生活,本人也瞬间被定为“黑帮子弟”成分。面对北京“风刀霜剑严相逼”无法安身立足的困境,只能选择以插队方式匆匆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年少孤身离家来到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却发现这被群山阻隔、多风少雨的避难之所、栖息之地堪称“穷乡僻壤”,饮食关、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更是蜂拥而上。下定决心想在这穷山沟里扎根生活,付出的努力却又换来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入团申请书写了八份,入党申请书更是写了十份之多。慢慢适应了艰苦环境的生活,同来的知青却已一个个离开,或是参军,或是招工,或是上大学,原先拥挤的窑洞只剩他一个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可以说,磨难一个接着一个,失望一个跟着一个,生活上、体力上、心理上的压力汇聚成青年习近平必须承受的巨大压力,几乎看不到希望的身影,而绝望的面孔却似乎越来越清晰。作为一名年少的中学生,青年习近平开始也曾有过同龄人所常有的迷茫,但他面对困境不囿于失望,不止于绝望,不放弃希望,很快在磨难面前展现出从容、坚韧,彰显出任随“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淡定,将艰难困苦作为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将逆境绝境作为锻炼意志品质的“打铁锤”,在与磨难的对视、较量中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完成了人生华丽蜕变,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斗志,所以他在做沼气池时能够充满激情地鼓励战友“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成了希望到来时的准备最充分者。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充满希望,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败他;每个人只要能穿过绝望,就是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在前进道路上肯定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应当以习近平知青岁月中的表现为榜样,不被磨难吓倒,不向绝望低头,充分认识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必须永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自己在困难中前行的出色表现来阐述“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的真谛。
善于驾驭磨难,才能拥有力量
人不但要有直面磨难的底气,还要有驾驭磨难的智慧,通过与磨难的斗争让自己获得力量,变得强大。毛泽东同志说过:“在温室里培养出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知青岁月时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那段岁月在许多人眼中是读书无用的时代,但习近平总书记却将其看作最为宝贵的读书时光,去陕北的行李中最重要的就是沉沉的两大箱子书,在陕北七年最大的瘾一直是“书瘾”,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古今中外的书籍广泛阅读,有一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炕桌上、炕沿上、磨盘上、田边……都是他读书的地方,在人生最该读书的阶段他没有像许多人一样荒废学习,自己给自己补上了知识储备的必修课,向书本求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那段岁月在许多人眼中是无所事事的时代,但习近平总书记却将其看作是难得地锻炼自己组织、管理、领导、群众工作等各方面实践能力的机遇,在梁家河开启了自己的历练历程,敢做敢担当。在担任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让贫穷落后的村子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吃饱穿暖,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有了灌溉井、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磨坊。向实践求经,为他今后走上党政工作领导岗位并最终治国理政打下了重要的实践基础。那段岁月在许多人眼中是因循守旧的时代,但习近平总书记却将其看作极好的开拓创新的机会,在学习知识、开展工作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注重知行合一的探索,注重破旧立新的尝试,在如何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如何运用科技和人才建成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如何打好淤地坝等尝试中都能看到他的思考和付出。向探索求新,为他今后在一个个更高平台破解困局、开创新局打下了珍贵的先行先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运用磨难、驾驭磨难,就会不仅不被磨难压垮,还能从磨难中汲取力量,使磨难成为我们前行的加速器。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表现为榜样,在前进道路上把磨难当机遇、当课堂,在一次次磨难考验中更强大,更充满自信。
勇于超越磨难,才能把准方向
人不仅要学会如何驾驭磨难,更应思考如何站在磨难之上、跳出磨难之外看清磨难本身,看清人生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有机会直接面对社会最底层甚至在中国农民中最苦的一群人,在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中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真正了解广大人民和中國国情,看清了自己的磨难,看清了梁家河乡亲的磨难,看清了中国人民的磨难,真正站稳了群众立场,扣好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奋斗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这段时光时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在2015年重回延川县梁家河时也说:“离开梁家河时就在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梁家河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奋斗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留下了给贫困户悄悄留粮票、把外套脱给老汉等助民爱民佳话,并且在以后的人生奋斗历程中都牢牢保持着为服务人民的初心和理想,把人生每一粒扣子都扣对,将“人民”确立为自己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选总书记后首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在2019年3月22日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发问时,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生誓言。“平易近民,民必归之”。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为民奋斗的人生情怀和无我奉献,在梁家河被群众称为“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在离村上大学那天全村老少自发送行,送了一站又一站。在拥护爱戴中,习近平同志走上总书记岗位,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心中如有明灯,人生就变得充满意义,不管一个人身处在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要能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将来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材。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中的表现为榜样,不畏浮云遮望眼,通过磨难看见远方、看清目标、把准方向,更好地坚定自己的信心、信念、信仰,明确自己作为党员干部该如何扎根华夏大地、扎根中国人民、扎根中华民族,该做什么,该为人民做什么。
陕北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有知青“这碗酒垫底”,他以后人生岁月中遇到的各种风浪和困难都算不了什么。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让我们更深刻领会“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的内涵,让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名言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青春奋斗,为我们广大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旗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知青经历告诉我们磨难是考验,也是机遇,更是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接受考验,到情况复杂的地方接受锻炼,到工作困难的地方接受磨炼,通过艰难困苦砥砺意志品质,在磨难检验的道路上永远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战斗力、坚定的理想信念,上好党性锻炼这一课,无愧于党的期望、人民的希望,展现出青年党员干部应有的风采与担当。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