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时空的偶遇

2019-08-12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老茧沱江吊脚楼

走在凤凰古城的小巷里,品味着岁月的沧桑;漫步在澳门的街道上,领略着旧时光的美好。有些事物盛名已久,必定有其缘由。

亲爱的同学们,趁着青春正好,何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偶遇?

小 巷

打开画册,一条河携着一爿古城,扑面而来。柔美的是沱江,刚直的是城墙,动人的是南华山上翠绿的鸟鸣。那沱江,是时间深处飘飞出的一条彩带,温软,碧绿,清澈,空灵。它像一把不露声色的剪刀,只那么轻轻一剪,城墙就齐崭崭地立在岸边。水生千娇,水造百媚,万物因水,皆有生机。那踩着水韵一路而去的吊脚楼,心手相连地一字排开,参差而整齐,错落而有致,蜿蜒而挺直,走成最富韵致的一笔。那一根根伸进水边、撑起半壁江山的吊脚立柱,既像这个城市的一根根拐杖,又像这个城市的一双双泥腿,从乡村走来,向乡村走去,充满了乡风乡味和风土民情。是的,这吊脚楼,是湘西民间的风物。湘西土家、苗家最为古老、最为本色而又最为光彩照人的建筑艺术,在这座小城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小城的古巷实在是幽深曲折。它既像一个饱经磨难的老人,凝重深沉,藏而不露,镌刻着苍老的往事、岁月的遗痕;又像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活蹦乱跳,四处撒野,一不留神,就没了踪影。走在这千回百转的巷道里,就像走在城深路远的梦里。时光旧旧的,长着老茧。岁月旧旧的,长着老茧。记忆旧旧的,还是长着老茧。一块咬着一块的青石板,被时光与岁月磨得又光又亮,变成一页页不灭的历史和记忆,铺成一条条或长或短的路,一头连着祖先和过去,一头连着子孙和未来。

(节选自彭学明《永远的凤凰》)

阅读心语

沱江上宛如翡翠的河水,沱江两岸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韻的吊脚楼,皆令人陶醉;还有那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沈从文。正是因为他的一部《边城》,才使许许多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唯美却有些淡淡哀愁的小城。

文段用如诗般的语言带领我们去凤凰古城的小巷中走了一遭,既有对小巷的客观描述,又将作者的情感蕴藉其中,虚实相应,尽显意境。

走进澳门

怀着一份清静悠闲的心情漫步在澳门的老街古巷,追寻着20余座始建于明代中叶的西式教堂和近40座中式古庙交互辉映的身影,你会惊异于这座小城的包容力,这座浓缩了漫长历史的古城,轻易就把人带到了中世纪。

脚踏白黑两色小方石铺成的狭窄街道,在大三巴牌坊、主教堂、岗顶剧院等一座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教堂或修道院前凝神伫立,你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南欧风情;而妈祖阁、哪吒庙、关帝庙、郑家大屋和卢家大屋,又不断地提醒你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小城。在这里细细品味,就能切身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宽厚,从中葡生活方式的日渐融合到建筑风格的差异共存,一切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置身于澳门古老的街巷中,浓烈色彩的欧式建筑与古朴简洁的唐楼毗邻而居的景象随处可见,蜿蜒交错的街巷也把多种文化的汇聚、交融展现得淋漓尽致。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是它的一大特色,绝大多数中式民居住宅颇为简朴,却富有典型的岭南独特的风情韵味。比如,珍珠母窗、彩漆浮凸、镀金木板等特色的建筑装饰物,“郑家大院”就很典型。站在街中举目望去,有些老屋的墙体已经风化开裂,长年伫立在无声的岁月中,仿佛在讲述着昨天曾经发生的故事。澳门建筑中西汇聚,和谐共处,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辉映,颇具特色,可谓相得益彰。

(节选自十一《澳门,漫步在旧时光的温柔乡》)

阅读心语

澳门是中国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单元,这种特殊性在于澳门是中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正是在这里,中西方文化演绎了四百多年的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澳门虽是一座小城,却充满了万花筒般的诱惑。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澳门的城市变迁、民众生活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感知,让澳门的独特魅力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猜你喜欢

老茧沱江吊脚楼
龙龙草的诗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恐龙科普秀
——多棘沱江龙
星河映沱江 烟雨落凤凰
又唱沱江谣
爪牙
时间的痕迹
时间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