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开放课堂,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2019-08-13彭小燕
彭小燕
[摘 要] 科学是小学生初始认识事物客观形态和规律的学科,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开放型课堂,充实课题素材,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布置开放型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关键词] 开放型;科学;探究
课堂上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和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充实课堂教学素材,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并且进行自主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世界的意识。
一、联系生活,充实课题素材
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物,对周围熟悉的事物与现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充实课堂教学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食物”这一章“一天的食物”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一日三餐的情况,用笔本列出自己一天吃饭的具体内容,然后按照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类型归类,结合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对各营养元素的科学需求,引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一日三餐食谱,提示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重和身高计算需要的主食量,学生就可以据此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三餐配置,如麻油鸡饭、鸡肉炊饭等主食,笋丁、螃蟹、银鱼等富含微量元素的菜品。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自己喜欢食谱的过程中,就认识了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建立合理把控糖、脂肪和蛋白质摄入比例和数量以及适量摄入无机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观念,进而形成健康的饮食意识。
因此,科学课堂开放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就会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会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课外延伸,拓展时间空间
课堂教学指引学生认识事物的现象与规律,激发学生对认识科学现象和规律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深入探究科学规律,可以适度地延伸课堂教学时空,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
例如,在“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识了电路,理解了电源、开关以及用电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电路连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短,课堂上无法满足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设计电路作品的好奇心,为了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电路知识的愿望,教师就有必要延伸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拓展学生课堂探索的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弱电花灯电路设计的作业。学生可以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到附近的五金电料商场选择自己需要的电子元件进行自主设计和组装。学生设计出繁简不同的各种花灯作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通过花灯设计就巩固了电路的相关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电路知识进行创新的精神。
因此,应该开放科学课堂时空,拓展科学课堂中学生练习的时空维度,让学生在课外结合科学知识进行有目的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自主实验,延长作业周期
实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和科学规律的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能夠加深学生对科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开放作业周期,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例如,在“种子的萌发”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可以先不要让学生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为学生布置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蚕豆种子的萌发过程。让学生用一个透明玻璃杯作为培养蚕豆种子的器皿,有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学生按照种子萌发的条件开始进行蚕豆种子的萌发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每天进行观察和记录,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蚕豆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子叶张开和生长,学生详细记录下每一个过程,形成自己的实验记录单。蚕豆种子萌发实验结束之后,《种子的萌发》这一课正好开始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单。这样,提前让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自主实验,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种子萌发条件和过程的理解。
因此,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地为学生布置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世界的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形态和规律的兴趣,探索神秘世界兴趣和意识的阶段。应该让科学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好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构建开放型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天文.小学科学实验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2):59.
[2]李迪.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J].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2018(10):93.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