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普通高中品质提升的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2019-08-13陈锦盛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本分层特色

陈锦盛

一、背景: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是实现学校品质提升的必然要求

1.为什么要关注校本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普通高中要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努力构建彰显学生才能,凸现学生个性,展示学生风采的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在此背景下,加快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办学品质成了当下普通高中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其主要标志一是学生发展,二是师资品质,三是课程水平,四是教育质量,五是品牌形象。从内在逻辑分析,课程是最核心的因素,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体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阶段,由于国家课程本身内容较多,难度较深,再加之学生本身学业负担偏重,因此校本课程的建设要着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形成校本特色课程,校本特色课程能较好依托校情,突出生本,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最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基于此,要把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作为突破目前高中学校特别是农村高中发展瓶颈、实现学校品质的突破口。

2.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是突破目前农村学校发展瓶颈,实现学校品质提升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和教育新常态的发展,广大学校特别是农村高中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发展机遇。但在此过程中阻碍农村高中发展的问题也随之凸显,主要表现为:城镇化的发展使个别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缩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成绩、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纪律表现偏差,加上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学生缺乏严格管理,多数存在不良习惯,“三差”现象严重。以笔者所在学校——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为例,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汕头市一级学校、澄海区直属普通高中,由于区域教育布局的调整和计划生育的政策性原因,几年来学校的生源不断减少,从最高峰的36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1200多人,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部分老师存在管理畏难情绪,学生长期缺乏严格管理,学校的发展严重受阻。

在此背景下,学校坚持有为有位,全校师生统一了认识:学校要实现品质提升,课程是关键。基于此,我们把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作为突破目前学校发展瓶颈、实现学校品质提升的突破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针对生源实际,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以导学案为依托推行走班分层教学,实现学生合理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依托地方传统文化,大力发展艺术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学校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二、对策: 积极构建“有温度”的校本特色课程

1.构建数学、英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校本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层走班教学具体践行了因材施教和教学有效性,以最有效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适合自身的“发展阶梯”,最终达到“全面发展”。从2016年开始,学校在英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成绩实际情况及学生家长意愿,将学生编入A、B两个不同层次教学班进行走班学习。A层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B层是基础扎实、成绩优良的学生。教师依据学情,在教学进度统一的前提下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导学案),B层教学班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科思维及学科思想,适度拓展教材内容;A层教学班侧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关,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在教师管理和评价方面,实行教师考核管理,落实目标激励,按平均分差距率比差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

经过几年实践与探索,走班分层的效果已经初显,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缩小了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在数学、英语学科实施走班分层教学的校本特色课程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模式,已经开发形成了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分层走班实践申报的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实施走班分层的有效性研究》被确定为汕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立项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8GHBZ182),接下来学校将依托课题研究,力求更好总结学校的分层走班校本课程并形成课程资源。

2.构建外教口语课和语文阅读校本特色课程

根据农村学生英语水平差,口语表达更差的实际,学校从2017年春季开始,聘请英语外教为高一级学生上口语课,每周安排一节课;同时升级改造了学校英语听说实验室,较好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学校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基于“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的认识,学校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上大胆实践:每周固定安排一节专门阅读课组织学生在阅读教室上课,积极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编印出版了语文课外阅读校本教材《原上草》,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空间。

3.构建艺术教育校本特色课程

潮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学校所在樟东地区地处红头船故乡,地方传统文化发达,历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办学的弯道超车,学校重视地域传统和区域特色,依托地方传统文化,着力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与澄海区文广新局、澄海區文联合作,在学校设立乡村舞蹈教学基地,成立了潮乐、潮曲、舞蹈、书法、美术、灯谜等各类艺术社团,编印校本艺术教材,长期开展各类艺术教育活动,参加人数每学期都在1000人以上。学校着眼于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培养目标,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的节日文艺演出活动及青年志愿者活动,到乡村文化广场送戏下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原创舞蹈《破帆》先后在樟林古港举行的“南粤古驿定向大赛”和2019年汕头市元宵晚会上献演,好评如潮;舞蹈《忆·番》参加澄海区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特等奖,作为汕头市唯一代表队参加广东省第三届青少年舞蹈展演荣获银奖并荣获2018年汕头市澄海区教育基金会文艺奖二等奖……。目前,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形成了校本特色课程。2018年秋季开始,学校开始招收艺术体育生,办设艺术班,成为澄海区第三所办艺术班的学校,也是唯一一所办艺术班的农村普通高中。

     三、思考:每所学校,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

东里中学校本特色课程的实践初步彰显了办学业绩,较好地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促进了学校的上轨道发展,学校的教育竞争力和教育品质得到了跨越式的全面提升。两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荣获第二届粤东微课大赛优秀组织奖、澄海区教学先进单位。同时,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倒逼教师加快知识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学校已经开发形成了导学案等教学电子资源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1.依托地方特色和学校优势,合理开发。农村普通高中的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校本特色课程提供的“菜单”必须符合学生的“口味”。依托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优势,不效仿,不照搬,充分体现本校文化生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校本特色。东里中学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就属此类。

2.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教育教学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的是一丝不苟地做好规定的程式,走好应有的步骤。学校通过扎扎实实的课程建设和活动的组织开展,逐步引领孵化成为愿景让全体师生的共识共鸣和共行。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处于思考探索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以选择一些师资条件具备的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慢慢实践慢慢积累,逐渐扩大范围,最终开发形成校本特色课程。东里中学的英语外教与语文阅读课程均属此类。

3.依托学科,实现校本课程华丽转身。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可以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适应性的再开发。最先可以依托学科的优势,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归纳、整合、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意义的学科特色活动,使学校的课程文化真正丰富起来,做到学校课程校本化、特色化、个性化,实现校本课程的华丽转身。东里中学的英语数学分层走班、英语外教与语文阅读课程均属此类。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校本分层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雨林的分层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