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资源,共享城乡新未来

2019-08-12胡梓晴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城乡农村

胡梓晴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每年春节期间,随着数以万计的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带着家人回老家过年,不少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减少。出租车难觅踪影,快递业务停摆,卖菜的摊担基本消失,许多小饭店、小商店、小理發店相继关门。

材料二:各种建筑工地,农民工是主流;各地环卫工人,农民占多数;各级各类学校的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大多是农民。

材料三: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习主席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材料四:农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联想与思考?请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这首《回乡偶书》,道尽了古往今来所有漂泊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今,背井离乡的现象在农民涌往城市打工创业中尤为明显。可究竟是什么驱使着他们抛下乡村中的高堂妻小,在他乡打拼呢?

金钱,这个许多人鄙夷却离不开的“阿堵物”,堵上了人们的回乡之路。诚然,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农村与城市的生产力水平仍有着较大差距。相比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和较为落后的乡村,自然人人都向前者看齐,因此大批农村人口离开故土,选择进城务工、创业。就如汪国真所言,“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于是人们纷纷离开贫瘠的故土而去向往着更加宽阔而陌生的远方——城市。可最近出台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电商下乡等一系列加速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难道只是徒劳无益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自电商下乡以来,原本卖不出去的水果蔬菜都有了新渠道来解决积压浪费的问题,不少果园菜园还办起了“农家乐”,打造旅游资源,将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吸引城市里的游客下乡体验游玩。开荒拓路的时代已经远去,高铁、火车等各种交通方式,将闭塞的农村打开,与外界相通相连。如此看来,新农村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扶贫攻坚战的打响更是很好地扫除了打工者的后顾之忧。可为何即使生活富裕,步入小康的人们却还是不断往城市中迁徙呢?

我认为,是城乡之间资源不平衡的矛盾,引起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问题。人们背井离乡不仅是为了解决经济上的空缺,更是为了能扎根在城市之中,让下一代人能享受城市中的资源与待遇。就比如教育资源,重点高中都集中在城市里,而乡村普遍教育资源落后。在四川省,为了平衡教育资源,200多所县级中学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进行网络直播教学。条件优渥的城市教育与滞后匮乏的乡村教育间的差距,如今靠着网络直播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方法,慢慢地填上了这一条沟壑。

综上,解决城乡差距的最好方法,还是得靠资源共享。只有解决城市与乡村的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才能使城乡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正如费孝通先生十六字箴言所给予的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编辑:王莹)

评点:喻娟

现实题材的作文往往容易千篇一律,以诗句开头为文章增添了诗意的色彩。每段以问句结束,后文以回答开头,巧妙地衔接上下,使得文章环环相扣,逐层递进,流畅自然。既有逻辑清晰的论证,又有立足时事的举例,还有引经据典的引用,用简洁干练的语言阐述了宏大的主题。不仅阐明了自己对于城乡现状的深刻思考,还提出了有理有据的解决措施。

享受着城市丰富的资源,梓晴同学没有被身边有限的视角局限,而是放眼时代,关注国情。她以青年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没有落入搬用政治语言答题的俗套,避免了假大空的写作陷阱,反映出了时代青年对国家建设的关切。有理,更有情,实为一篇充满深度与情怀的佳作!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赞农村“五老”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