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

2019-08-13朱玉翡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礼仪学校教育

朱玉翡

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把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我校扎根校本,以“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正向干预”为研究课题,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处事,如何完善自我和报效国家。

一、开展“为建设家乡作贡献”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以《品德与生活》为教育读本,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使不同年龄的学生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地加深对关心家乡建设,以天下为已任这一美德的认识。学生通过每星期的升旗仪式讲话,学校教育宣传片及学校校园小广播,使爱国主义教育从多渠道渗入学生心田。

我校开展的“发展性评价对小学生的正向干预”的课题研究,是针对当前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有关热点问题提出来的。优越的家庭环境,地处珠三角地区,使他们长期受到父母过度的呵护,只知受人爱,不知爱他人,不懂得关心别人。学会关心是爱的行为表现,要爱国首先要爱家乡、爱家庭、爱集体、爱师长、爱同学。我校开展“有缘同班齐向前”、“创建绿色文明班”、“献爱心”等活动,学生通过帮带关心成绩落后的同学,关心班级公物,争取集体荣誉等,把德育教育落实在班集体的建设上,努力形成具有良好班风、学风和凝聚力的班集体。学生中出现许多拾金不昧、踊跃捐款等好人好事,并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美化家乡建设的活动,到街道上擦洗城市“牛皮鲜”。我们教育学生帮助别人是应该的,明白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的道理,从乐于助人到助人为乐,古人云:“予人方便,予已方便”,使学生从学会关心到以天下为已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行为得到不断地升华。

二、开展“我能做得到”的礼仪教育

加强礼仪教育,重视文明修养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进一步弘扬。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科技、高信息化的进程,人们物质富有了,市场搞活了,交往扩大了,应有礼节,必要的人格,高尚的国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讲礼仪,有修养必须从小抓起。为了使学生具有文明有礼的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的形体姿态,培养学生现代的人格,学校利用校会、晨会、班会,设立文明有礼教育课,使礼仪教育走向课程化。我们分别以“升旗仪式的礼仪”、“交往的礼仪”、“活动时间的礼仪”、“鼓号队操练礼仪”等,对学生进行要求和规范,教师通过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与班级“我能做得到主题班会”,讲解礼仪知识的“为什么”,又教学生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既明“礼”又懂“仪”更会“做”,达到会行礼、会办事、会说话、会交往的目的。如低年级的“怎样做好事”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友爱、谦让,关心他人,知道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中年级的“我们生活的社区”让学生懂得与邻居见面应有的礼节,与邻居和睦相处;高年级的“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懂得社会生活需要各种劳动者,各行各业的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他们为社会服务,应该受到尊重。

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团结、合作、创造、努力”的校规来要求学生的礼仪,使良好的行为教育走向规范化。如按规定穿校服,佩戴红领巾、校卡回校,门岗值日队员不但要以身作则要求自己,还要检查好进入学校每个同学的仪表、仪容。为了不断提高学生文明守礼的水平,我们还利用校会、课间两操规范和树立礼仪形象。经过校容校貌校风的不断改善,学生的文明、修养意识提高了,普遍受到家长的好评。在教师节、母亲节,学生亲手奉上了自己设计的精美卡片,各班还评出一大批“我能做得到”的优秀学生。

三、开展“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我校坚持不懈地把“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每周成长目标”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强调习惯的养成,行为的落实,达到知行统一;注重经常化,一抓到底,不断推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如学生的早操,提出的要求是集队快,动作标准,精神佳。为达此要求,每天都由体育教师指挥,班主任跟队,从不间断地对学生的每一个动作进行校正和示范,把做操的质量提高。

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我们以“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正向干预”作为准绳,不断地促进学生把规范内化为自己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成长护照手册”,学生人手一册,内容有“文明行为标准”、“自评栏”、“他评栏”,还有家长填写的“反馈栏”。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操行、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例如:文明礼貌好(遇到老师、参观客人主动问好,日常用语使用普通话,不讲粗言,不高声叫喊,不在课间追逐打闹,上下楼梯礼让靠右走);卫生保洁好(课室和包干区保持清洁,课室摆设整齐,个人卫生清洁,不随地乱扔纸屑);两操精神好(有秩序排队进出場,做动作准确,精神好);放学秩序好(按时放学,不在学校和街上逗留或追逐,不在街上买零食)。这些行为规范,是激励学生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行为训练中以自尊自爱的心理自我约束行为,把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化为自己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学校以提升自尊感为自我教育的新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获得良好品德的内驱力。

四、开展“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节奏紧张、竞争激烈、新旧观念交织,使未成熟的学生受到心理的冲击,给他们带来许多心理困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是现代社会学校教育不可缺的教育手段。1992年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和维护学生品德行为的健康心理,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下达后,提出了“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社会生活的现实,已经使学生置身于市场经济发展大潮的浅滩之中,为了使他们适应未来,必须循序渐进地、有目的地进行竞争意识、自立生存意识和耐挫折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正如《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鼓励人们要像日月星辰永恒运转那样,应有一种刚健有为、百折不挠、奋斗进取的精神,这都离不开自强不息的健康心理。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适应未来,我校不仅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以“团体康乐辅导”活动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我们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对学生开展教育:

(1)正确引导学生社区生活关乎你、我、他,提高认知水平。独生子女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使他们心理出现误区,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富足的物质生活使他们唯我是尊,他们将来一旦步入社会,遇到种种不如意,就会埋怨社会,埋怨家长,处处不满。所以,我们教育学生懂得我们国家并不富裕,懂得中国的国情和存在的困难。我们多次发动学生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开展向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帮助学校特困家庭子女,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谊,使学生从小立志,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教育学生作为社区一员,齐手共建健康文明的社区环境,需要的是“心中有集体,心里为他人”的健康心理品质,摆正各种关系,减少消极心理的不良影响,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期望与现实等关系,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初步的分析。利用课本剧组织“学习与竞争”讨论会,如:你想说什么?有什么体会?假如此事发生在你身边,你会怎么做?让学生通过争论,认识到有竞争才有进步,但竞争要正当、合理,更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神。

(2)帮助学生懂得凡事不要感情用事,应理智控制情感,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新一代“小皇帝”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脆弱,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为他们将来负责、为社会负责的重任,在教育教学中以适度挫折情境,使学生接受挫折考验,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们懂得凡事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方面是这样,生活上也同样要求。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开展讨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父母总把我当成不懂事的小孩怎么办?”“受到委屈的时候怎么办?”等,还可通过班会、主题会、课本剧、游戏等,使学生懂得做人要大度达观,保持心理平衡,善于变换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战胜自我,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坚强的意志。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礼仪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