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2019-08-13苏永杰
苏永杰
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早已深深地融入到我们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小学德育教学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不平衡现象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小学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及其今后所发挥的价值,以为小学德育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德育对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此无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导致出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2.教学内容过于片面化
教学内容过于片面化的问题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学校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最前端,并没有做到全面系统地向孩子传授适合他们成长的正确价值观念。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小学德育在学生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应当重视德育课程,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现今社会不同于以往,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不再受自己小时候的苦,很多家长都溺爱孩子,还有部分家长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把孩子的德育工作全部交给学校,而且不积极配合学校的日常工作,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效率。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主要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学习。例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以及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等。这些传统美德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主要表现在传承发扬优秀的文化遗產方面,例如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等,历史赋予了它们丰富的内涵和别样的色彩;又如民间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年画、传统乐器等;此外,我们常见的太极拳和戏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瑰宝,需要一代代学生发扬和继承。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
1.分阶段推进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分阶段进行,针对不同的年级段开展不同的教育工作,如此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低年级的孩子主要进行启蒙教育,重点在于教会他们正确辨别对与错,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认知,知道一些传统的文化节日,老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组织不同的文体活动。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或播放视频来帮助孩子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提高师资水平
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长,老师必须先拥有合格的教学水平。小学老师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教育工作者,一言一行都会对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老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时刻注意老师应有的形象,增强自身责任感,以身作则,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学校也要积极开展工作,挖掘适合做德育工作的老师来为学生启蒙,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重点关注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师德水平、文化修养等,树立优秀典型,强调示范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修养的师资队伍。
在现阶段国力不断强盛的背景下,随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德育教学中对他们做好引导是我们的任务和职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文化结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是德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题材。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使得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