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以生为本的语文教学实践

2019-08-13李敏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细微处能手成语

李敏

201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懂得示弱、愿意示弱、善于示弱,从而让学生成长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体。而要想在生成的课堂中体现这一点,整个教学设计环节就应该要充分体现生本意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本文通过于细微处反思课例“惊弓之鸟”,总结以生为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亮点。

一、词语导入,积累与体悟齐飞

“惊弓之鸟”属于成语中的故事成语一类。根据我的调查,我们的学生虽然能够说出很多成语,却并不清楚成语中的分类。为此,我特意在课前梳理了三列孩子们熟悉的故事成语,并通过自由朗读、男女分读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记忆。接着,我在导入的时候,明确地告知学生成语中有很多分类,其中一类就叫故事成语,先前朗读的三列成语,以及现在学习的“惊弓之鸟”,都属于故事成语这类。这样不仅可以顺利地引出課题,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成语的分类,并进行系统的积累,一举三得。

此外,我摒弃了以往简单、枯燥的朗诵方法,着重引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我惊奇地发现,学生完全可以在不用老师特意指导的情况下,十分准确地读出词语相应的感情。

二、层层递进,急智中成就学生

为了让学生明晰课文主人公更羸的身份,我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将该句分成“更羸是能手”“更羸是()能手”“更羸是()国的射箭能手”“更羸是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等。这里出现的“能手”,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又是介绍更羸身份的关键词语,因此,我需要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它。

就在我引导结束之际,班里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声而又激动地插了一句:“老师,这就是熟能生巧!”一看到是这位学生在强行发言,我懵了,下意识地想置之不理,但随后还是灵机一动,夸赞了他一番:“没错,这位同学的联想、概括能力真强,对于某一件事情,你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总有一天你能熟能生巧,然后成为这方面的能手。”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上,我都会有意无意地抓住这个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加以润色、强化,以致于他现在在课堂上总能时不时地发表出令我十分惊奇的言论,学习态度也比以前认真多了。

三、小组合作,补充中学习方法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点睛之处,亦是学习的重难点。如何高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并学习这种观察、分析、判断的推理方法,是我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直接让学生来说,根据学情分析,难度过大。因此,我先让学生通过组内齐读、小组范读等方式,熟悉所学内容。再通过“老师这里有几张纸条,但不小心被我打乱了,谁能帮我贴回去”的场景设置,让小组交流合作,接着分别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在事先写好的“观察、分析、判断”三栏中贴出相应的交流结果。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完成好第一个副板书,以此引导学生这种观察、分析、判断的过程就叫做推理。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更羸是如何推理出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我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括号、横线、箭头,并通过另一个场景设置,即“老师不小心把黑板上括号、画线的地方擦掉了,哪个小组可以帮老师填回去?”让一个小组上来分工合作,每人填一个说一个,最后一个由小组长来填,小组全体齐说,由此,完成了第二个副板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捋清更羸的具体推理过程,我通过引读“因为……所以……”,引导该组成员说出“因为……所以……”中的内容,即把第二个副板书的内容连起来说。接着,让小组长代替我的角色,再次引导小组的其他成员重复一次读过的内容。最后,让该小组代替我的角色,引导全班同学说出“因为……所以……”中的内容。通过这样有逻辑的串读,学生得以深切地感受到了更羸这一精细的推理过程。

这节课紧绕目标进行教学,在我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达成相应的目标。我遵循“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的原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较为充分地挖掘、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尽管如此,在整节课的传授过程中依旧出现了种种缺陷。因此,在今后中我要做的,就是,于细微处规避缺陷,竭尽全力提升自己。然后,让每一个进步的自己,于细微处,继续传道、授业、解惑。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细微处能手成语
爱在点滴细微处
Tujia Masons
捕鱼能手——重爪龙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