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2019-08-13王敏芹杨茹刘继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肢体下肢血栓

王敏芹,杨茹,刘继红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

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尤其是高龄患者居多。高龄患者由于年龄高,机体免疫力逐步减退,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同时受到手术、麻醉、放化疗的影响,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明显高于非肿瘤病人[1]。如不及时处理,可继发严重的深静脉功能不全与肺栓塞,造成肢体坏死,危及患者生命[2]。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8年1—12月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科收治消化道肿瘤病人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 60~83 岁,平均年龄(65.32±5.53)岁。 其中高血压90例,冠心病30例,既往无血栓栓塞病史。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5.55±5.53)岁;对照组男 30 例,女 30 例,年龄 60~83岁,平均(65.56±5.53)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按照普通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定期护理手术切口,按照医嘱用药治疗。

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措施具体包括:

(1)评估老年患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高、长时间卧床、放化疗治疗、输血、手术器械刺激作用等等。根据高危因素评估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观察,观察与记录患者血栓形成的观测指标,包括:皮肤温度、四肢周径、肢体末端颜色。及时发现异常现象,例如肢体肿胀、皮肤颜色加深、疼痛等,及时告知医生与协助处理。

(2)健康教育护理。为患者与家属开展关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他们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危害性等等,加强患者与家属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获得家属的支持与同意。

(3)饮食护理。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有利于帮助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饮食健康、清淡,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高纤维素为主。嘱咐家属每天帮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有利于改善肠道消化功能,从而避免便秘。

(4)术后功能锻炼护理。术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早期可以使用下肢高弹力袜或足底加压泵,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可以安排患者下床锻炼。一般安排在术后1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对患者先进行被动运动,例如抬高腿部、扩展肢体等。在锻炼时注意避免扩展肢体的角度过大,一般保持在15°~30°为宜。还可以对患者的膝部、髋部进行屈伸运动。随着锻炼的不断加强,患者锻炼可以逐渐由被动训练转为主动训练。同时,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以患者自身感觉和耐力为主。1次/d。

(5)心理护理。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当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心理想法进行了解,并且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和手术的知识,从而减轻患者过度恐惧和紧张不安的情绪。

(6)加强观察病情。加强监测患者生理指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变化,测量患者的下肢周径,并且每天观察对比是否变化,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χ2检验,采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更快,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后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所示)。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s),cm/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s),cm/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P值16.23±5.03 16.23±5.05>0.05 21.38±5.06 18.49±5.05<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3 所示)。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3 讨论与结论

在20世纪60年代,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与血液减慢、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受损三方面因素相关[4]。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患者在特殊条件下,血液凝固,静脉血管因此受阻,进而导致静脉回流困难,引起血栓造成远端静脉高压,或者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5]。尽早判断老年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前状态,有利于及时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降低肺栓塞发病率,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6]。

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较多,如术后适当肢体运动、肢体按摩、抗凝药物等[7]。单纯抗凝药物难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配合适当的锻炼与早期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8]。该研究显示,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后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消化肿瘤患者护理中,能使患者正确认识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评估老年患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健康教育护理、饮食护理、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观察病情等等。根据高危因素评估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如肢体肿胀、皮肤颜色加深、疼痛等,及时告知医生与协助处理。通过为患者与家属开展关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他们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危害性等等,加强患者与家属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获得家属的支持与同意。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帮助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合理的锻炼计划,使用下肢高弹力袜或足底加压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消化肿瘤患者护理中,能使患者正确认识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肢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肢体语言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