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老年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2019-08-13段雪峰周晓梅
段雪峰,周晓梅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因素而引起胰腺消化酶分泌异常,从而导致消化系统产生炎症反应,是最为严重的急腹症疾病,这一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病情凶险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近来老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因长期卧床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从而加重病情,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老年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该文特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104例给予分组护理研究,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104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52例。常规组:男31例,女性占21例,年龄范围:56~78 岁,平均年龄(61.23±3.72)岁;单侧 29 例、双侧23例。研究组:男34例,女性占18例,年龄范围:55~79 岁,平均(61.54±3.89)岁;单侧 32 例、双侧 2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彩超检查确诊存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肢端变凉等症状,该次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上述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基线数据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含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
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针对长期卧床治疗的老年患者,指导其将患肢抬高,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并缓解下肢肿胀及疼痛。重视对患者促血液循环的功能性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2]。指导患者定期翻身,早期床上活动,如深呼吸训练、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屈膝、抬腿等。指导家属对患者腓肠肌进行按摩。保证患者大便通畅,防止患者因大便过于用力而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如患者存在严重排便障碍,适当时可使用泄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因多次输液从而对静脉血管壁造成损伤,临床在临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现有静脉,避免患肢穿刺,同时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穿刺,可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定期更换。严格控制静脉滴注时间,避免药物外泄。如患者存在先期下肢静脉血栓征兆,可穿戴抗静脉血栓袜,通过腿部挤压减少下肢压力,促进静脉回流[3]。(2)并发症预防,给予患者面罩吸氧,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设置氧流量,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干净,保证呼吸通畅。指导患者咳嗽时按压伤口,缓解疼痛。指导患者通过咳嗽促进排痰。给予患者雾化吸入,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保证通风良好、指导患者翻身并为其拍背,保证排便通畅。给予患者皮肤护理,预防出现压疮[4]。(3)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禁食、疾病疼痛等因素从而产生厌烦、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为其讲解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音乐、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提升疼痛耐受力。鼓励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5]。(4)取栓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皮肤温度、色泽、脉搏情况。及时给予抗凝、溶栓、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有效预防静脉血栓。(5)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胰腺炎的发病特点及诱发因素、用药事项。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饮食清淡低脂。禁止暴饮暴食。注意休息、规律作息。调整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定期翻身更换体位,平均每2 h进行一次翻身。早期下床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6]。
1.3 观察指标
(1)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患者的心理状况。SAS标准分 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得分越高,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7]。(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3)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8]。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SAS评分、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评分评价
研究组的SAS评分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SAS 评分对比(±s)
表 1 SAS 评分对比(±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52)研究组(n=52)t值P值54.62±5.63 55.44±4.65 0.809 7 0.000 0 34.61±5.64 31.48±3.72 3.340 6 0.001 2
2.2 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评价
研究组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s)
表2 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s)
组别 腘静脉血流速度干预前 干预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52)研究组(n=52)t值P值12.57±1.09 12.68±1.11 0.509 8 0.611 2 14.48±1.26 22.59±1.34 31.794 9 0.000 0 19.12±2.23 19.24±2.25 0.273 1 0.785 3 22.41±2.53 32.38±2.49 20.253 2 0.000 0
2.3 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结构的改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老年群体中较高发,这一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同时还伴有多器官衰竭,病死率较高,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其的警觉性、了解相关疾病及并发症知识,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为患者提供系统、优质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健康恢复,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9]。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SAS评分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给予患者及时心理干预,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保证情绪稳定,建立疾病治疗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同时从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休息,做好术后取栓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抗凝、溶栓治疗,有效预防再血栓,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防止再入院。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老年患者中临床效果良好,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了疾病治愈率,减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