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关单位摄制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步骤与思路
2019-08-13邓全生邓旗良
邓全生 邓旗良
伴随着当前工作形势的变化,机关单位往往需要制作党员教育电视片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等,但由于不少机关单位缺少专业人员以及专业设备,每逢需要拍摄这类片子时只能外请传媒机构完成。客观地讲,外请传媒机构摄制的作品有一些不足之处:有的主题不够鲜明,有的跑题偏题,有的画面质量不高,有的虽然画面拍摄和制作手法高大上但缺少精神内涵,有的没有片头或片尾,有的缺少同期声字幕和人名条,甚至有的连作品脚本都提供不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机关单位多不精通党教片的制作规律而造成的。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否则只是一味依赖外请传媒机构,从立意到画面再到宣教效果都很难做到精准、到位,容易导致“失控”。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党员教育电视片摄制和组织观摩交流活动的体会,就机关单位摄制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步骤与思路做一番探讨,以期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一些助益。
收集和选定题材
在制片工作中,选题占有很重的分量,这是创作的基础,也是成功的首要因素。首先是收集选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各级党委政府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材料中分析整理线索;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关注媒体宣传报道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及时寻找线索;三是邀请党组织书记和熟悉基层情况的一线工作人员召开选题座谈交流会,听取相关工作介绍,认真研究线索;四是要求各级党组织不定期申报有价值的党员教育电视片线索。
其次是选定题材,需要在大量的事实面前进行筛选, 从不同角度审视、评估、判断其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设问寻找:这个题材的兴奋点在哪里、是否新颖,党员会感兴趣吗,吸引人的事迹是否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广泛的群众性和足够的形象性,能否在作品中被展现出来,是否有人拍过类似的题材,与以前摄制的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可取之处和可看之处,等等。
有些机关单位摄制党员教育电视片存在一种倾向,收集和选定题材往往只是集中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的先进典型上,力求塑造“高大上”的英雄形象。这种基于对“党建”狭隘理解之上的单一性工作做法,实际上压缩了题材选择空间。事实上,党教片有着广阔的选材目标,既可以关注反映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好做法,反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展以及各类经济组织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等情况,又可以把目光投向普通共产党员。可以说,身边的每个普通共产党员都是一本“大书”,他们在生活中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其一言一行却有着最为普遍的代表性。只要善于挖掘和拓展这些普通共产党员的鲜活事例,完全可以做到小中见大,增强党教片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做好拍摄准备
拍摄一部党教片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员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机关单位选定了题材,也需要有专人负责拍摄的组织协调工作,不仅要在与编导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编导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图,根据文案内容确定时间安排、场地布置、人员着装、拍摄内容、采访要求,还要知道如何组织人员参与拍摄,对拍摄什么、先拍什么后拍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各相关单位及部门,确保拍摄工作顺利开展。
通常情况下,拍摄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求大家各自做好办公场所的环境卫生和物品摆布,将不必要的私人物品收入储物柜,必要物品收拾整齐,不得出现办公用品、桌椅、工具等随意摆放现象。二是根据拍摄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横幅标语、获奖证书、文件、书籍资料、党徽等。三是提示参加拍摄的人员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着装整洁、注意发型、剃刮胡须、精神面貌向上,在会场上注意眼神、手势、坐姿、做笔记等动作的规范。接受采访的人员熟悉讲话内容,上镜表情自然、热情自信。如果需要去比较生疏的环境拍摄,应该在拍摄前进行实地考查,全面了解情况,再做出切合实际的场景和人员安排。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做好前期准备,并不是要先找来“笔杆子”撰写脚本,等脚本写好了,再叫传媒机构按照脚本内容去进行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党教片就容易存在“声画两张皮”“声画表意重复”等问题,易削弱教育效果。
编辑修改作品
对党教片进行后期编辑,主要是从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质量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大致可分为九看:一是看主题,是否体现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鲜明的政治观点,有没有片面追求镜头的华丽却喧宾夺主导致未准确表现主题的现象。二是看片名,是否承担了统领、指向作品主题的职能,是否与内容相关或者一致。片名字数通常应该控制在七个左右,说白了就是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决不用第二个字。如果出现十几二十个字的片名,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三是看结构,层次是否合理有序、符合逻辑规律和视听心理。除了作品的悬念之外,开头应该在短时间里自然地交代清楚事件和人物,中间在展开叙述过程中,内容要既丰富而又易于接受,悬念澄清和疑团解开后就应当马上收尾。四是看内容,画面设计是否具体,描述是否准确、真实、形象、直觀,能不能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五是看节奏,是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确定镜头的快慢、组接的频率,有没有留出必要的思维活动时间。过快的节奏易使情绪紧张,而过慢的节奏又易松懈厌倦。六是看声音,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是否大小一致,有无杂音,如果解说是一个音调从头播到尾,就谈不上是成功之作。七是看音乐,是否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题材需要选择了不同的音乐,有没有做到收放有度,切忌从头到尾灌满音乐。八是看字幕,是否考虑了与画面、色彩、内容、节奏等构成要素的关系,有没有对编排和出入的方式、速度、时间、特技进行合理的选择,艺术美感怎么样。摄制单位、时间和演职人员应该统一放在片尾画面之后,用黑场进行过渡。九是看特技,是否存在不按需要、只图新鲜而随意添加特技的现象。通过把党教片与上述鉴赏观点进行对照分析,作品的好与不好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编辑修改起来自然也能有的放矢。
摄制参加观摩交流活动的党教片,还需要把握好作品类型和时间长度。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参加观摩交流活动的作品一般分六类:典型事迹片、微视频、纪录片、培训片、文艺片、新媒体课件。其中,微视频包括微动漫、微党课、微专题片、微培训片、微公益片等;纪录片包括理论文献纪录片、工作案例纪实片、党史国史故事片等;培训片包括主题教育专题片、实用技能技术培训片等;文艺片包括电影、微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等党员教育影视作品;新媒体课件包括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推出的视频、图文课件(如H5课件)等。典型事迹片、培训片每集时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微视频每集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微电影一般不超过20分钟,纪录片、文艺片参照影视行业标准。新媒体类作品,H5课件一般不超过10页(自动播放时间不超过3分钟)。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遵照电视传播基本规律拍摄党教片,才能够摄制出更多让党员喜闻乐见的作品。
(作者单位:邓全生为江西省南昌市委组织部,邓旗良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