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及管理对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的影响
2019-08-13高艳杰
高艳杰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供应室,吉林吉林 132011)
下肢静脉曲张为从事长期站立工作或重体力劳动者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包括下肢静脉的扩张、迂曲、扩张等[1]。患者多伴有腿部不适感或进行性腿部疼痛加重,在久站或负重后,腿部沉重、疲乏、疼痛、酸胀不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或采取防护措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可引发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静脉血栓或静脉慢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2]。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需要长期站立工作,增加了下肢静脉曲张发生风险。为减少职业危害发生风险,该院自2018年1—12月起加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及管理,以提升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自2018年1—12月起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及管理,采用调查工具及调查问卷调研消毒供应室实施加强职业危害和防护培训及管理前及实施12个月后护理人员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参与该次调研的护理人员共计29名,均为在消毒供应室工作1年以上者,其中女26 名,男 3 名,年龄 19~48 岁,平均年龄(31.54±2.31)岁,工作年限 1~23 年,平均年限(6.44±1.31)年,其中护士长1名、护士15名、卫生员9名、消毒员4名,学历:初中及以下11名,中专或高中6名,大专及以上12名。
1.2 职业危害和防护培训及管理方法
1.2.1 加强职业危害和防护相关知识培训 组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和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常规物理、化学、生物危害性因素的防护措施,此外还包括下肢静脉血栓、颈椎病、腰椎病等护理人员劳动功能性方面的防护[3]。通过培训提升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水平,使其充分认识到可能发生的职业危险因素,从而重视培训内容并将防护措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从而达到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目的。
1.2.2 下肢功能防护措施 工作中,规范科室操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下肢自我保健意识的培训,管理人员在安排排班时,应注意结合护理人员情况妥善排班,确保轮换岗位合理,避免护理人员长期从事同一操作,引起持久强迫性体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下肢功能防护指导,并根据护理人员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防护,避免因持续强迫体位性工作给护理人员造成劳动功能性损害。管理人员还需高度重视下肢静脉曲张防护,并采取措施缓解护理人员下肢负重,如合理排班,保证护理人员轮换休息,减少站立时间,动静结合,在长期站立时双下肢交替负重等[4-5]。休息时,鼓励护理人员进行下蹲、抬高下肢等练习,缓解其下肢压力,尽量避免久站;纠正护理人员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低头等,鼓励其适量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学习瑜伽、健美操、舞蹈等,有助于降低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对于有静脉曲张发生征象或已经发生的护理人员,告知其正确选择及使用弹力袜的方法,通过穿弹力袜、按摩等方法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水肿等症状[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统计干预前后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腰椎病等劳动功能职业病存在例数及所占比例。
(2)统计护理人员下肢功能不全严重程度:采用改良CEAP静脉分类系统根据护理人员静脉曲张、下肢疼痛、色素沉着、静脉水肿、硬化、炎症、加压治疗、活动性溃疡等症状的发生情况,将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无、轻度、中度、重度[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不同程度下肢功能不全发生例数及比例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劳动功能职业病发生情况统计
干预前,29名护理人员中,有34.48%患下肢静脉曲张,24.14%患轻度颈椎病,6.90%严重颈椎病,20.69%患腰椎疾病,干预后29名护理人员中,有10.34%患下肢静脉曲张,6.90%患轻度颈椎病,6.90%严重颈椎病,10.34%患腰椎疾病,干预后劳动功能职业病的总发生率为34.48%,显著低于干预前86.21%的劳动功能职业病的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劳动功能职业病发生情况统计[n(%)]
2.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下肢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统计
干预前,29名护理人员中,无、轻度、中度、重度下肢功能不全严重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62.07%、27.59%、10.34%、0.00%,干预后,29名护理人员中,无、轻度、中度、重度下肢功能不全严重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86.21%、10.34%、3.45%、0.00%,干预后下肢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79%,较干预前37.93%的下肢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下肢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统计[n(%)]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可回收医疗器械等进行回收、清洗、分类、检查、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等,医疗器械往往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加之工作场所环境不佳、工作时间长、负担重、长时间站立等因素,不可避免会接触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劳动功能性、社会、心理等方面[8]。其中劳动功能性与强迫体位相关,在被调查的29名护理人员中,干预前有34.48%患下肢静脉曲张,24.14%患轻度颈椎病,6.90%严重颈椎病,20.69%患腰椎疾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长时间积累压迫造成的劳动性功能损伤相关,护理人员承担着全院可重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工作过程中需长时间进行强迫体位工作,同时还需要持续弯腰、低头、站立、搬运重物等,这些过程都会增加功能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该次研究中,干预前护理人员劳动功能职业病的总发生率达到了86.21%,下肢功能不全发生率达到了37.93%。为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效果,该院自2018年1月起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及管理,通过防护知识培训及措施制定干预后,护理人员劳动功能职业病的总发生率降至34.48%,下肢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为13.79%,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及管理,有效规范了科室操作流程,改善了护理人员防护意识,降低了下肢静脉功能曲张发生比例,值得推广。值得注意的是,该次研究重点阐述了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及管理对劳动功能危害的防护效果,且研究样本较少,进一步还需逐步完善防护培训及管理内容,关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开展多中心研究,并增加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防护的效果观察,以总结减少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有效措施并加以推广,从而保障供应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