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不亡,文学不逝

2019-08-12葛昀宋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变革娱乐文学

葛昀宋

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再到杂文小说,文学一直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革,不曾消亡,亦不会消亡。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有人质疑文学能否一直存在。我坚信它是不亡的。文學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窗户,折射了人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只要人类的情感、思想还在,文学就不会被埋葬在历史长河中。

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会引起对于“娱乐将取代文学”的深刻担忧,但这种担忧完全没必要。娱乐绝不可能将文学赶下舞台———因为文学是拥有灵魂的,而多数庸俗的娱乐方式并不是这样。享受娱乐,只是人们在疲乏时的自我放松;而当心灵真正需要寻找栖身之地时,文学成为不二之选,娱乐只能退到一旁。人们迷茫困惑时,敢问一档热播的综艺节目与一册墨香未散的《论语》,哪个更具有精神力量?哪个能让人顿悟,拨开眼前的迷雾?答案不言而喻。失去娱乐,生活也许会少一分生动;失去文学,生活便只剩“活”,而无“生”可言了。所以,人类是离不开文学的,只要人类还在,文学就不会消失。

但文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定要跟得上时代潮流。有人把文学变革的过程误解为文学衰亡,那就谬之千里了。如今,生活节奏之快远非过去可比,社会的结构与组成较古代亦有较大不同。当今的文学,短小精悍、语言精练、通俗易懂,这才是时代写照,最能顺应社会潮流。我们不可单凭当下诞生不了《伊利亚特》那样的伟大史诗或是《离骚》那样的浪漫之音便妄下定论,说文学“死”了;亦不可因网络文学的兴起,即言文学堕入庸俗。文学的形式是可变的。从古至今,古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直到现代白话文,文学的语言与体裁形式均随着文化传播的普及与大众化而趋于平易。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绝非庸俗或衰败。

文学形式可变,其内涵与使命却不能变,也不会变。人类通过文学来窥见过往者的经历与智慧,通过文学来表达自身的感触与思考。屈原留下了《离骚》,吴敬梓留下了《儒林外史》,托尔斯泰留下了《战争与和平》———我们通过这些隽永的文字,一览异彩纷呈的历史和先贤的深邃思想。文学承载了人类的精神,承担了将其薪火相传的使命。只要一个时代尚有明理之人,尚有勤思之人,文学就会一直焕发生机。

探赜索隐,来者通过文学与往者晤面;振聋发聩,今人凭借文学点醒后人。人类若未亡,文学必不逝!

教师点评

作者敏锐地指出文学变革不等同于文学衰亡,有力地回应了“文学是否死亡”的问题。文章从发展的维度阐述文学永葆生命力的奥秘所在,说明文学的内涵和使命,论证千百年间文学带给人类前行的伟大精神动力。只要人类还在,文学便不会消亡,论证严密,论述铿锵有力。(汪洁)

猜你喜欢

变革娱乐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卷首语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娱乐眼
文学小说
努力学,尽情玩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