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肺动脉血栓并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2019-08-13胡伟强
胡伟强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下肢静脉血栓往往与肺动脉血栓同时存在,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老年人长时间卧床、合并基础疾病、免疫力低、静脉插管创伤等诸多因素有关。由于老年人自身体质较差,采用常规溶栓方式治疗可能无法取得预期效果,而且还容易诱发出血甚至死亡,因此在老年患者治疗中,应当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为进一步对老年人的用药方案进行优化改进,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30例老年肺动脉血栓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旨在观察小剂量华法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治疗的130例老年肺动脉血栓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纳入研究,均经系统检查确诊,自愿配合治疗。按照研究对象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观察组包括男性34例,女性 31 例,年龄 63~85 岁,均值(74.30±8.19)岁,病程0.5~3 年,均值(1.42±0.67)年。 对照组包括男性 35 例,女性 30 例,年龄 65~87 岁,均值(75.11±8.03)岁,病程1~4 年,均值(1.50±0.54)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给予低分子肝素(国药准字H20163060),皮下注射5 000 U/次,给药2次/d,连续治疗10 d。观察组65例采用小剂量华法林(国药准字H31022123)治疗,口服0.83 mg/次,给药2次/d,连续治疗12周。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统计,显效标准:症状与血栓基本消失;好转:症状减轻,血栓减少50%以上;无效:症状与血栓均无明显变化。将显效、好转纳入总有效进行统计。两组均随访1年,统计出血率与死亡率。
1.4 统计方法
收集两组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经疗效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2.2 出血与死亡率比较结果
经随访统计,观察组出血率与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出血与死亡率比较结果[n(%)]
3 讨论
在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老年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和谐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2]。在老年人长期住院治疗过程中,伴有肺动脉血栓的患者比例超过2.5%,而且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比例更高。造成肺动脉栓塞的原因众多,在老年人中,常见诱因包括糖尿病、静脉曲张、长期卧床等,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时,将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加重,从而增加治疗难度。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差,合并的基础疾病多,采用常规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受到质疑,严重时可出现出血与死亡等后果,加大患者的转归难度,增加死亡风险[3]。在临床溶栓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属于常用药品,给药方式为皮下给药,生物利用率较高,给药后能够迅速被机体所吸收,疗效值得肯定。但若患者存在冠心病、肾衰等疾病,通常不适宜该药治疗[4]。
华法林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防止体内大量凝血因子的合成,避免血液发生凝固。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口服、小剂量使用后,由于药物起效缓慢,药效持续时间长,在用药时需要开展专业监测工作,若老年患者合并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调节用药方案,从而确保用药效果与安全性[5]。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使用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2.31%,出血率与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表明,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普及使用。在临床实际使用中,应当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若该值不足2,则提示出血风险偏高,需对用药剂量酌情调整,若用药前发现有心力衰竭或虚弱情况,需要合理调整剂量[6]。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肺动脉血栓并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