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思考

2019-08-12陈慧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有效实施课程整合信息化

陈慧君

摘要:教师在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指导下,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优化重组,同时把两者巧妙地切入到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内容模块、知识结构、共享资源、进展过程有效体现出来,彰显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优点,从而达到推进学生变换学习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构建现代课程创新、蓬勃、长久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整合;能力把控;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J5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177-02

一、前言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突破高职教育当下教学资源广泛性,教材信息化,学生学习自主性以及环境虚拟性等的重要因素。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信息化教育核心思想。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在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方面应以多方位、多视角和多层面的优化策略来实施。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主要从把控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实施能力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两方面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把握信息化教育脉络,推进高职学校教学方式走向现代化,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操效果,达到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共同实现,从而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发挥极致的效果,做到互融互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把控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能力是把控现代信息手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其一,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这需要他们依据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的实际需求,发现信息技术的长处和不足,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合理地设计课程理念、结构与内容。其二,教学过程的自主性。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与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资料,并依据课程设置目标、课程课堂学习原则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比较,相对自如的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成为教学环节中的主角,这样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可以自主的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获取到更多的知识,通过这两点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互一致、科学性和创新的有效发展。教师信息化数学设计能力的运用和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有必然联系,例如: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堂设置的艺术性,课程之间的创意关联性以及多角度、多思维的信息互动。好的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需要信息性与内容性的完美契合,严谨性与艺术性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打造出有效的信息化课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教师个人,从学角度生出发,构建“助推”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意识,围绕怎样增强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的“为人”、“为知”、“为新”三个核心来创建各科课程。教师总览全局,学生创新、自主个性学习,基于这样一个目的为学生构建创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学习平台体系。把学生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使得学生在平衡、和谐的环境中通过多种学习渠道达到认知和为之,实现“为人”、“为知”、“为新”三方面的创新统一。另一方面,学生个人,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自我学习的思想,让他们清楚,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中汇集了大量的优秀动态视频学习资源和静态文字资源以及PPT资源,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当然,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的兴趣以及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对信息化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第一,前端分析。具体包括既定的专业教学目标,这是基点。同时需要具有整体把控教学目标的能力以及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分析的能力,这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整过环节。同时教师需对课程学习内容做仔细推敲,透彻琢磨,多元分析,趣味性的转换成信息化学习资源,这样才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有效、多元的教学体系。当然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使其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分融合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各层次水平不一,思维模式不同以及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创设独特化的学习信息,给学生提供多种自选学习的途径,塑造学生个性而独特的发展方向。

第二,问题设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解决问题,而学习本身就是解决实际遇到问题的过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设计问题无非就是把学习任务明确的提出来,(包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达到什么目的)。可以是一个问题、例子、项目或观点,它们都是复杂问题),问题设计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了明确的方向和任务。教师在课程问题设计这一个环节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教学的内容,用各类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學习场景布局设计。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实际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回顾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习惯及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在有关知识与经验中“扩充”或“内化”学到的新知识。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时,要考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的逼真性、多功能,多维度的优点,构建出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仿真的学习场景,带动学生在这种场景中轻松愉悦的学习,实现积极的学习情景构建。

三、有效实施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实施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实施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对教师也有了新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传播和拓展的能力,而且需要了解信息时代,信息的同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打破地域界限。事实上,我们已经被信息化包围,它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变化,并且推动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主动的的自主学习。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相互讨论,在这种积极的互动讨论中,无形中学到了知识,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促成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丰富性;其次,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学习,不仅仅可以观看到授课教师以及本校教师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院校教师的共享资源。学习的内容一下就丰富起来了,学生通过对比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学生之间也可以把认为优秀的资源分享给身边的同学,他们也可以和全国各地学生交流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时时刻刻想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内容,学会融会贯通,创新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技能。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的实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共享示范高职院校甚至全世界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集中精力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搭建,并运营和充分运用起来,争当信息化、网络化、远程化办学的最大受益者和参与者,突出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办学条件的共享,达到保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解决高职教育的当下困境,带动高职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策略。

猜你喜欢

有效实施课程整合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简论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