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花溪苗族女装上衣结构与挑花研究
2019-08-12李敏贺阳郭哲祺
李敏 贺阳 郭哲祺
摘要:贵州花溪苗族服饰历久弥新、华丽耀眼,蕴含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变迁和浓郁的文化信息。文章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的花溪苗族女装上衣为研究对象,结合博物馆采风纪实资料,从传统服饰形制、女装上衣结构、挑花工艺三个方面对花溪苗族女装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女装上衣独特的领子结构和技艺精湛的挑花针法、纹饰。花溪苗族服饰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具有传承价值,传承下来的古老服装形制和精湛的挑花工艺是花溪地区苗族妇女的智慧结晶,对现代设计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苗族服饰 结构研究 挑花工艺 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8-0088-02
引言
贵州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苗族人口遍布省内各地。苗族各支系服饰形制复杂多样,通过精美的刺绣和蜡染,将祖先的历史和民族的兴衰记录于服装之上,服饰也因此成为苗族内部民族认同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财富。花溪苗族服饰至今仍保存完好,以挑花盛装为其一大特色。挑花工艺有特定程式化的技法,且刺绣成品精美、华丽,是苗族刺绣中的极品。笔者在藏品实物测量的基础上,梳理所得资料进行总结,从服饰形制出发,重点分析上衣结构的内在意蕴与挑花服装的针法纹饰,并结合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其进行论证分析。
一、贵州花溪苗族传统服饰概述
生活在贵阳市花溪区的苗族分支自称“mǒu”,其他民族称之为“花苗”。该支系服饰类型属于吴仕忠先生所著《中国苗族服饰图志》书中的“花溪式”苗装,主要分布于贵阳市花溪区和安顺市平坝县马场等地,以贵阳市花溪区的为代表,如图1。花溪支系的苗族服饰因巧妙运用面料的再设计方法装饰精美的挑花纹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苗族妇女从小便开始学习挑花技艺,是妇女在盛大节日中装饰自身的主要手法。
花溪苗族传统服饰由上衣、百褶裙、前围腰、后围腰、背牌、头帕组成。盛装时,妇女头饰绾圆髻于顶,余下发尾劈成左右两侧扭转盘绕在圆髻根部,然后分上下两层横插7-8根银簪,并头戴银头花和头帕。头帕花色分年轻女性所戴的花头帕和年长妇女戴的青色头帕。上衣为传统自织自染的青色棉质平纹布做成的翻领贯首衣,又称“旗帜服”,是苗族迁徙至西南百越地区与外界隔绝后,保持本民族服饰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而来。衣身主要特征是上装“无襟”,领不对称,并在领面外缘镶白布条。穿着时先套3-4件长袖贯首衣,外面套无袖贯首衣,然后在长裤外围蓝或黑色百褶裙。腰前系一条长方形花围腰,绣满几何纹样,围腰下缘垂吊彩珠。背后挂小背牌,用两根花背带在胸前交叉绑于腰间,上面装饰彩色挑花图案,是花苗服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腰部两侧吊挂围腰上挑花方帕。穿戴好后整理后背衣片,戴银项饰,如图2。每逢苗族盛大节日,花溪不同地区的苗族穿着各式各样鲜艳多姿的服饰赶来聚会,犹如一场盛大的服饰展览。
二、贵州花溪苗族女装上衣结构研究
史籍中关于苗族贯首衣的记载众多,明代《贵州图经新志》曾记载“无襟,当幅中作孔,以首纳而服之”的少数民族服装形制;清代《百苗归流图》曾记载贵阳府属之苗族,男女皆着绣花“贯首衣”的习俗,可知如今贵阳花溪地区一带的苗族,自清朝其服饰形制一直得以保留至今。
“花溪式”苗族服饰为传统的中式平面结构,遵循当地传统裁剪方法制作。图3为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实物,从图中可知花溪苗族女上衣为平袖“旗帜领”贯首衣。衣身结构分明,通身直线裁剪且裁片均为方形布片缝合而成。图4平面裁剪图可知花溪苗族女上衣由7块布片构成,前后衣片为一幅整布A对折后中间开口成领圈而成,并在前后衣片下部接缝布片D、E构成衣身下摆装饰挑花纹饰,衣袖B、C为一块布对折后缝合上下缝份而成,而领面则由一块稍大布片F在领面外缘包白色棉布边G组成。方形裁片能在裁剪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布料,像模具一样进行自由组合并以对称的方式排列。
花溪苗族贯首衣的领子为侧开旗帜领,将整幅布对折成前后衣片后,再开出47厘米的领口。通过实物测量,笔者发现领面上部将领面从中部翻折成为双层,下领面为单层,把上领面包住下领面后用藏针缝合。缝合后的领面为长方形,领面长17厘米、宽68厘米。领面从左右对折后,从a沿着领口缝合至b,前领面a、c缝合30厘米,后领面b、c缝合38厘米。除此之外,领面外缘还有白布包边,先将白色棉布包边进行窝边处理后,顺着前领面外缘d、e、f缝合,d、g围绕后领面外缘缝合,如图5。
三、贵州花溪苗族挑花研究
花溪苗族服饰挑花工艺精湛,以彩绣满服为特色,其图案丰富多样、栩栩如生,有着极其浓郁的民族刺绣特征。一般用青布或者深蓝土布作底,挑花时,先勾好图形轮廓,然后搭配各色丝线或者毛线,挑绣成构图匀称、布局合理、色彩美观的装饰图案。
(一)挑花工艺:针法是刺绣图案的灵魂,没有针法便没有刺绣,而花溪挑花之所以声名远扬便在于其针法的多样性。挑花针法与刺绣有些许不同,其特点是以“十”字为基本针法,反面挑,正面看,没有统一的图案规定,全凭苗族妇女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出色的记忆挑花。反面十字挑花是从布的反面开始数纱绣的方法,可以方便换线、打结,且能在正面形成更完美的十字效果。当反面绣运针熟练后,还可节约时间,变幻更多图案。挑花的基本针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平挑,即“一字”纹,是一种基础的绣法,每一针迹都要与上一条平行,并在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横向平行、斜向平行、竖向平行等变换,组合方式多样、变幻无穷。第二是“十字纹”,即两短针相交成“+”形,是花溪地区应用最多的一种针法,在布的经纬线上数纱线交叉刺绣的针法,可以由千万个十字创造各式各样图案。布粗细决定着十字形的大小,面料纱线细的情况下可分为五、六纱,纱线粗最多四纱,如图6。
(二)挑花纹饰:花溪苗族贯首衣的挑花纹样从大自然汲取灵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抽象的几何图案,全幅布满纹样,只有些许小的空隙。通常由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锯齿形等多种几何图形构成,各式各样的几何形十分富有变化、疏密结合,视觉上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衣身上大面积的几何形纹是绣面的框架,可在当中布置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小的几何形纹则多作为衣身边饰出现。贯首衣后背大面积挑花几何纹是采用十字交叉纹方式构图的屋架花纹样,相传是苗族妇女对历史长河中城池房屋的记录。另一类是动植物形团花纹样,布局有疏有密,花簇和动物上下左右对称,留有较大空隙。动植物纹饰是结合大自然与个人想象进行艺术处理所得图形,多以自然界具象的花、草、虫、鱼、鸟、兽等为主。花溪苗族女上衣下摆的纹饰便采用了大量的麦穗花纹饰,反映了苗族同胞们对丰收的祈盼,希望风调雨顺,田地庄稼大收成的美好愿望,如图7。
四、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服饰中蕴含的美学韵味与造物思想深邃远大,但却鲜少被现代设计所使用。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则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再应用。因此,以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情感需求等因素,创造出既能体现民族服饰文化又能符合现代实用性能的产品,便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平衡状态。
(一)结构应用:服装结构是服装的“骨架”支撑,决定其穿着后的形态。传统服饰的结构有两大明显特征:一是通身均为直线裁剪,无西式服装的弧线结构,主要以增减尺寸来调节大小。二是衣身为横平竖直的平面二维结构。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传统服装结构的借鉴及再设计,多以变换服装结构线的形式来改变穿着后的轮廓形态。图8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基于苗族服装结构与制衣方式所完成的设计作品。设计师以传统服装结构为依托,并辅以现代数码织造、数码喷印等技术,使服装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纹样、材质、色彩等視觉范围内的改变,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融合。
(二)挑花应用:传统服饰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主要以两种方式为主,一种为继续使用原传统服饰图案的色彩与图案构成,然后设计师再其基础上发挥想象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图案;另一种为使用传统服饰图案中的色彩、工艺、造型等某种或多种方法,辅以现代设计思路再设计形成现代大众认同的装饰图案。图9左图便是将花溪挑花的色彩、针法纳入服装设计中,以绚丽的用色、突出的挑花刺绣针法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浓郁民族气息的服饰;右图则是以挑花针法中的“十字纹”针法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选择较粗的绣线和对“十字纹”的放大形成以十字纹为组合元素的设计图案,使针法被放大,夸大其装饰性,从而达到与服装的融合。
结语
贵州花溪苗族服饰目前仍遵循着本民族的服饰传统,其精美的挑花纹饰在苗族妇女代代相传下积累出诸多宝贵经验,是民族服饰文化的绚丽硕果。其独特的传统服饰形制与纹饰丰富的挑花技法具有传承意义,可为现代设计师提供大量创作素材和新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