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垃圾”出路何在?

2019-08-12钱克锦

看世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洋垃圾巴塞尔废料

钱克锦

近几个月,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和斯里兰卡等国,在进口垃圾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强硬。“洋垃圾”问题成为当地公共舆论的中心。

“洋垃圾”从何而来?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关注电子废料和其他有毒废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由于在本地处理垃圾遭到居民的反对,相关主体常常将这些废料出口到环保意识不强、法规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

把發展中国家当成垃圾处理场,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和环境上都有“收获”。对于一些进口地区来说,相关的业界也可以从中赚取利润(比如从电子废料中提取有用材料),但对环境则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这种做法渐渐引起争议。

1986年,一艘船只从美国费城运送约1.4万吨垃圾前往海地被拒入港后,在海上易名数次,航行数月,没有一家港口接收垃圾。据信,这艘船上的垃圾最后大部分被倒入海中。1988年,五艘意大利船只运送8000桶有毒废料到尼日利亚一个小城,向当地一个居民租地处理—此事被一些人称为“毒物殖民”。

在这些典型事件的刺激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3月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会议,通过《巴塞尔公约》,禁止有毒废料的出口。该条约1992年生效,目前已有187个缔约成员。

尽管有约可依,“洋垃圾”依然是个令很多国家头痛的问题。一方面,《巴塞尔公约》虽然不断修订,但依然有漏洞;另一方面,一些垃圾出口方行贿获得进口许可,或者与进口方勾结弄虚作假,甚至通过走私等渠道,将垃圾运往他国。比如,最近斯里兰卡宣布要“退还”给英国的111个集装箱的垃圾,据说当时是以废旧金属回收的名义向斯里兰卡出口,但最终发现其中有用过的床垫、塑料和医疗废弃物,甚至还有人体器官!

中国也曾是“洋垃圾”的进口大国,不过,2018年1月,中国率先立法禁止进口“洋垃圾”,令西方多个国家感到措手不及且忧心忡忡,于是将更多垃圾改运往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结果,这些地区很快就不堪重负,坚决反击。

这对解决问题来说,也许是个好事。某些发达社会的“发达生活”,正是依赖高消耗、制造更多垃圾来维持的。他们将自己制造的垃圾出口,“眼不见为净”,将体面生活留给自己,将看不见的肮脏和毒害转嫁给尚未发达的地区。

但这最终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因为发展中地区会“觉醒”,要将垃圾送回“原产地”,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地区也将追求“发达生活”,制造更多垃圾。

世界银行2018年的一份报告指出,高收入国家人口占世界的16%,产生的垃圾却占约1/3。但是放眼未来30年,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将是垃圾产量增幅最大的地区。

因此,解决垃圾问题还得靠“双管齐下”,一方面指望科技使生活更加环保,产生更少的垃圾;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国际规约,尽量实现“垃圾负担公平”,不能一些人过着“光鲜”生活,把垃圾转嫁给另一部分人。这两方面其实相辅相成,若能实现得好,地球家园也许还有救。

猜你喜欢

洋垃圾巴塞尔废料
2020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正式取消!2021年见!
非法占有加工产生的废料如何定性
“废料门童”(大家拍世界)
用棉布废料制成的环保气凝胶
“狙杀”洋垃圾
巴塞尔表展2017初选
中国“洋垃圾禁令”让欧美紧张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
中西雕版印刷艺术相逢巴塞尔
洋垃圾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