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邛南第一桥
——乐善桥

2019-08-13

科学中国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桥头古桥古镇

建筑中国

四川古桥形式多种多样,加上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时代印记,赋予了古桥丰富的文化特征。在四川众多的古镇中,古桥是不可或缺的景观,甚至成为古镇的标志和风景的焦点。

距成都90余公里的邛崃平乐古镇,是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物产丰富、人文鼎盛、山清水秀是外界对那里的第一印象。现在的古镇,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在店招和古榕树的掩映下,一座古桥串起古镇的悠远岁月,那便是雄跨白沫江、素有“邛南第一桥”美誉的乐善桥。

乐善桥

桃形桥洞的七孔石桥

乐善桥最初在王安石的一首《送文与可通判邛州》的诗歌出现。当时,宋代这位有名的改革家因备受保守派攻击,名义上虽身为辅宰,实际上他已步入政治生命的暮秋,发出了“虹桥一望思无涯,境远偏宜看浪花”的喟叹。

当时的“虹桥”就是乐善桥的雏形。因为彼时平乐古镇继盐、铁、煤等传统产品之后,又蓬勃兴起了造纸业,变得商贾云集,艋艟连翩。于是,“乐善桥”由于桥洞低窄,有碍造纸原料和纸张的运输而被拆除。之后,屡建屡废——建是为了便于车马,拆是为了利于航运。数百年间,每修一次就加高一次桥孔,为方便载重上百吨的船只顺利通航,半圆形的桥孔竟被加高成桃尖形。

真正的“乐善桥”始建于清咸丰三年,竣工于清同治元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为四川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石拱桥。它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出资修建,历经7年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10年时间。它是一座七孔石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古朴凝重,沉雄壮丽,桃尖形状的桥洞十分罕见,堪称川西一绝。整座桥都是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再加上桥墩采用尖锥形,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也是其能够历经百年风雨不倒,给后人留下了无数佳话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乐善桥的桥墩设计除了泄洪的功能,还具有人文的寓意。文化上,其具有镇水意愿,民间认为在河上架桥是对水神或水妖的挑战,因为有了桥,水妖们将不再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人畜。将桥墩砌成船形,上面压着重石,寓意消除水患,财富平安。乐善桥的“乐善”之举方便了交通,桥头两侧的居民倚桥而市,成为繁忙的商业空间和重要的旅游景点。

在历史的进程和城镇的变迁中,乐善桥后又经过两次改建,20世纪80年代为了交通需要,在桥面铺设了钢筋混凝土路面,一直延伸到桥头两侧的道路,便于通车。古桥也从昔日的人行桥,顺应时代发展改建成钢筋混凝土交通桥,桥面比原来高了60厘米。但21世纪,平乐古镇进行了一项大工程,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历史文化传承的需要,当地政府管委会及旅游局等部门决定对古桥进行旧貌恢复,将其重新变成一座人行桥。

还原历史与创新

参与古桥修复的工作人员基于大量的调研工作,形成了总体思路:首先,古桥修复工作的主旨是恢复旧貌,这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也是广大平乐镇居民所期盼的。其次,乐善桥是平乐镇重要的景观节点,与整个平乐镇不可分割,因此其恢复工作涵盖着的意义是——以桥身为中心向桥头两侧道路及沿河街道发散的整体性、区域性的风貌改进。

在明确这两点的基础上,乐善桥的修复正式开展。“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桥面原为石板砌筑,两侧各有18级石阶梯至原道路面,在当时沿河街道均能贯通。”修复古桥的工作人员表示,在结构安全性许可的前提下,古桥修复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谨慎的施工方案去掉20世纪80年代所加筑的钢筋混凝土层。此外,据了解古桥最初共有4个石狮子,分别位于桥两侧栏板的尽头。由此,复修人员可根据现存的1个石狮子及栏杆的倾斜度推断出两侧石梯的起步位置和两侧路面的大致标高,又能够依据桥身外侧的排水孔判断出原石板桥的高度等重要信息。

“另外在走访中了解,旧时的石板沟缝并不是采用现在通行的水泥砂浆,而是采用石灰加糯米,沟缝也不是满缝,而且并非每块都有沟缝,这些细节都需要原样重现。”秉承着“复原旧貌”的思路,匠人们对于桥身尽最大限度做到重现,不去添加任何装饰,不做任何美化。整修后,钢筋混凝土的地面变成了石台阶,而桥两侧扶栏高1.4米,桥头的两边扶手上还有与旧时一模一样的石狮子。据说,乐善桥恢复人行桥的原貌之后,还能起到更好保护古桥的作用,减轻负荷后令其拥有更长的寿命。

新的时代赋予建筑新的功能,承接乐善桥修复工程的单位认为,在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场所,公共活动空间是极为重要的。“在桥东侧有一个小广场,旁边为空地。我们需要利用这样一个开阔地,营造一个观赏古桥、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于是,在了解到去掉路面的钢筋混凝土层后,该广场会略高于桥头的路面,正好有一种舞台的效果,修复人员便决定将广场通过跌级的方式与道路交接。与此同时,在其相邻空地设计一系列具有引导性的景观墙,运用古桥的一些无法再修复的构件,如石板的残片、石碑的残片等拼接起来,如同历史记忆的碎片一般,呈现在游人面前。

乐善桥浮雕

至于桥两侧沿街道路的改造,工程遵循着“天然去雕饰”的原则,展现古镇的质朴风貌。根据走访,桥头两侧的沿街建筑多为20世纪80年代铺设钢筋混凝土路面时建成的,多为一楼一底式砖混结构建筑,底层为铺面,二层用于居住,个别为4层的建筑。它们的标高跟随加设的钢筋混凝土斜坡成跌级式排列,尺度及外立面与古桥的整体风貌有一定冲突,并且一旦去掉钢筋混凝土层,道路变低后又会形成新的麻烦。在有了这些认识后,修复人员通过改造使堡坎显得不再突兀,并局部设置台阶到路面,既保留原生态的质朴效果,还缩短了施工时长。

经过方方面面的设计、改造,如今,乐善桥的昔日风采终于得以重现,传统元素在创新的设计下用全新的姿态展示在游人面前。

乐善桥的再现,不仅彰显着时间赋予它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还体现着当地百姓几代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恢复原貌的乐善桥唤起了人们古老的记忆,成了古镇一大亮点,更成为人类对文明的尊重。“我们有义务尊重乐善桥的古貌,并且对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劳动始终保持着虔诚的敬仰姿态。我们无权人为地去破坏或改造古桥的任何细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持着尊重历史的主旨,将古桥的原貌再现给当今世人,并谨慎地处理古桥周边建筑与桥体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桥头古桥古镇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高速公路桥头沉降沥青路面铣刨重铺维修技术探讨
风雨桥送别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猴子镇水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