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组通 幸福来

2019-08-13王中强张恒

当代贵州 2019年23期
关键词:硬化交通贵州

文_王中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恒

一条条通组路在贵州崇山峻岭盘旋起伏,将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村村寨寨串点成线,改变了贵州山区碎片化的产业格局,也打通了起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山地和丘陵占比92.5%,农村群众居住较分散,要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是交通。为了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向下延伸。截至4月26日,全省已全面完成路面建设任务,累计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12亿元。

如今,一条条通组路在贵州崇山峻岭盘旋起伏,将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村村寨寨串点成线,打通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路通了,产业有了新出路,生活有了新变化,农村有了新面貌,旅游有了新突破。”贵州省公路局局长张胤表示,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已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项目,成为连接党心和民心的桥梁。

提升民生温度

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威宁自治县石门乡长期以来成为交通的“死角”,也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石门乡团结村距离乡政府17公里,前些年没有通村路,团结村群众到石门坎赶集要走两三个小时山路,“如果在几年前,要说30多分钟就到团结村,根本没人会相信”。今年67岁的老党员余启全曾经是团结村的村干部,他说,路实在太难走,一个来回差不多要半天的时间。

“不通路的时候,主要靠人挑马驮,山里的东西卖不出去、山外的物资运不进来。”说起团结村交通的改变,团结村野猫扎村民龙芳感触最深,如今,龙芳在团结村开了一家超市兼农村淘宝店,驾驶自家小汽车把山货运出去,把物资运进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告别了“人背马驮”的日子,“通组路”掀开了村庄变迁的新篇章,也给边远山乡的村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党的政策好,感谢共产党,路都修到家门口来了。”在开阳县南江乡新隆村,村民唐光全一提起“组组通”就乐呵呵地说:“太方便了!路好走多了,还能带动寨子发展。”

“女儿在网上买了洗衣机、电烤炉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苏宁配送员上午联系送货,由于送件多,天黑了才送到,但还是很开心。”南江乡最偏远的毛家院村乌木庆组村民罗大姐骄傲地说,要是过去得自己到开阳县城物流点取货,来去车费不说,还要找车运回家,还得自己搬运。“现在路通了,再远的村庄,网购也方便,省时省心省力。”

毛细血管“组组通”公路的修建,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的流动,也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了农村居住和出行环境,提升了民生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好保障。

拓宽发展广度

坐落在月亮山区腹地的从江县极贫乡镇加勉乡境内沟壑纵横,交通落后,一直是其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

“1998年才打通宰便到加勉乡的第一条毛坯公路,近两年来加勉乡交通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说到交通,在加勉乡工作已经16个年头的高山村第一书记杨安深有感触。

随着“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加勉乡不仅在全县率先实现农村组组通硬化路,而且全乡14条通村公路、9条“组组通”硬化路、17条产业路等联通起境内道路交通路网,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也让脱贫攻坚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从江县加勉乡白棒村的通组路。(王中明 / 摄)

“以前,咱们这里不通路,村里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外面的信息也进不来,现在路终于修通了,感谢党和政府!”加勉乡污俄村香猪养殖带头人龙金堂兴奋地说。以前由于道路不便,污俄村的香猪卖不出去,现在有商家主动来村里订购,村民自己也可以开车把香猪拉出去卖了。

“交通好了,产业发展热火朝天。”加勉乡党委副书记甘典华说。

为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全省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项目先行建设,让最困难的地区最先享受到交通建设红利。2018年底,全省20个极贫乡(镇)率先实现农村“组组通”硬化路目标,贫困群众搞活了产业、增加了收入,提振了脱贫信心、拓宽了脱贫门路。

据不完全统计,“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500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000个,新增农用车等23万余辆,参与项目建设群众120万人,沿线受益群众达96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万人,为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保障。

延伸脱贫希望

“在外漂的人,哪有不想回家的呢?”几年前,大方县黄泥镇化理村通村路一修好,在外务工15年的赵连超回了家。他流转了270亩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电三轮车从牲畜圈里拖农家肥,一趟可以拖2000多斤,若是在以前,一趟十几个人都背不了。”

路通了,村民发展内生动力更强了。在开阳县龙广村郞基田组,路连通之后,以前无人问津的果子、蔬菜,引来八方游客尽情采摘,品质好价格优,让种植户的收入增加不少。借助“组组通”及凤凰山山体公园的建设,村民开始经营起农家乐和民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村寨也将成为受游客喜爱的富美村寨。脱贫有盼头了。”贫困户王玉欢眼中充满幸福的憧憬。

“组组通”硬化路不仅解决了山村村民出行难问题,更承载着乡村发展的未来,唤起了村民回乡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路通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飞到更远的地方;路通了,城里的游客纷至沓来,赏春度夏品秋悟冬;路通了,不少打工者重返家乡,办起农家乐、建立合作社。

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一条条“组组通”硬化路在贵州大地上纵横交错,犹如一条条飞龙盘踞山间,又似一根根“输血管”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

猜你喜欢

硬化交通贵州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改变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抗过敏药促进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恢复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