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活动模式在小学美术第二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2019-08-13罗雪花
罗雪花
在我国,俱乐部作为新兴的教学形式日益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俱乐部”模式教学的优势集中在学习体验、合作交流、休闲娱乐等多元化的学习。以俱乐部模式开展活动,便极大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学校美术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在美术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误区,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人文性和学科各领域整合性把握不够,目标指向单一,往往理解为技能的训练、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人文性,或过分强调某单个领域的学习,忽略各领域间的整合,缺乏统一。二是过分依赖特色项目,导致学生选择项目上扎堆、跟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三是普遍采用同一教学内容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统一面授,学习内容单一,忽视不同年龄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和思维的成长。四是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功利性强,强调技能培训和竞赛成绩,阻碍了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应有发展,不利于美育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审美能力的全员普及。由此可见,探索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活动模式,对学生美术综合素质发展有着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活动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建立小学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活动模式的目标体系
以活动模式彩集层-活动规划分解层-活动模式实现-活动模式总结层组成能力培养模块;以思想构建层-行为发展层-效果推广层-意识传承层组成素质内化模块形成目标体系。
(二)成立学校美术领导小组—建立各美术教学“俱乐部”—学生竞选各“俱乐部”部长—切实开展“俱乐部”美术课外活动—反思提升“俱乐部”活动模式—评价及应用“俱乐部”活动模式为课题实验的思路。
(三)确定“俱乐部”活动主题—拟定教学计划—以技法学习—探究实践—想象创作为“俱乐部”活动模式教学案例实验流程。
(四)以“建立‘俱乐部活动模式制度—创新‘俱乐部活动模式—改善推进—应用推广”为机制,实现小学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活动模式持续发展策略。
二、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教学活动实施研究阶段
本研究坚持实践提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设计和完善课程,坚持从局部到整体,分阶段开展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教学活动。
(一)多元组合,规划整合阶段
1.明确目标和发展思路
俱乐部活动模式强调兴趣为先,乐在过程,注重趣味性、针对性,注重师生互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互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又兼顾特长培养为目标。
发展思路:三个基础(基本保障、基本活动和基本计划),抓住三个重点(构建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方式、构建评价体系),依托四个板块(梯队建设、课例开发、活动形式、展示交流),实现一个转变(“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原则的发展思路。
2.新模式下“走班选课”的制度的确立
建立科学的选课指导制度和分层选课原则,第一教学管理制度分为“三化”,即管理程序化,管理网络化,教学模块化;第二班级管理制度实行“三带三做”,即团队骨干,活动策划,活动研讨;第三选课指导制度“三自主”,即1+Nt选课,跳蚤式选课,渐进式选课,学生可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紧扣特色项目,结合学生爱好开展俱乐部相应项目
第二课堂“俱乐部”活动模式是一种“有准备的课外教育”,整合我校的教学资源,设立不同主题俱乐部。既要突现学校特色,又要兼顾学生的“热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主题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学校先后成立科幻绘画、版画、彩铅画、创意手工、色彩、创意线描、漫画和环保工艺八个俱乐部。学期开学就公布俱乐部的项目设置、每个任课教师及俱乐部课程大纲,详细介绍俱乐部教学所达到层次和目标。
4.正确引导,确立原则
为避免“选项扎堆现象”发生,在开展“俱乐部”模式美术课外活动时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注意教育的整体功能,处理好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学之间的关系;二是开放性原则,“跟着感觉走”,提倡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参加多个俱乐部,体验不同俱乐部课程的乐趣,感受不同审美情趣,提升自身能力;三是“以人为本”原则,力求突出美术课外活动的开放性、多元性、以人为本、文化交流等特点;四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为原则。
(二)融通创新,实践阶段
1.构建小学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活动模式的创新教学策略
差序推进——开发各俱乐部创意课例课程
为适应各俱乐部教学要求,我们采用“差序推进”的策略,建立“四维度,五步骤”课例开发路径。“四维度”是:纵上文化资源;縱下自然资源;左横向媒材应用;右横向创作表现。“五步骤”即确定主题,组长负责指导,俱乐部老师负责落实研究任务;接力研磨,其它俱乐部老师介入;现场研讨,俱乐部负责老师上课、展示、研讨;反思重构,俱乐部老师依据意见进行两次反思修改重新构建课例;提炼成课,收集整理,形成教学课例。
部部联动——开展俱乐部梯队教学
不论是一个俱乐部还是整体俱乐部的发展,都是由自身内部建设和俱乐部间交互促进形成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在各部之间相互影响和推进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前移后续”的过程和实效性,建立从“基础-制作-上升-创作“的“部部联动”学习层次,让“俱乐部”活动在时间上和深度上覆盖不同梯队的俱乐部。
三自主——开启学生选课方式
“三自主”即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专项、自主选择授课教师。按需可以选择多个自己喜欢的第二课堂项目,体验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学校会以学生个人能力或特长提供多种选课建议:“1+N”选课,“1”指选定一项固定项目,“N”指,其它项目,即以一项为主,其他项为补充,学习周期最少为一年轮回;跳蚤式选课;由简到深渐进式选课(学习周期较长)。
三带三做——积极培养俱乐部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
“三带三做”的实践有效地解决俱乐部学生面临“走部与管理”和“学习与能力”的问题,“三带三做”是:建立各“俱乐部”团队骨干,带着骨干做好班级管理,团队骨干在学生竞选中产生,由“俱乐部”部长、组长分工管理,定期轮换;俱乐部活动策划,带着大家的建议做预设,在开展”俱乐部”美术活动时收集大家的建议去做好工作;俱乐部活动时研讨,带着问题和思考做现场学习。
定散分时——做好教学时间的分配
为了更好协调好固定选项和“散选”项目的学生教学实践,学校每周星期五下午一次90分钟的固定选项学生的俱乐部教学时间。每周二一次30分钟的“走部”学生学习时间,以“散选”项目的学生进行教学。
2.构建小学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333活动平衡式”模式
三个模块,开展交流活动。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等,从“学校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分支为“年级俱乐部”、“班级俱乐部”、“小组俱乐部”三个模块开展好俱乐部活动。
三个渗透,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三个渗透”,一是让“俱乐部”教学的理念渗透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互教互學”的氛围。二是使“俱乐部”教学活动的创新气息渗透到学校各种活动中,形成了“融通创新”的气氛。三是把“俱乐部”教学的成效渗透到学生、教师、兄弟学校互动中,形成了“互惠共生”的研究共同体。
三个平台,举办展示活动。我们主要是办好三个展示平台:“学校展示”、“社会展示(各级艺术作品展评、美术馆展览)”、“网络展示(微课掌上通)”。分阶段展示成果,让更多的师生感受“俱乐部”带给学生多元化艺术熏陶。
3.建立“俱乐部”活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俱乐部”模式本来就是一个开放,自由评论、相互交流的平台,因此我们通过了六种互动式评价方法,即“大画板展示互相交流法”、“小组式展示轮流介绍法”、“展览式展示文字说明法”、“投影式展示精品推出法”、“评比式展示现场打分法”、“总结式心得体会交流法”。根据不同的课外活动内容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评价与交流方式,有利于学生在互动的、自主的评价中展示自己的创造风采,学习别人的方法,提高审美、辨析、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
最后,我们通过 “差序推进”、“部部联动”、“三自主”、“三带三做”的策略,培养了俱乐部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通过“三个模块交流、三个渗透学习、三个平台展示”盘活了美术第二课堂教学,实现了美术第二课堂“俱乐部”活动模式持续发展策略。我们在充分实践并总结中出适合于第二课堂与俱乐部教学的活动模式,为小学美术第二课堂活动探索领域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