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层生态学对北京延庆生态涵养区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启示

2019-08-12吕帅

设计 2019年15期
关键词:延庆

吕帅

摘要:借助深层生态学理念推动北京延庆区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相关实践,探索生态涵养区环境建设之道。文章以深层生态学为研究理论出发点,探讨相关定义,并梳理理论发展综述,综合北京新一轮总体规划背景以及京津冀环境发展格局,对延庆区生态职能定位进行阐述。重点以延庆妫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为例,分析问题,并结合深层生态学的“河流静流”理念。提出该区域内生态涵养及景观设计保护应遵循的相关实践原则。深层生态学对于北京延庆生态涵养区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深层生态学 延庆 生态涵养区 景观设计与保护 妫水河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8-0040-04

一、解题与综述

(一)“深浅”之辩——采层生态学定义

深层生态学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哲学思想、生态伦理观和生态重要流派之一,其“深层”是相较于浅层生态学而言。现代生态学无论“深”、“浅”,都主张保护自然与环境,但在最终目标与方法上却分道扬镳。

浅层意义上的生态环境观认为人的利益高于自然生态,对自然和生态的改造应满足于人的长远需求,人是自然生态的管理者。而生态先驱蕾切尔.卡迅则提出“‘控制自然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深层生态学将人作为自然生态的一部分,通过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而试图建立一种平等平衡的生态伦理观与生态哲学。20世纪中叶是西方生态学和世界环境保护运动激荡的时期之一,1962年蕾切尔.卡迅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当时引起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一场大讨论,即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而深层生态学无疑是以后者为理论旗帜的。深层生态学反对西方传统哲学中人与自然分离的二元论,将人的利益纳入环境整体利益之中,对待自然环境最少破坏,最小干预。

(二)深层生态学研究发展综述

对深层生态学的研究,西方以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为早期开创者和代表。北欧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在欧洲而言无疑是优异的,但其“生态智慧T”的思想形成与其在美国加州的访问求学经历有关,彼时正值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问题大辩论时期,各方争辩使他对环境伦理也做出了深刻反思,在理论体系上,奈斯深受罗斯.斯宾诺莎的生态观以及甘地思想的影响。深层生态学在挪威开花结果,也得益于北欧地区国家与人民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相对淡然。奈斯之外,海德格尔的晚期思想及怀特海等哲学家的整体主义环境观都与深层生态学有所渊源。

中国对环境哲学思索的萌芽可追溯至道家思想,对人本之上天地万物及道的遵循,美国学者科利考特(J.B.Callicott)认为道家思想是“传统的东亚深层生态学”。国内对现代生态哲学的探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对深层生态学的研究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近年以清华大学雷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通进教授等专家学者为代表,对深层生态学做出大量本土化研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院校师生、环境保护者开始关注深层生态学。

(三)生态涵养区

所谓生态涵养区,即城市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资源保护地,其设立往往依据于地区环境承载力、自然资源现状基础、现状开发状况及未来开发潜力等因素。集中体现在对区域内森林资源的修复与保护、湿地水源的涵养与小流域治理、区域风沙状况的改善、动物栖息地的保育、农业生态景观的规划与保护等方面。

推动生态涵养区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国家公园体制,健全自然区域内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另一方面要通过城市县域空间内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小生态营建。生态涵养的目标对象不仅包括森林水源等自然要素,也需要通过景观设计涵养城市居民,以更好地实现发展生态成果被人民共享。

二、政策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延庆区生态职能定位

延庆区位于北京西北部,毗邻河北省,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连接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的2022冬奥会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后文简称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新格局,其中一区,指的是生态函养区,延庆区凭借其良好的自然风景现状、京西北地理区位而位列该功能承载区之一,是承载保障首都生态功能的关键区域。总体规划是由北京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统筹各部门单位,经过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项城市发展规划指南,其承接于《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北京市第七次制订城市总体规划,如图1。

作为国家首都及中国历史名城之一,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优化解决“大城市病”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迫在眉睫,因此生态涵养区建设是京津冀生态大格局保障的重要区域,也是深层生态学结合当下环保建设实践的试验田。

总体规划对于生态涵养区的表述中,明确了延庆区的功能定位,即“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由此可见,“生态”已成为延庆区城市环境建设的核心关键詞。因此,延庆区未来城市发展、环境建设均应以保障自然、涵养生态为总体目标,提升自然环境与城市人居空间的生态功能。

(二)研究意义

延庆区作为北京自然生态现状基础最为良好的行政区之一,因此也最为具备深层生态学的实践研究条件。在总体规划的背景下,未来将会承担重要的生态涵养职能,而以什么样的生态观念引导生态涵养区建设以及区域景观设计、环境保护则尤为重要。我国以往建设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过度开发、资源至上等种种环境问题。本文试图在深层生态学的理念下,结合北京延庆生态涵养区建设实例与景观设计保护领域,总结理论,结合实际,寻求研究着力点,探讨深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对延庆生态涵养区环境设计与保护的现实引导意义,如图2。

三、深层生态学对延庆景观设计与保护的启示——以妫水河为例

(一)妫水河景观生态现状

河流是自然中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要素之一,人类许多早期文明都由重要可流所孕育。延慶景观山水要素兼备,延庆城区集中于地势平坦区域涉及山地要素不多,而妫水河流经荒野及城区,兼顾自然及人为干预因素,且围绕河道已形成了丰富的景观设计活动,如妫水森林公园、夏都公园、东湖公园、2019世界园艺博览会场地等皆以妫水为脉串联展开,因此以妫水河为例探讨深层生态学对延庆区域生态涵养及景观设计保护的相关启示。

妫水河是北京延庆区域内最为主要的一条河流,具有为城市供给水源以及区域生态涵养的重要作用,其发源于延庆东北部,域内河流总长约74.3千米,河流宽度约50~250 m不等,流域面积约1062.9平方千米。据GIS等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研究表明,如表1,妫水河流域内景观生态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即表CA/hm-2值,约32416.75公顷,约占流域内面积的31.5%,其次为城镇建设用地及耕地,分别为16753公顷、16759公顷。

在水域景观现状调研方面,笔者选择性走访了位于中下游的妫水公园河段至中上游宝林寺河段,如图3所示,其中中下游两岸主要以城镇建设用地及人工林为主,尤其流经县城核心区域部分,人为干预河道明显。以主城区夏都公园及东湖公园段为代表,河流驳岸硬化显著,主要以垂直石砌和自然置石设计手法为主,公园段景观桥横跨河道,河流形态呈现截弯取直的特征,局部水生植物种植区域规整是河床硬化并分区种植的表征。而中上游部分,多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地,驳岸自然,少见河道硬化,人为干预程度相对较低,河流自然弯曲度较高。妫水河河道景观上下游因人为干预程度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如图4、5。

(二)过度人为干预下的涵养危机

妫水河总体受人为干预程度较高,尤其是中下游流经城区建设用地河段及两岸,随着城市对观赏游憩型园林景观的重视与建设,滨河公园数量增加,随之园林绿化灌溉保育用水负担也将加重。同时,为保证公园区域内的水域观赏性与水体规模,往往采取修筑堤坝以及河床硬化、驳岸硬化等的方法进行截蓄。有关研究显示,妫水河延庆的潜水埋深由1991年的6.93米下降到2003年的7.47米,在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同时,潜水位的下降也减少了河流的基流补给。河流下渗功能的削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与河流补给不足将形成恶性循环。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自净功能,驳岸与河床对河流生态环境具有基础构建作用。图6所示,自然河流的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河床扮演“分解者”及“生产孕育者”的作用,硬化河道将隔绝水体与土壤间的生态物质交换,打断水岸环境中的生物链完整性,破坏河流的动植物生长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人为硬化容易降低河道自净功能,诱发藻类泛滥,使得水体更容易形成污染,危及妫水河生态涵养功能。

妫水河公园段的驳岸景观广泛采用中国传统园林的置石手法或者西方阶梯广场式的垂直驳岸,人为干预痕迹较重,缺少自然驳岸,边界少有自然水生植物生长。驳岸硬化的设计反映了以人的审美意志为主导而试图修饰自然边界的环境设计观念,大面积使用置石设计同样会造成河流硬化的相关问题,如图7。

(三)深层生态学的启示

1.深层河流伦理观——“让河流静静流”

“让河流静静流”代表了深层生态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当景观设计介入时,应谨慎克制,最小程度减少对环境的侵占,最大程度保持自然环境的原本特征。中国古代传统环境观将“天人合一”作为至高追求,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而追求二元和谐统一,这与现代深层生态学所提倡的生态伦理具有一致性。因而在园林这样微缩的人居空间中,古人好以湖石假山追求高山仙池的意向,以求寄情山水。而景观设计中面对自然属性较好真山真水时,却容易陷入设计技法的误区,将自然看为审美趣味的改造目标或者资源索取的对象。

深层生态学主张建立河流共同体意识,将人与其他动植物一样,作为其中一员,融入河流共同体概念中,协调人类社会与可流生态发展,将河流的生态安全、生态健康同人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尊重河流价值。所谓“河流价值”,既包括了相对于人而言的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等外在价值,亦包含了河流孕育动植物生命形态、承担地球生态智能(过滤、沉降、汇流、净化)等内在存在价值。以此作为人类流域内栖居及河流景观设计与保护的环境伦理观。

2.生态涵养及景观设计实践原则

深层生态学作为生态环境哲学,既要有统一的环境观,也要有指导生态涵养区建设及流域内景观设计与保护的实践方法与原则。因此,作者提倡以下设计实践原则:

(1)设计最小干预原则:从人类群体形成与组织起,设计就涵盖了人类衣、食、住、行、闲等各方面,从改造自身生活方式到改造自然。而设计过多干预自然环境,尤其以满足人类经济建设需求为目的的行为,一旦超越了生态环境的负荷红线,就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设计最小干预不等同于“不作为”,应是不逆自然,量力而为,设计实践充分尊重自然环境、河流生命,关注设计对象对整体自然的涵养功能,而非仅限于人类社会。设计前期需全面科学评估环境承载力,尊重生态系统完整性。以河流景观为例,设计应兼顾水陆生态系统关联,尊重河流自然规律,严控驳岸及河床的硬化改造。同时,警惕“亲水空间”的盲目滥用,如跨河景观桥,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等,减少景观设施土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合理评估现状地形,以最小环境代价实现相关功能。

最小干预原则对于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建设具有直接性保护价值,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2018年1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旨在全面保护涵养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动植物生态环境,稳步减少国家公园区域内居住人口,严控建设开发,保障动物栖息权益,强调生态系统原真完整保护,科学把握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减少人类对自然演替规律的干预,以自然恢复为主。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理念符合深层生态学主张,对生态涵养区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延庆区在京津冀区域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尤其在“长城文化带”理念推进中,需警惕过度开发,保护长城周边荒野景观,保障自然涵养功能。

(2)低技术环境审美原则:当下景观设计常见形态审美与风格审美的问题。前者受现代主义图形范式影響,往往以抽象几何、钢筋混凝土等工业材料、高科技技术建造工艺为取向,将自然环境作为图形语言的附属,容易导致过度设计,无视自然;后者容易脱离环境文脉而盲目模仿西方建筑风格或生搬硬套中国传统园林风格手法,导致张冠李戴。

所谓低技术环境审美,首先不妄图永久占有自然环境场地,减少对土壤、河道的侵占,充分考虑环境设计中构筑物与工程材料的生命全周期,降低环境变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其次将环境的自然化特征纳入审美意识,落叶成肥,因地制宜,警惕特定风格范式滥用,力求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宜,如图8。

以北京怀柔篱苑书屋为例,建筑周边存在良好的林泉环境,设计师将当地枯树枝作为建筑立面材料,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的同时,使外表皮材料拥有了与自然同步的可持续生命周期,易收集,可降解,降低维护成本。

(3)设计修复补偿性原则:生态涵养与景观设计还应尽力平衡生态环境健康,通过生态设计对已遭破坏或违反自然规律的建设场地进行生态性修复。平衡景观生态类型,使林地草地湿地等具有生态涵养性的生态类型面积稳步增长,科学退耕还林,优化河流上游生态环境,严格管控下游城镇建设用地的污染排放以及流域内的过度引水灌溉,软化驳岸边界,优化水生动植物环境及多样性保护。建立生态评估机制,评估人为的强干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拦水筑坝、截弯取直等工程建设行为,应慎之又慎,将生态风险控制在可平衡与可修复的范围内。通过景观设计与保护的方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修复生态环境、治理棕地环境适用的有效途径,尤其针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废弃土地问题。

以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拉夫地区威尔登琼恩垃圾填埋场景观修复项目为例。威尔登琼恩垃圾填埋场位于巴塞罗那加拉夫自然公园内,1974年起,该地块便成为了巴萨罗那城市垃圾的堆聚地,占地约85公顷,由于大量城市垃圾堆积和挖山活动,导致环境污染,原始地貌破坏。2002年景观设计运用地形设计、覆土种植的方式将原有垃圾场进行表层填埋及填埋物沉降,选用当地耐干旱植物品种,引入周边林地中的豆科植物促进生态延续性,使曾经的垃圾填埋场重新融入周围环境。国内也有许多郊野垃圾填埋场的景观修复案例,如内蒙古包头台地公园、河北唐山南湖公园垃圾山景观修复等,均体现了设计修复补偿性原则,如图9。

结语

北京延庆区生态涵养建设对京津冀整体生态发展具有示范意义,选择怎样的生态环境哲学以及环境伦理观指导相关实践是重要的先决条件。现代深层生态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环境观以及当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具有统一视角,都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高度追求,因此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回答“建设怎样的生态涵养区,怎样建设生态涵养区”的命题。以“河流静流”理念为重点,结合当下延庆妫水河流域存在或潜在的生态涵养危机,认为过度人为干预是造成环境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主张以最小干预原则、低技术环境审美理原则以及设计修复补偿性原则引导区域内的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警惕过度设计、河道硬化,让河流静静流,使环境自在生。

猜你喜欢

延庆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花海山歌在延庆
11家大型企业延庆调研
中关村延庆园八达岭片区被确定为北京市生态工业园区
2016延庆婚礼博览会:延庆区会展业新的里程碑
延庆园借世园会、冬奥会加速发展
中关村延庆园总收入首次过百亿
延庆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6年项目
延庆园人才公租房建设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