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的政党因素考察

2019-08-13孟庆银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感认同沂蒙精神价值认同

[摘要]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共同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突出表现为山东人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踊跃参军支前的奉献精神,本质是山东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拥护、支持和追随。从政党认同的视角考察,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分别构成了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

[关键词]沂蒙精神;政党认同;利益認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

[作者简介]孟庆银(1971-),男,汉族,中共平邑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党的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 D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7-0021-03

政党认同是美国选举研究领域的一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坎贝尔于1960年在《美国的选民》一书中提出,指心理上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或忠诚感。在西方,政党认同研究可以帮助政党准确研判民众的认同程度,适时调整政策主张,以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共同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突出表现为山东人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踊跃参军支前的奉献,本质是山东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拥护、支持和追随。政党认同理论将大众行为与政党行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为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利益认同: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群众对政党的利益认同,是群众对政党满足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程度的认可和赞同,它建立在政党实际作为基础之上。在影响政党认同诸多因素中,利益因素最具根本性,是政党认同的起点。革命战争时期,战争频繁激烈,环境错综复杂,生活异常艰苦。山东党组织克服重重困难,尽最大限度地维护山东民众的根本利益,努力推行有益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政策。

经济上,以土地问题为核心发展民生。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土地政策。1940年8月7日,山东颁布了《战时施政纲领》,要求各民主政府斟酌情形立即实行减租减息。1942年5月4日,山东分局发布《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和两个补充指示,开始落实减租减息政策。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提出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46年9月1日,华东局发出《关于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指示》。10月25日,山东省政府根据该指示精神制定了《山东省土地改革暂行条例》。到1949年上半年,除极少数新区外,山东解放区基本结束了土改工作。

政治上,实施民主政治。1940年8月7日,山东根据地颁布《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赋予广大人民群众各项公民权利,规定一切赞成抗战、赞成民主者,不分党派、性别、信仰、种族、资产、文化程度,都能参加民主政治,实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四权;村以上各级政权一律民选;成立各级参议会等民意机关;整饬司法,保障人民一切抗日之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武装之完全自由。①1940年11月11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通过了《人权保障条例》,以法令的形式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规定在不违害抗战之范围内,人民享有身体与抗日武装的自由,居住与迁徙的自由,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信仰宗教与政治活动的自由。②

文化上,发展文化事业。教育方面,山东根据地大力兴办教育,创办了大批的小学、中学、师范学校,选取与抗战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努力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宣传方面,成立了聊城孩子剧团、姊妹剧团等文艺团体,以文艺演出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新闻出版方面,创办了《大众日报》《鲁南时报》等报纸和《海涛》《山东文艺》等期刊,翻印出版马列主义著作和哲学、政治、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书籍以及其他图书。移风易俗方面,确立婚姻自由原则,废除包办买办婚姻,禁止童养媳和童养婚,保护妇女权利。

社会建设上,重视民生建设。山东自然灾害频繁。山东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了救济灾荒,山东根据地成立了专门救济机构和一些临时救济组织,本着“救济有限、生产无限”的原则,在发放急赈、安抚民心的同时,积极采取兴修水利、以工代赈、恢复发展农副业生产等生产自救措施,帮助受灾群众顺利度过灾荒。山东党组织还加设平民医院,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对于抗日军人家属及贫民之伤残疾病,予以免费治疗,优待产妇,保育婴儿。

军事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组织领导山东军民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歼灭了日伪军大量有生力量,为最后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消极抗日阶段,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成为山东战场抗战的中流砥柱,成功在民众当中树立起保护民众、抵御外侮的正义形象。山东匪患严重,根据地大力清除匪患,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悍匪刘桂堂被称为山东第一匪,为患鲁南近30年。1943年11月15日,鲁南军区及地方武装在费县柱子山击毙匪首刘桂堂及匪军240人,俘虏1000余人,在山东乃至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③在规范和引导民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方面,利益杠杆起着决定性作用。山东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政策以及军事上的作为,让山东民众切实感受到与中共在利益诉求、利益关切、利益满足上的高度一致性。在与其他政治势力的比较中,山东民众认可、接受中国共产党为自己利益的代表者,愿意与共产党一起推进、实现自己的利益。山东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认同,成为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二、价值认同: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群众对政党的价值认同,即群众认可、接受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人民大众对政党的价值认同,很难自动自发生成,必须依靠政党的宣传和教育得以实现。革命战争时期,山东的党组织把宣传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成立出版机构,创办报刊,成立文艺团体,发现、培养、树立先进典型,以此宣传革命思想,弘扬革命精神,向人民大众传播、渗透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

(一)以新闻出版为基础平台。新闻出版天然地与政治发生密切联系,在塑造政党认同过程中发挥关键而又重要的作用。1940年,中共山东分局建立山东文化出版社,主要编辑群众读物。同年12月7日,成立大众印书馆,原山东文化出版社改为大众印书馆编辑部。1944年7月,成立新华书店,集编辑、印刷、发行于一体,是山东根据地最大的出版机构。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各级出版社或杂志社相继翻印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著作50多种,哲学、经济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理论书籍300多种,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图书130多种,其他方面的书约100种左右。期刊发展迅速,涌现出《山东文艺》《山东画报》《山东妇女》等有影响的杂志。山东各级党组织创办了多家报纸,宣传党的主张,动员、组织和鼓舞人民群众。1937年10月,中共鲁西北特委机关报《山东人》(同年12月更名为《抗战日报》)在聊城创刊,1938年5月1日改为铅印,是抗战期间华北第一家铅印日报。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正式创刊,发展成为山东根据地影响力最大的报纸。

(二)以文艺活动为重要形式。山东的民间文艺活动历史悠久,是山东民众日常娱乐的重要内容。革命战争时期,山东的文艺宣传充分利用和改造民间文艺的旧形式,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中,一些以劳动人民为主人公,充满了生活气息。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以鲁南新开辟的革命根据地莲花汪为背景,围绕减租减息、建立农村民主政权、武装反“扫荡”等重大事件,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章回体形式,真实反映贫苦农民在斗争中逐渐觉悟和成长的过程。还有一些文艺作品以揭露敌人为主要内容。那沙的《“圣战”的恩惠》,描写一对日本兄妹的血泪遭遇,揭露了日本法西斯所谓“圣战”的罪恶实质。仇戴天的《十字街头》展现了伪军家属悲惨的遭遇,揭露了伪军内部的矛盾。这些文艺作品,既考虑到战时各项需要,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未来社会多方面的考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实践证明,以娱乐功能为主的群众性文艺活动能够最直接启发与教育群众,成为革命战争时期山东地区宣传红色文化重要的载体。

(三)以典型形象为舆论引领。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是山东党组织有效动员群众、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手段。大生产运动中,根据地民主政府发现、培养了一批劳动英雄和劳动模范。据统计,1943年,在滨海区模范劳动者大会上选出劳动英雄28人,劳动模范170人。1944年,鲁中、滨海、胶东培养劳动模范1012人。1945年,全省培养劳动模范313名,其中鲁南34人,鲁中50人,滨海154人,胶东75人;培养劳动英雄59人,其中鲁南14人,鲁中2人,滨海28人,胶东15人。④大参军运动,莒南县刘家扁山的民兵队长刘纪湘带头参军,带动16名青年报名。山东实验话剧团据此创作话剧《过关》,在山东解放区巡演。沂蒙根据地在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出举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等女性典型群体,成为沂蒙精神熠熠生辉的代表。

先进的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通过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开展文艺动员、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山东党组织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晦涩难懂的理论转化为群众能够理解的生动语言,革命理论从书本走向生动。民众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逐步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在心理上对中共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认同感,在行动上自觉追随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而勠力奋斗。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认同,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三、情感认同: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感情基础

群众对政党的情感认同,指群众在与政党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主要通过群众的观点、看法和行动体现出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群众路线,指导解决党群关系问题。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兼备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特点,表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心理上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新。

山东党组织认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1940年,徐向前在总结孙祖战斗经验时指出:“认识群众力量的伟大,一切依靠群众,不仅在平时,尤其在战斗中,均须取得人民群众的配合与帮助。这是坚持持久战,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⑤1942年4月,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在返回延安时途经山东考察和解决山东问题。刘少奇山东之行,帮助山东分局确立了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的中心任务,山东的群众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山东的群众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发挥群众组织作用。1921年夏天,山东党组织建立了山东第一个工会性质的组织——济南大槐树机车厂工人俱乐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鲁西北地区成立了贫农团,胶东、鲁中、鲁南地区成立了农民协会,青年学生中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学生救国会。1939年至1940年上半年,民众救亡动员委员会、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等全省性的群众组织和冀鲁青年记者团、苏鲁青年救国会等区域性群众组织纷纷建立。1940年7月,实现了全省抗日群众组织的统一领导。群众组织广泛建立起来,一大批具有进步倾向、在群众中深孚众望的民间领袖加入群众组织并成为领导成员。通过这些民间领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打破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隔膜,群众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二)生活方式的群众化。革命战争时期,山东的领导骨干主要是从外地、从大城市来的,很多是知识分子,在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日常行为等方面与当地群众存在很大差异,影响党与群众信任关系的建立。山东分局提出要在群众中朴素艰苦的生活,真正与群众融成一片。朱瑞要求工作队队员进入群众家里,不要嫌弃凳子脏,不要用手帕拍打尘土,号召工作队员“放下学生架子,脱掉军装,穿上农民的衣服,戴上斗笠,披上蓑衣,男同志剃掉洋头,一律留光头,女同志扎裤腿,梳小髻,都住在农民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⑥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群眾的决心,而人民群众也通过工作人员的表现,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与自己真正是一家人,建立起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关系。

(三)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1942年,为反击日军的蚕食,保证部队夜间行动方便,山东根据地发起了“打狗”运动。起初,群众对“打狗运动”很不理解,抵触情绪较大。《战士报》在宣传打狗的必要性时,着重说明狗对夜间行军的危害,没能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罗荣桓看到以后,对《战士报》的社长说:“宣传为什么打狗?不能只说为了便利部队夜间行动,要替群众着想,从关心群众的利益出发。比方说,鬼子‘扫荡时,也常常夜间出来,听见狗叫,就知道那里有村庄,顺着声音找来,老百姓就会遭殃。这样讲,老乡们更容易接受。”⑦报纸根据罗荣桓的指示改进宣传,各村也召开了动员会,打狗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拉近了党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高超的群众工作艺术。

群众路线要求党的成员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在思想上热爱群众,在行动上融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规范与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政党与群众的互动关系,是对千百年来中国政治传统的颠覆。山东党组织重视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联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山东的党政军工作人员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主动走进群众中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了党群干群军民之间的隔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构筑起血肉相连、水乳胶乳、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军民关系。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为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注释]

①临沂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沂蒙革命根据地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4:1049.

②韩延龙,常兆儒.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3卷[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4.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④苑朋欣,黄永亮.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政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11):5.

⑤徐向前.孙祖战斗的总结.见:徐向前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89.

⑥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朱瑞在山东[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64-65.

⑦良言.罗荣桓在山东抗日轶事[N].老年生活报,2013-11-20(17).

猜你喜欢

情感认同沂蒙精神价值认同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沂蒙精神的形成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