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改3.0版”开启审判工作新时代

2019-08-13严剑漪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开庭庭审助理

严剑漪

案多人少怎么办?书记员不够用怎么办?法官助理配不齐怎么办?法官疲劳办案怎么办?书记员、法官助理、法官,职责应该怎么划分?法院的司改目标如何去实现?……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但上海有一家法院做了,它用“刮骨疗法”打造了全新办案模式,用现代高科技和制度创新把“未来法院”变成了现实。它,就是——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22人做118人的活儿?

“一开始我是质疑的,这个活儿不可能推得下去,刚招进来的8个文员,连庭里都没去过,什么都不会,怎么记录?”市二中院书记员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段婷回忆七个月前的情景时笑了。

去年9月,政治部开始考虑由段婷来担任即将成立的书记员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之职,她有些犹豫,市二中院共有118人承担开庭职责,其中书记员50名、文员68名,分散在各个部门,平均每天开庭约40场,最高一天保障庭审92场。“成立书记员管理办公室后,要花五分之一不到的人力资源去完成甚至超过原有的保障开庭数,简直是天方夜谭。”

“放心吧,所有法庭都装好了科大讯飞的音字转换系统,只要书记员能修改错别字、调整段落、不破句就行。”市二中院审管办主任徐征峰鼓励段婷。

去年10月,书记员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连段婷加文员一共9人,两个月后,段婷手里有了21个兵,系统开始全面运转,但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方言识别度不高、身份证号和车牌号错误率高、无法与法官常用的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和C2J法官办案智能辅助系统形成数据共享……问题一个接一个,段婷急上心头。“这还怎么叫节约人力?怎么优化?怎么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完全背道而驰了!”

政治部、审管办、办公室、立案庭、民三庭、行政庭、申审庭,所有相关部门都开足马力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案。

“工作难度很大,所有的后台数据库不能出一个问题,否则整个法庭系统就瘫痪了!”市二中院信息管理中心信息二科科长杨戈说。

22人能完成118人的工作吗?

让所有人转变理念

“当然能!”市二中院民二庭第6合议庭审判长彭辰曾获得上海法院系统一等功、上海法院“邹碧华式好法官”等荣誉,审理过的2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智能化是法院发展的方向,机器能做的事就让机器去做,人的劳动力要解放出来。法官助理时间多了,法官就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去休息。我们不能老加班,我现在的合议庭已经不加班了。”彭辰快人快语。

2018年,经院党组同意,彭辰所在的合议庭第一个开始使用音字转换系统。不久,市二中院所有的32个法庭都装上了音字转换系统,民三庭、行政庭、申审庭也加入了使用系统的队伍。

“怕的就是系统装好了,却没人用!”市二中院院长郭伟清说,他曾担任市高院副院长、司改办主任,分管过司改、信息化建设等条线,很清楚改革的最大难度在于“人”。“阻力很大,很多人难以接受新事物,固执地按照习惯思维在做事。”

2018年10月,郭伟清开庭审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告人来自福建,普通话并不标准。整个庭审中,书记员全程使用音字转换系统,刑庭的法官们坐在旁听席上,看着屏幕上不断跳跃的庭审记录文字,院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刑庭法官——庭审语音转换系统是可行的。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一切进入了良性循环,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类案和法条自动推送,语音唤醒证据和批注阅览功能一一加入,音字转换准确率也达到了95%以上。

如今,段婷可以从容安排21名驻庭书记员平均每天开庭60余场,开庭高峰时可保障每天约80场庭审,最多一天保障庭审达152场。2019年第一季度,驻庭书记员团队共保障民商事、行政及重大刑事等共计2262起案件的庭审记录工作,约占全院登记开庭的75%。驻庭书记员李佳纯曾一人独自完成重大疑难案的庭审保障工作,该案卷宗一百余册,庭审持续四天,29名诉讼参与人参加,累计生成620页共计300277字的庭审笔录。

“蝴蝶效应”里的法官助理

“一直说案多人少,一直说书记员不够,其实是法官助理人不够。”郭伟清讲出了法院管理中的痛点。

曾几何时,法官助理作为司改的新生事物走上了历史舞台,但困扰法官助理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法官助理人是不够用,无法与法官配比1:1,法官助理职责与法官、书记员混淆不清,未来培养模式模糊不清……法官助理成了迷茫、困惑的群体。

“法官助理是法院的未来,一定要好好培养。”郭伟清下定决心。对22名驻庭书记员实行集约化管理后,市二中院党组授权一部分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熟悉审判工作的书记员从事法官助理的工作,实现主要业务庭法官和法官助理的配比为1:1。

彭辰的法官助理张末然感触颇深:“以前每个案件的庭审记录和卷宗归档占用我工作量的40%,现在我腾出这些时间专心辅助彭老师办案,驻庭书记员帮我记录,我的接待水平提升很快,而且与当事人谈话也有助于我后期撰写文书。”

2018年10月12日,市二中院党组明确改革思路,今后该院法官的职责为阅卷、开庭、研究案情及思考法律、合议、作出裁判,法官助理的职责为在法官指导下完成全部辅助事务工作,书记员的职责为法庭记录及电子卷宗归档。

与此同时,市二中院的政治部和研究室共同推进法官助理调研导师工作,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法官助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和档案。“法官助理考核采取量化积分制”,市二中院政治部主任谷开文介绍,“法官助理档案将一直跟随法官助理,在今后遴选法官时,我们会提交法官遴选委员会,让委员们第一时间了解这位法官助理的工作业绩,以及庭长、带教法官对他的评价”。

未来法院近在眼前

五年前,上海法院率先在全国启动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被称为“司改1.0版”。此后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法官主体作用、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被称为“司改2.0版”。如今,市二中院全力推进“司改3.0版”,它的“标配”就是“新型办案模式+新型审判团队+新型管理方式”。

2019年,市二中院内设机构总数由19个精简到13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工作重心回归办案主业。4月8日,该院设立法官自主管理委员会。4月17日,通过公开报名、公平考核、公正选拔、公示结果的全流程透明方式,该院选任了30名审判团队负责人。

“從今年1月开始,我们采用案件权重系数来计算衡量各业务庭各法官的业绩。”郭伟清说,“我们的院训是‘大公至正,我们不仅要在案件处理中追求公平正义,在法院管理中,也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法官、每一个干警”。

改革总是在不断地试错、调整、坚持中走向成功。唯有坚持,才能赢得同行者的敬意。

“运用迭代更新的技术,让庭审记录更加完整客观,这恰恰是让老百姓看得见公正。”上海达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林雅聪被法院新科技震撼了。

“法官改变庭审方式,律师配合法官庭审,理想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就是最终达到对事实、证据等核心问题认定的一致。”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玉萍已开始将法院电子卷宗阅卷目录的规范标准运用到客户服务中。

“向科技要生产力,科学分配法院人力资源,‘司改3.0版是法院的发展方向!”郭伟清信心满满。

的确,没人知道未来的法院会有多少变化,但一定会有更多的变化,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猜你喜欢

开庭庭审助理
生活小助理
自在如风
旁听庭审
助理
终于开庭
浅析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方式
开庭了
论死缓上诉二审案件全面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
穆巴拉克庭审辩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