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美术区域活动的环境,提高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质量

2019-08-13彭小莹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美术区域幼儿

彭小莹

一、研究的起因

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美术区域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个问题:1.材料投放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投放才恰当?2.如何设计合理的美术区域活动环境?3.孩子在参与美术区域活动时教师应如何介入,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对提高美术活动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我们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针对如何优化大班美术区域的环境,实现提高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二、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

所谓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这个外部条件的综合,包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包括人们生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也必然是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自始至终都受着宏观和微观的环境影响。

宏观的环境,即特定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微观的环境,从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角度看,即特定的美术区域环境。因此,概括地讲,教育环境就是学校及其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种客观条件的总和,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组织起来的环境。可见,教育环境关系到整个人的发展,在个体的成长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环境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环境教育理论

1.皮亚杰曾经说过:“我们需要主动的学生,让他们及早学会靠自己去发现一切;这一部分要靠他们自发的活动,一部分要有教师为他们预备的材料。”

2.美国的D.埃尔金德在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时指出,最具体体现皮亚杰思想的准备工作是给儿童一种合适的环境,使他们能在其中积极活动。

(二)国内的环境教育理论

1.陈鹤琴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认为: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孩子就容易变坏。

2.台湾学者吕俊甫认为,提供适当的教学环境,则可以促进这种个人主动性的发展。

四、优化美术区域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成为集体活动的延续

有的老师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孩子在区域的活动就是集体活动内容的延续,材料的投放只是集体活动中呈现的迷你版,孩子只能按老师的要求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复习所学的内容。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孩子在区域内被动的学习,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进区就会走马观花,不但起不了自主学习的作用,还难以管理。

(二)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总以为在区域里的材料越多越好,所以一味的给孩子们准备非常丰富的材料,却没做任何的引导。这样的处理方法导致孩子进区无所适从,内向的孩子进区后面对着丰富的材料不知道要玩什么,外向的孩子就随便拿着材料无目的地摆弄,谈不上有什么学习效果。

(三)区域环境的设计单一

在活动中有些老师的区域设计一成不变,既不考虑给孩子视觉上的冲击,也不考虑其动态的变化,所以也激发不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区域环境下孩子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老师角色定位不明确,没能把握好介入孩子的活动时机

在实际活动中有些老师会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方法。一是认为既然是要孩子自主学习,那老师就不需要介入其中了,所以就袖手傍观,对孩子放任自由。二是麻木性的过度干预。这样简单粗暴处理方法,打击了孩子创作的兴趣,所做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没有个性的千篇一律,其学习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五、优化美术区域环境,提高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区域活动的真正含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因此在开展区域美术活动时,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自由表达的空间。

(二)材料投放要具有层次性与动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必须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这些具有层次的材料可以让幼儿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情感体验。

所谓材料的动态性是随着幼儿的发展而变化的,“动态”是根据幼儿使用材料的行为表现而调整。因此我们在材料的准备过程中要懂得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诉求,因为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此时可以先跟幼儿讨论:你希望在美工区玩些什么游戏?当幼儿说出自己的诉求时,再进一步讨论:要玩这些东西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可以如何收集这些材料?因为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老师建立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老师用抛出问题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其中,孩子对区域内玩什么、用什么材料玩、如何收集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幼儿对区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强。 因为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所以区域活动的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的需要而及时调整,以保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三)区域活动环境设计要多样化

明确幼儿艺术领域的目标后,我们在组织孩子美术活动时应充分调动孩子兴趣去感知身边熟悉的事物,灵活地設计美术活动区域,并要根据孩子操作的需要定期做调整。当然,美工区域不一定固定在室内,还可以考虑根据需要调整到户外,即使在室内也可定期做出调整,从而激发孩子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

(四)教师要把握好介入孩子活动的时机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是孩子游戏过程中的合作研究者。学习和教学不应是对立的,而是通过积极的互惠的交流。所以教师应对幼儿有倾听的态度,而且要运用多种倾听的方式——包括用眼睛来听。在孩子游戏的研究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角色互换。也就是说,老师要重视孩子的感知过程,以保护孩子的个性表现,让孩子能更投入地按照各自的水平和爱好进行创造和表现,从而提高孩子美术区域活动的质量。

(五)活动设计的内容要紧贴孩子的实际生活以及孩子的兴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学习更应关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因此我们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时,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艺术的环境氛围,丰富孩子的感受与欣赏的资源,通过环境的引导让孩子主动的去参与学习。实践告诉我们,通过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可促使孩子主动的学习。

(六)实施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有效的学习方式要能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学习。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

(七)正确的评价目标可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老师的评价对于活动进行的有效性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教师对孩子活动中的评价应该是积极的、互动的,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要学会读懂孩子的画,保护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当我们孩子的画不是你想像的那样时,我们应该用提问的方式尝试读懂孩子的画,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作品的关注,当孩子描述出他的画意时,老师应给以积极的回应。当孩子感觉到老師的理解,以后将会带着更大的热情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八)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师资水平

任何教学活动在计划时都需要有一定的思想为基本指导的,不同的出发点和目标设定就有不同的教育效果的展现,这涉及到每位教师对课程的教育价值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评价孩子作品的同时必须牢记保护孩子的天性,这是促进有效美术活动的要素。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断主动地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有效美术活动的落实。

六、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优化美术区域活动的环境,提高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质量,应以明确美术区域活动的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目标,优化美术区域活动的环境。在现代美术的基础教育中,教师要明确美术活动应以保护孩子的个性,促进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发展为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和兴趣、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与策略;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幼儿的反应而作出适当调整,为幼儿创造一个主动审美的良好教学气氛和艺术氛围,从而提高大班区域美术活动的质量。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美术区域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