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从严治党”是实现“人民至上”的关键
2019-08-13梁秋菊
[摘要]确立和秉承“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是中国共产党98年来不断取得成功的“秘诀”,也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基础,更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奔向美好未来的“法宝”。“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如何保持“人民”印记不掉色,真正实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共产党人需要时刻检视的重大命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
[作者简介]梁秋菊(1963-),女,汉族,吉林农安人,中共农安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建理论。
[中图分类号] D2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7-0057-0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洋溢着深刻的人本关怀,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内核。人民地位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灵魂;人民利益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人民作用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人民满意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总之,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一、推进从严治党,能纠正领导干部对“人民至上”认识和实践的偏差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身处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面临的考验更为艰巨。置身市场经济大潮,有人丧失了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面对利益群体分化,有人模糊了人民观念,“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雷语时有冒出;应对经济社会转型,有人淡化了民生情怀,对政绩工程格外热衷,对群众“小”事漠不关心。由于把“官帽子”和“钱袋子”奉为人生的目标,世界观的扭曲、腐败的滋生是必然的结果。发生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无不与宗旨意识丧失直接相关。其结果是,损害人民利益,败坏党风政风,危及执政地位。正因如此,习近平才反复强调,“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一切权利归农会”的唤醒民众,到土地改革的民心所向;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前仆后继,到推着小车上前线的壮举;从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的点点滴滴,到人民富裕,大国崛起。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推动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來的”深情话语,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共产党人得到人民拥戴的自豪。“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东巨变,苏联解体,都是人心向背的必然结果。警钟长鸣,血的教训应该铭记。只有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才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上,真正把人民当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近年来,从改进作风到简政放权,打掉了隔开党和群众的“无形的墙”。然而,少数人还是“跑偏”了群众路线。有人不会联系群众,话说不下去、身子俯不下去,难以看到真民情、听到真声音;有人不愿联系群众,觉得跑基层不如跑上层,甚至视群众的批评为“鸡蛋里挑骨头”,以群众的诉求为“这山望着那山高”。作风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出现“霸王别姬”的时刻,这样的警醒,全党应时时铭记于心。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者要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没有人民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谈。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因而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这样,党才能如“众星拱月”般地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戴,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
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洋溢着深刻的人本关怀,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内核。人民地位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灵魂;人民利益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人民作用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人民满意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总之,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最大的政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二、推进从严治党是实现“人民至上”的政治保证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至上”,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人民至上”关键在党,重在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坚持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目标,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不断强化的宗旨意识,再一次彰显了“人本”情怀。“人民至上”是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最高境界的解读。“人民至上”这一理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切诞于人民、一切师从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尊重人民、一切亲近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在理念和实践中如此旗帜鲜明地强调人民立场。并坚信,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
正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事情做决策必须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检验标准。
党深知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道理。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是党的职责所在;维护党的权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人民的希望所在。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就是要全面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从而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契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推进从严治党,能加速“人民至上”的实践升级
“人民至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中。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深扎根在头脑里、体现在行动中。古代的仁人志士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注重个人修养放在了第一位。共产党人更应该常怀报国心,为人民殚精竭虑,矢志不移。真正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习近平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说是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坚持人民满意至上为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并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管党治党,力除积弊,扶正祛邪,党风政风呈现可喜的新气象,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充分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更加说明检验党的建设成效最终要看民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从“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人民的幸福殚精竭虑。“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的庄严承诺,再一次凸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使命担当。当改革步入深水区、攻坚期百姓对民生的诉求也向着更高层次、更多方面的发展。这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勇气,也检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信念。中国共产党只要坚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就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