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发展的护航者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08-13

科学中国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鼠害虫害重点

工程中心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并于1995年10月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20多年不懈的努力与发展,实验室现已成为我国农业害虫害鼠成灾机理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的中心,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国家重要的战略咨询机构。在2014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国际评估中,实验室被国际专家组认可为专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际上害虫害鼠控制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

特色鲜明,实力突出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特点鲜明,研究方向凝练,综合创新能力突出,人才结构合理,已经在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具体优势如下:

1.创新团队精干高效

实验室坚持“引进杰出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发展策略,建成了一支精干、高效、敬业的科技创新团队。目前,1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院士,1人为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为原“973”首席科学家,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人为国家奖获得者,3人为省部级科技顾问,3人入选中央组织部“青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8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3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奖,1人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3人获院级优秀青年科学家奖,4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56人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任职,其中11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职务,10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职务。

飞蝗西藏种群:比平原种群个体体型明显小

2.学科凝练、特点鲜明

实验室始终以国家的需求为目标,瞄准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围绕重大害虫害鼠成灾与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重大难题,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并举,重点揭示害虫害鼠种群的时间、空间和遗传动态,阐明害虫害鼠对环境胁迫因子的适应性对策,发现害虫害鼠与植物和天敌协同进化的新模式,建立全球变化环境下害虫害鼠生态管理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发展害虫害鼠绿色控制的新途径,为实现我国农业虫害鼠害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3.创新科研能力突出

近些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各级科研课题330项,实际到位经费合计21291.2万元。承担了包括原“973”计划、原“863”计划、行业专项、科技支撑、战略先导、基金重大、重大国际合作、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2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30篇,其中发表在Science、PNAS、Annu Rev Entomol、Nature Neuroscience、Systemetic Biology、PloS Pathogens 、PLoS Genetics、Ecology等SCI源刊物上论文340篇,平均影响因子3.72,篇均被引频次为6.11,显著高于国际生态学、昆虫学、动物学领域SCI源期刊的平均水平。

4.硬件水平过硬

实验室目前拥有总面积3300多平方米,拥有30万元以上的新型大型仪器设备达到18台(套),并建成了6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技术平台:化学分析技术平台、电生理学技术平台、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行为学技术平台、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以及动物营养分析平台。

5.广开合作、良性竞争

实验室本着“开放、联合、竞争”的原则,广泛吸取同行经验,努力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实验室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同行机构以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多个国内相关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

6.以研究生教育为重

2011年至2016年的5年间,实验室共培养研究生110人,其中博士生76人,硕士生34人。2016年,实验室全体在学研究生和博士后共1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4人,硕士研究生46人。有118人次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及其他冠名奖等奖项。期间,共有26位国际学生、学者到实验室学习,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与提升。另外,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55篇,占实验室文章总数的33.8%,平均影响因子3.37,且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

肩负使命,展望未来

2019年3月30日,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行。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的13位学术委员出席了本届年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职工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农业虫鼠害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着近30年辉煌历程,在创始人马世骏院士、历届实验室领导班子以及实验室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始终立足于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了卓越的创新研究成果。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是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高地。研究所期望实验室能够在未来虫害鼠害治理领域找准重大科学问题、产业振兴需求和技术瓶颈的关键核心,在科技引领和科技站位上追寻更高的起点,向科技前沿冲击,向关键技术要资源。期望全体师生立足于实验室未来长远发展战略,勠力同心、担当使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当天,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还向学术委员会进行了年度工作汇报。报告显示:2018年,实验室新争取各级项目和课题72项,合同经费总计7133.7万元。在研项目217项,总到位经费7067.7万元。共发表SCI论文95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3篇。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 C I论文55篇,平均影响因子为4.07。实验室在一系列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包括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Microbiome 2篇,New Phytologist 2篇。此外,实验室还面向国家需求,在昆虫病毒、昆虫性信息素和鼠类不育剂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两位青年科学家分别作了“松材线虫协同入侵与适应性进化机制”和“飞蝗型变和蜕皮的调控机制”的精彩报告,赢得与会人员热烈的讨论。

随后,学术委员会成员与实验室全体PI(主要研究员)共同召开实验室战略发展规划讨论会,针对实验室学科布局调整,科技定位,人才发展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确定实验室的长期发展战略,立足于农业科学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定位科学前沿,占领科学制高点;适度拓展在农业科学整体框架下所涉及的领域,发挥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特色,适应国家农业的规律性需求,在媒介昆虫学等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加强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的发展,保持适当的体量。

根据学术委员会的建议,实验室主任进行了总结: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进步,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在机遇和竞争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实验室将统筹长远战略和近期目标,聚焦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超前布局新的学科生长点;加速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创新活力;强化开放合作,加强协同创新,推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的长期合作和开放,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实验室创新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实际的科研成果积极践行“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的科技战略使命。

国家农业增产稳产和农业安全最重要的两个核心环节是培育品种和作物保护,保障农业的安全是保障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以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为荣,以从事农业科学作为自己终生事业的基点,以国家需求和科学重大发现为导向,肩负着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发挥人才力量,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的农业发展与农业安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鼠害虫害重点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存在感
防治鼠害在草原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论吉木乃县草原鼠害发生与治理对策
浅谈人工营林措施防治森林鼠害技术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