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锻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19-08-13王春娇
王春娇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对于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在治疗的同时配合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诊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共66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男性和女性占比为17:16,年龄51~79 岁,平均年龄(62.35±5.43)岁;观察组 33 例,男性和女性占比为 19:14,年龄 53~78 岁,平均年龄(62.33±5.23)岁。该次研究排除了合并存在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四肢活动障碍患者以及意识不清晰患者,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肺康复锻炼,具体如下:教授患者缓慢呼吸的方法。缓慢呼气,然后深吸气3~5 s时间,屏住呼吸1 s,然后再缓慢呼气,时间为3~5 s。以此往复,每天早、中、晚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为10 min,两次练习之间需要间隔6 h。同时,教会患者使用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半坐位,将全身肌肉放松,将两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在吸气时,保持胸部不动,扩张腹部。呼气时,内收缩腹部,胸部仍保持不动。练习2次/d,20 min/次。另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首先练习上肢,仰卧床上,两上肢放于身体两侧,一侧伸直缓慢抬起,与身体成 90°时停止,再缓慢放下,左右交替,3~5 s/次,20个/组,每次进行 2 组,练习 2 次/d。然后再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让患者仰卧在床上,全身放松,一侧下肢伸直,缓慢抬起30°停止,缓慢放下,每次时间为 3~5 s/次, 左右交替进行,10个/组,2组/次,进行2次/d,锻炼活动的强度需要与患者的身体情况相符合,以患者可以承受为限度[3]。
1.3 观察项目
(1)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压疮发生率。(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的录入分析工作借助SPSS 20.0统计学软件开展,肺功能指标各计量数据以(±s)的方式进行表示,2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其间的差异性;发生率指标表示为[n(%)],2组计数数据比较其间的差异性行χ2验证。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压疮发生率比较分析
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压疮发生率比较分析[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对比分析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护理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对比分析(±s)
表2 护理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对比分析(±s)
组别PEF MMEF FEV1 FEV1/FVC对照组(n=33)观察组(n=33)t值P值4.29±1.32 5.94±1.43 7.532<0.05 1.39±0.35 2.19±0.64 8.432<0.05 1.59±0.64 2.37±0.34 6.462<0.05 60.86±7.43 68.99±10.25 5.143<0.05
3 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慢阻肺的发病率逐渐提升,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人,此疾病病程长,绵延不愈,容易反复发作,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于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强早期肺康复锻炼至关重要。
通过该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示,对患者采用早期肺康复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锻炼,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